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材料表面疲劳裂纹的无损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9010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材料表面疲劳裂纹的无损检测方法,在扫查光源的每步扫查过程中,通过检测激发光源激发的声表面波信号在激光加热以及冷却两种情况下的变化,以实现微裂纹的检测。具体来说,在使用扫描激光源法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查时,在每步扫查中,通过分别观察接收点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由激发源所激发的声表面波信号来检测裂纹的存在,然后通过移动激发、加热以及检测源,以实现待测样品表面的二维扫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对疲劳裂纹的检测灵敏度,理论上可以检测纳米量级的裂纹,而且声表面波在热弹机制下非接触激发,避免材料产生过热现象,从而实现无损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对固体中的疲劳裂纹进行无损诊断的技术,特别是一种针对微小疲劳裂纹的无损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在材料表面积聚的应力往往会使材料表面形成极为微小的表面裂纹或亚表面裂纹,其宽度可小至微米量级。这些隐藏在材料和结构件表面或亚表面的极为微小的裂纹在应力或环境(或两者同时)作用下,会继续生长,使工件的机械性能明显变差,而若裂纹沿工件的厚度较薄的方向扩展到一定程度,则会造成工件的断裂。同时又因其尺寸微小,通常又比可见裂纹更具隐蔽性和危险性。因此,为了实现对材料结构安全性的预警,所使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必须具有可以检出此类裂纹的检测能力。现有的利用激光超声对微小表面裂纹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是基于传统的扫描激光源法得到裂纹的信息的,如文献I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的还是激发光源在样品表面扫查时,所激发的声表面波由于表面裂纹的出现而发生改变。该方法虽然在后期检测中使用了合成孔径聚焦技术(SAFT),对于裂纹的分辨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还是依赖于超声在裂纹区域的反射和干涉增强,因此当裂纹开口极小,通常在微米到十微米的量级,这种方法的检测能力会大大降低。利用非线性的激光超声方法也能对微小裂纹进行检测,如文献2。文中使用传统的声学方法在裂纹区域激发已知频率的超声,由于超声与裂纹的非线性作用,在接收端可接收到多种频率的超声波。这种方法对微小裂纹有很好的检测能力,但是由于其使用的传统的接触式超声激发与接收方法,故不能实现大面积的扫查和恶劣环境作业。综合以上原因,开发一种精确检测固体材料中疲劳裂纹,特别是开口微小甚至闭合的疲劳裂纹的高可靠性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固体材料表面的微小疲劳裂纹的无损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线性与非线性光声裂纹检测的优点,理论上可以检测开口宽度在微米量级的裂纹,并且可进行样品表面的大范围扫查,实现样品表面的二维光声成像。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在使用扫描激光源法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查时,在每步扫查中,通过分别观察接收点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由激发源所激发的声表面波信号来检测裂纹的存在,然后通过移动激发、加热以及检测源,以实现待测样品表面的二维扫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利用脉冲激光点源激发声表面波,不仅增大了频率范围,因此提高探测材料疲劳裂纹裂纹的空间分辨率,而且声表面波在热弹机制下非接触激发,避免材料产生过热现象,从而实现无损检测; (2)所考虑和利用由光热调制引起的裂纹变化来实现裂纹的检测,观测的是裂纹的改变量,而非裂纹本身对声表面波的影响。使用这一方法,只有在裂纹区域才会有明显的信号产生,因此可以更容易的将目标信号与背景噪声分离; (3)同时利用了裂纹区域的激光激发超声波的线性性质和非线性性质作为检测依据。而目前激光超声用于裂纹检测的报道只涉及利用激光超声的线性性质和非线性性质中的一种作为检测依据; (4)本专利技术设计和研制的利用光热调制的声表面波进行疲劳微裂纹的全光学非接触式的检测装置,可实现多种扫查方式,如激发、探测光固定,加热光扫查;或探测光固定,激发、加热光同步扫查等。这些不同的扫查方式的组合为不同的实际应用环境提供了有效的解决 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是探测点固定,激发光源(脉冲激光器I)、与加热光源(连续激光器2)—起移动扫查以实现加热、声表面波激发和探测的检测系统示意图。图2是固定激发光源和探测点,移动加热光源实现扫查的检测系统示意图。图3是在含有疲劳裂纹的Ti-6A1_4V样品上,使用第二种方法在一个扫查周期所得到的的峰峰值随扫查光源位置变化的曲线,X轴代表声表面波从激发点传至探测点所用的时间,Y轴为3电的峰峰值。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固体材料中表面疲劳裂纹的无损检测方法,在使用扫描激光源法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查时,在每步扫查中,通过分别观察接收点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由激发源所激发的声表面波信号来检测裂纹的存在,然后通过移动激发源、加热源以及检测源,以实现待测样品表面的二维扫查。可将激发光和加热光一同作为扫查光源,或者固定激发光,将加热光作为扫查光源。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在扫查光源的每步扫查过程中,通过检测激发光源激发的声表面波信号在激光加热以及冷却两种情况下的变化,以实现微裂纹的检测。具体来说,在使用扫描激光源法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查时,在每步扫查中,通过分别观察接收点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由激发源所激发的声表面波信号来检测裂纹的存在,然后通过移动激发、加热以及检测源,以实现待测样品表面的二维扫查。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关闭加热激光的条件下,记录激发光源在样品表面固定一点激发并传播至接收点的声表面波信号,记为Sigcool ;第二步,在开启加热激光的条件下,记录激发光源在样品表面固定一点激发并传播至接收点的声表面波信号,记为Sigheat ; 第三步,对所获取的两声表面波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即将两信号幅值相减,得到该位置激光激发声表面波的振幅差值δ Sig, 1, 第四步,重复加热、冷却步骤η次,得到δ Sig, η,再将所得声表面波振幅差值平均,即 ,记录该点万的峰峰值;n n 第五步,扫查光源向前移动一定的距离,重复以上四步,实现光源在固体材料样品表面的扫查,扫查完需检查的表面作为一个扫查周期; 第六步,在一个扫查周期结束后,将各点得到的峰峰值与对应扫查点的位置绘入一 幅曲线,通过观察幅值的变化即可检测材料中是否存在微小的疲劳裂纹; 第七步,同时沿扫查路径垂直方向移动所有光源,进行第二个周期的扫查,从而实现样品表面的二维扫描光声成像。其中,第一、二步中探测关闭和开启加热激光的条件下,激发光激发的声表面波信号的方法分为两种,其中第一种方法针对如铝等热导率较小的材料,如图I所示,具体为 首先设计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含脉冲激光器I、连续激光器2、信号发生器3、球面透镜4、高精度干涉测试系统5、固体材料样品6、多通道模数转换设备7和计算机10 ;将脉冲激光器发出的短脉冲激光,通过球面透镜把激光聚焦成点光源辐照在固体材料样品表面,作为固体材料样品的声表面波的激发源,固体材料吸收脉冲激光能量后,在样品表面很窄的激光聚集区域内产生一个局部的短脉冲的热应力,激发出宽带的声表面波激发出声表面波,并沿表面传播;将计算机、信号发生器与连续激光器顺序连接,以实现用计算机控制连续激光器的运行与停止; 其次,在激发光源的每步扫查过程中首先关闭加热激光,等待t秒后通过记录高精度干涉测试系统接收到的声表面波信号,记为Sigcool ;随后打开加热激光,等待t秒后通过记录高精度干涉测试系统接收到的声表面波信号,记为Sigheat ; 而对于钛等热导率较低的材料,第一、二步相应改变,检测装置如图I所示,具体为首先设计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含脉冲激光器I、大功率脉冲激光器2、数字脉冲延时发生器、球面透镜、高精度干涉测试系统、固体材料样品、多通道模数转换设备和计算机; 其次,开启大功率脉冲激光作为加热光源,在激发光源的每步扫查过程中,分别记录大功率脉冲激光触发后延时tl(tl〈500ms)与t2(t2〈tl+500ms)的声表面波信号,分别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材料表面疲劳裂纹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扫描激光源法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查时,在每步扫查中,通过分别观察接收点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由激发源所激发的声表面波信号来检测裂纹的存在,然后通过移动激发源、加热源以及检测源,以实现待测样品表面的二维扫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中华倪辰荫董利明李加倪晓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