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其具备:臂架(10),其至少是可自由起降地设于车体;中间连杆部件(20),其可上下摇动地连接连结于臂架(10)的前端部;悬臂(30),其可上下摇动地连结于中间连杆部件(20)的基端部;作业平台(50),其配置于悬臂(30)的前端部;第1油缸(21),其使中间连杆部件(20)相对于臂架(10)摇动;以及第2油缸(26),其使悬臂(30)相对于中间连杆部件(20)摇动,第1油缸(21)以及第2油缸(26)均配置于中间连杆部件(20)的底面一侧,以使得在中间连杆部件(20)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并列,从中间连杆部件(20)的侧方观察相互交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臂架的前端设有可摇动的悬臂和作业平台的高空作业车。
技术介绍
上述的高空作业车,例如,具有能够行驶的车体、可起降地设于车体的臂架、能够摇动地设于臂架前端的悬臂、配置于悬臂的前端部的作业平台(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图9中所示为高空作业车的一个例子。图9中表示的现有的高空作业车的主要包括可自由起降地设于车体的臂架101、可摇动地连结于臂架101的前端部的悬臂102、使悬臂102相对于臂架101摇动的油压式的弯曲油缸103、配置于悬臂102的前端部的作业平台(未图示)。臂架101的前端部附近连结有第I杆部件105的一端,并且悬臂102的基端部附近连结有第2杆部件106的一端,第I 杆部件105以及第2杆部件106的另一端一同连结于弯曲油缸103的缸筒一侧的端部。弯曲油缸103的活塞杆一侧的端部连结于悬臂102的中间部,如图9 (a)所示,当使弯曲油缸103缩短时,悬臂102摇动而折叠于臂架101,如图9 (b)所示,当使弯曲油缸103伸长时,悬臂102摇动而几乎笔直地从臂架101伸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4-2460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高空作业车中,即使弯曲油缸103伸长到最大限度,由于悬臂102具有相对于臂架101向下方偏移(offset)伸出的结构,因此,对应于悬臂102和臂架101未伸为笔直的量(即偏移的量),作业平台的位置为最高,即臂架101处于最大起降角附近的作业范围会相应变小。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使作业范围扩大的高空作业车。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具备可行驶的车体;臂架,其至少是可自由起降地设于所述车体;中间连杆部件,其连结于所述臂架的前端部,可沿所述臂架的起降面上下自由摇动;悬臂,其连结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前端部,可沿所述臂架的起降面上下自由摇动;作业平台,其配置于所述悬臂的前端部;第I油缸,其使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相对于所述臂架摇动;以及第2油缸,其使所述悬臂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摇动,所述第I油缸以及所述第2油缸各配置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底面一侧,且使所述第I油缸与所述第2油缸在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并列,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侧方观察时相互交叉,所述第I油缸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前端侧,所述第2油缸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基端侧,所述第I油缸以及所述第2油缸的另一端相互交叉地分别连结于所述臂架的前端部以及所述悬臂的基端部。另外,在所述专利技术中优选为,所述中间连杆部件可通过使所述第I油缸伸缩,而能够在与所述臂架所成角度为180度附近的第I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摇动角度位置和与所述臂架所成角度为90度附近的第2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摇动角度位置之间摇动,所述悬臂通过使所述第2油缸伸缩,而在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所成角度为180度附近的第I所述悬臂的摇动角度位置和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所成角度为90度附近的第2所述悬臂的摇动角度似直之间摇动。 此外,在所述专利技术中优选为,所述作业平台配置于所述悬臂的前端部,可沿所述臂架的起降面上下自由摇动,所述高空作业车具备调平装置,所述调平装置使所述作业平台在任意的所述臂架的起降角度位置、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相对于所述臂架的摇动角度位置、所述悬臂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摇动角度位置的情形下,都能保持规定姿态。此外,在所述专利技术中优选为,所述第I油缸的一端,在所述中间连杆部件和所述悬臂的连结部或者在该连结部附近,可自由转动地与所述悬臂的摇动轴同轴连结,所述第2油缸的一端,在所述臂架和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连结部或者在该连结部附近,可自由转动地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摇动轴同轴连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I油缸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中间连杆部件的前端侧,第2油缸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中间连杆部件的基端侧,第I油缸以及第2油缸的另一端相互交叉的分别连结于臂架的前端部以及悬臂的基端部。因此,由于经由中间连杆部件使悬臂相对于臂架笔直地伸出,所以能够扩大作业范围。此外,在所述专利技术中,中间连杆部件能够在与臂架所成角度为180度附近的摇动角度位置和与臂架所成角度为90度附近的摇动角度位置之间摇动;而且悬臂能够在与中间连杆部件所成角度为180度附近的摇动角度位置和与中间连杆部件所成角度为90度附近的摇动角度位置之间摇动,能够使悬臂相对于臂架从折叠状态摇动到大致笔直地伸出的状态,此时,由于在第I油缸以及第2油缸的驱动下中间连杆部件以及悬臂的摇动角度范围变成现有技术的大约一半,所以能减小油缸的大小。此外,在所述专利技术中具备调平装置,该调平装置使作业平台在臂架的起降角位置、中间连杆部件相对于臂架的摇动角度位置、悬臂相对于中间连杆部件的摇动角度位置时都能保持规定姿态,由此,能在通过调平装置将作业平台的角度姿态保持一定的状态下,使前端部配有作业平台的悬臂相对于中间连杆部件和/或臂架摇动。此外,在所述专利技术中,通过使所述第I油缸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与所述悬臂的摇动轴同轴连结,使所述第2油缸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摇动轴同轴连结,由此悬臂可相对于臂架笔直地伸出,所以能够扩大作业范围。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悬臂以及中间连杆部件与臂架伸长为大致笔直的状态的图。图2是高空作业车的侧视图。图3是高空作业车的俯视图。图4是高空作业车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高空作业车的臂架竖起/伸长后的状态的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中间连杆部件的立体图。图7 (a)是表示悬臂折叠于臂架的状态的图,图7 (b)是表示悬臂相对于中间连杆部件以及臂架伸展为大致直角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悬臂以及中间连杆部件相对于臂架伸为大致直角的状态的图。图9 Ca)是表示在现有的高空作业车中悬臂折叠于臂架的状态的图,图9 (b)是表示悬臂伸出成与臂架呈大致笔直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图2 图4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高 空作业车I。该高空作业车I具有前轮3a、后轮3b而能够行驶,以在前部具有驾驶室2a的卡车为基础构成。在该卡车的车体2上配置有旋转基座5,该旋转基座5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旋转马达(油压马达)驱动进行水平旋转。此外,在车体2的前后左右4个位置设有可向下方伸缩的支腿6,当进行高空作业时,能够从下方展开支腿6从而升起并支承车体2。臂架10以其基端部轴连接的方式安装于旋转基座5,该臂架10通过起降油缸7而作起降运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臂架10起降时,臂架10的轨迹所在的平面称为臂架10的起降面。如图5所示,臂架10通过嵌套式组合基端臂架11、第I中间臂架12、第2中间臂架13以及前端臂架14,并能利用内藏的伸缩油缸(未图示)而可伸缩动作。前端臂架14在前端具有臂架头15,中间连杆部件20可沿臂架10的起降面上下摇动地连结于该臂架头15的前端部。进而,使悬臂30可沿臂架10的起降面上下摇动地连结于中间连杆部件20的前端部。如图I以及图6所示,中间连杆部件20的左右两侧部分形成为与前端臂架14以及悬臂30连结的板状。在中间连杆部件20的底面一侧,在中间连杆部件20的左右方向并列配置有第I油缸21以及第2油缸26,从中间连杆部件20的侧向观察两者呈相互交叉状。在臂架头15的上侧前端部形成有臂架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具备:可行驶的车体;臂架,其至少是可自由起降地设于所述车体;中间连杆部件,其连结于所述臂架的前端部,可沿所述臂架的起降面上下自由摇动;悬臂,其连结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前端部,可沿所述臂架的起降面上下自由摇动;作业平台,其配置于所述悬臂的前端部;第1油缸,其使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相对于所述臂架摇动;以及第2油缸,其使所述悬臂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摇动,所述第1油缸以及所述第2油缸各配置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底面一侧,且使所述第1油缸与所述第2油缸在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并列,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侧方观察时相互交叉,所述第1油缸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前端侧,所述第2油缸的一端可转动地连结于所述中间连杆部件的基端侧,所述第1油缸以及所述第2油缸的另一端相互交叉地分别连结于所述臂架的前端部以及所述悬臂的基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锹政和,
申请(专利权)人:爱知株式会社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