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区分水稻组织内外纹枯病菌丝的染色和观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90108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区分水稻组织内外纹枯病菌丝的染色和观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直径为0.8~1.2mm的纹枯菌菌丝块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直至形成直径为1~2?mm的白色未成熟菌核;?2)将白色未成熟菌核接种到水稻叶鞘内侧,直至水稻叶鞘的接种位点上出现病斑;3)割取上述长度为2~4cm含有病斑的水稻叶鞘,放入透明缓冲液中浸泡至水稻叶鞘脱色透明,并用卡拉唑黑E染料室温染色7~9?h;得染色叶鞘;4)将所述染色叶鞘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利用荧光显微镜的荧光差异显示有效区分水稻叶鞘表面和内部的纹枯菌菌丝体。即,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应用于抗病品种的选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观察水稻纹枯病菌丝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应用于抗病品种的选育。
技术介绍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ii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所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这使得选育抗病品种显得异常重要。抗病品种的选育以病原菌与植物的互作机制为基础,利用显微镜观察病 原菌在寄主植物细胞内菌丝生长发育以及形态变化是评价植物抗性的最直接的证据之一,而侵入寄主植物细胞内的菌丝不易染色,因而不利显微镜观察。目前对立枯丝核菌和寄主植物的互作研究中,采用火棉粘贴法,但只可以观察到立枯丝核菌浸染结构的形成;采用的整叶染色透明法,只可以观察到菌丝体在寄主植物表面的生长情况,不能有效区分水稻叶鞘表面和内部的菌丝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该方法用卡拉唑黑E染料染色水稻纹枯病组织,利用荧光显微镜的荧光差异显示从而有效区分水稻叶鞘表面和内部的纹枯菌菌丝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以下步骤I)、将直径为O. 8^1. 2mm的纹枯菌菌丝块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直至形成直径为I 2 mm的白色未成熟菌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区分水稻组织内外纹枯病菌丝的染色和观察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直径为0.8~1.2mm的纹枯菌菌丝块接种到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直至形成直径为1~2?mm的白色未成熟菌核;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7±1℃;暗培养;2)、将步骤1)所得的白色未成熟菌核接种到水稻叶鞘内侧,直至水稻叶鞘的接种位点上出现病斑;培养条件为: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45~60?μmol?m?2.s?1,温度为27±1℃;8小时暗培养,温度为27±1℃;上述光照和暗培养交替进行;相对湿度≥95%;3)、割取上述长度为2~4cm含有病斑的水稻叶鞘,放入透明缓冲液中浸泡至水稻叶鞘脱色透明,并用卡拉唑黑E染料室温染色7~...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碧增安千里刘雪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