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铆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581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铆接设备,它包括机架(1)、依次设置于机架(1)上的料带搁料盘(2)、铆钉上料装置、铆压装置、拖料装置和剪切装置;料带搁料盘(2)通过转轴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的铆钉上料装置包括铆钉供料装置和铆钉安装装置,剪切装置出料端的机架(1)上还设置有储料槽(42),剪切装置与出料槽之间设有出料导轨(43),出料导轨(43)固设于机架(1)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实现了上料、安装、铆接、剪切的全自动化生产,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且加工质量均一、有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铆接装置
,特别是一种自动铆接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元件加工时,需要在平板状的零件上铆接一个直径、长度均较小的圆柱状铆顶,在进行加工时,首先将带状的料带切割成单独的平板状零件,然后将平板状零件定位于铆压装置的支撑座上,然后拿取铆钉,将铆钉安装于平板状零件的预制孔内,再操作铆压装置进行铆压加工后取下成品,完成一次加工工作;如此反复。现有加工技术,需要人工取料、上料、铆压,操作工劳动强度大,且因工件尺寸较小,导致取料、上料操作费工、费时,影响加工件的生产加工效率,且采用人工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现有加工技术不能满足大规模批量化加工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的自动铆接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自动铆接设备,它包括机架、依次设置于机架上的料带搁料盘、铆钉上料装置、铆压装置、拖料装置和剪切装置;料带搁料盘通过转轴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的铆钉上料装置包括铆钉供料装置和铆钉安装装置,铆钉供料装置包括底座、X向滑板A、Y向滑板A和供料模具,底座固设于机架的上表面,底座上设有X向导轨A、X向丝杆和X向步进电机,X向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底座上,且X向丝杆与X向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X向滑板A设置于底座的X向导轨A上,X向滑板A的底部设有螺纹孔,X向滑板A的螺纹孔与X向丝杆通过螺纹连接,X向滑板A上设有Y向导轨A、Y向丝杆和Y向步进电机,Y向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X向滑板A上,且Y向丝杆与Y向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Y向滑板A设置于X向滑板A的Y向导轨A上,Y向滑板A底部设有螺纹孔,Y向滑板A的螺纹孔与Y向丝杆通过螺纹连接,供料模具安装于Y向滑板A的上表面,供料模具上表面均布有上料孔; 所述的铆钉安装装置包括支架Α、Χ向滑板B、上料机械手、卡料机构和压料柱,支架A上设有X向导轨B和X向气缸,X向滑板B安装于X向导轨上,且X向滑板B与X向气缸的活塞杆连接,X向滑板B上设有Z向导轨A、Z向导轨B、Z向气缸A和Z向气缸B,Z向导轨A上安装有滑块A,Z向导轨B上安装有滑块B,滑块A与Z向气缸A的活塞杆连接,滑块B与Z向气缸B的活塞杆连接,上料机械手固设于滑块A上,压料柱固设于滑块B上,铆钉供料装置和卡料机构并列设置于X向滑板的下方,X向滑板的下方的机架上设有料带导轨Α,卡料机构设置于料带导轨A的上方,卡料机构上设有铆钉通孔; 铆压装置包括支架B、冲压气缸、压头和支撑座,支架B和支撑座均固设于机架的上表面,冲压气缸安装于支架B上,压头设置于支撑座的上方,且压头与冲压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拖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上表面的料带导轨B,料带导轨B上设有Y向导轨B,Y向导轨B上安装有Y向滑板B,料带导轨B上还固设有Y向气缸,Y向滑板B与Y向气缸的活塞杆连接,Y向滑板B上设有Z向导轨C,Z向导轨C上安装有压料板,Y向滑板B上还安装有Z向气缸C,压料版与Z向气缸C的活塞杆连接。剪切装置包括支架C、切刀、剪切气缸和刀座,支架C和刀座均固设于机架的上表面,剪切气缸安装于支架C上,切刀设置于刀座的上方,且切刀与剪切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沿物料输送方向,剪切装置出料端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储料槽,剪切装置与出料槽之间设有出料导轨,出料导轨固设于机架上。所述的上料机械手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通过与上料机械手连接的管路与吸气泵连接,所述的管路上设有控制阀。 它还包括控制器,X向步进电机、Y向步进电机、X向气缸、Z向气缸A、Z向气缸B、冲压气缸、Y向气缸、Z向气缸C、剪切气缸和控制阀均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实现了上料、安装、铆接、剪切的全自动化生产,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且加工质量均一、有保证,能够满足工厂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需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沿A-A截面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供料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卡料机构的俯视结构意图 图中,I-机架,2-料带搁料盘,3-底座,4- X向滑板A,5- Y向滑板A,6-供料模具,7-X向导轨A,8- X向步进电机,9- Y向导轨A,10- Y向步进电机,11-上料孔,12-支架A,13-X向滑板B,14-上料机械手,15-卡料机构,16-压料柱,17- X向导轨B,18- X向气缸,19-Z向导轨A,20- Z向导轨B,21- Z向气缸A,22- Z向气缸B,23-滑块A,24-滑块B,25-料带导轨A,26-铆钉通孔,27-支架B,28-冲压气缸,29-压头,30-支撑座,31-料带导轨B,32- Y向导轨B,33- Y向滑板B,34- Y向气缸,35- Z向导轨C,36-压料板,37- Z向气缸C,38-支架C,39-切刀,40-剪切气缸,41-刀座,42-储料槽,43-出料导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I所示,自动铆接设备,它包括机架I、依次设置于机架I上的料带搁料盘2、铆钉上料装置、铆压装置、拖料装置和剪切装置;料带搁料盘2通过转轴安装于机架I上,如图I、图2所述的铆钉上料装置包括铆钉供料装置和铆钉安装装置,铆钉供料装置包括底座3、X向滑板A4、Y向滑板A5和供料模具6,底座3固设于机架I的上表面,底座3上设有X向导轨A7、X向丝杆和X向步进电机8,X向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底座3上,且X向丝杆与X向步进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X向滑板A4设置于底座3的X向导轨A7上,X向滑板A4的底部设有螺纹孔,X向滑板A4的螺纹孔与X向丝杆通过螺纹连接,X向滑板A4上设有Y向导轨Α9、γ向丝杆和Y向步进电机10,Y向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X向滑板A4上,且Y向丝杆与Y向步进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Y向滑板Α5设置于X向滑板Α4的Y向导轨Α9上,Y向滑板Α5底部设有螺纹孔,Y向滑板Α5的螺纹孔与Y向丝杆通过螺纹连接,供料模具6安装于Y向滑板Α5的上表面,如图3所不,供料模具6上表面均布有上料孔11 ; 所述的铆钉安装装置包括支架Α12、X向滑板Β13、上料机械手14、卡料机构15和压料柱16,支架Α12上设有X向导轨Β17和X向气缸18,X向滑板Β13安装于X向导轨上,且X向滑板Β13与X向气缸18的活塞杆连接,X向滑板Β13上设有Z向导轨Α19、Ζ向导轨Β20、Z向气缸Α21和Z向气缸Β22,Ζ向导轨Α19上安装有滑块Α23,Z向导轨Β20上安装有滑块Β24,滑块Α23与Z向气缸Α21的活塞杆连接,滑块Β24与Z向气缸Β22的活塞杆连接,上料机械手14固设于滑块Α23上,压料柱16固设于滑块Β24上,铆钉供料装置和卡料机构15并列设置于X向滑板的下方,X向滑板的下方的机架I上设有料带导轨Α25,卡料机构15设置于料带导轨Α25的上方,如图4所示,卡料机构15上设有铆钉通孔26。如图I所示,铆压装置包括支架Β27、冲压气缸28、压头29和支撑座30,支架Β27 和支撑座30均固设于机架I的上表面,冲压气缸28安装于支架Β27上,压头29设置于支撑座30的上方,且压头29与冲压气缸28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拖料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依次设置于机架(1)上的料带搁料盘(2)、铆钉上料装置、铆压装置、拖料装置和剪切装置;料带搁料盘(2)通过转轴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的铆钉上料装置包括铆钉供料装置和铆钉安装装置,铆钉供料装置包括底座(3)、X向滑板A(4)、Y向滑板A(5)和供料模具(6),底座(3)固设于机架(1)的上表面,底座(3)上设有X向导轨A(7)、X向丝杆和X向步进电机(8),X向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底座(3)上,且X向丝杆与X向步进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X向滑板A(4)设置于底座(3)的X向导轨A(7)上,X向滑板A(4)的底部设有螺纹孔,X向滑板A(4)的螺纹孔与X向丝杆通过螺纹连接,X向滑板A(4)上设有Y向导轨A(9)、Y向丝杆和Y向步进电机(10),Y向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X向滑板A(4)上,且Y向丝杆与Y向步进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Y向滑板A(5)设置于X向滑板A(4)的Y向导轨A(9)上,Y向滑板A(5)底部设有螺纹孔,Y向滑板A(5)的螺纹孔与Y向丝杆通过螺纹连接,供料模具(6)安装于Y向滑板A(5)的上表面,供料模具(6)上表面均布有上料孔(11);所述的铆钉安装装置包括支架A(12)、X向滑板B(13)、上料机械手(14)、卡料机构(15)和压料柱(16),支架A(12)上设有X向导轨B(17)和X向气缸(18),X向滑板B(13)安装于X向导轨上,且X向滑板B(13)与X向气缸(18)的活塞杆连接,X向滑板B(13)上设有Z向导轨A(19)、Z向导轨B(20)、Z向气缸A(21)和Z向气缸B(22),Z向导轨A(19)上安装有滑块A(23),Z向导轨B(20)上安装有滑块B(24),滑块A(23)与Z向气缸A(21)的活塞杆连接,滑块B(24)与Z向气缸B(22)的活塞杆连接,上料机械手(14)固设于滑块A(23)上,压料柱(16)固设于滑块B(24)上,铆钉供料装置和卡料机构(15)并列设置于X向滑板的下方,X向滑板的下方的机架(1)上设有料带导轨A(25),卡料机构(15)设置于料带导轨A(25)的上方,卡料机构(15)上设有铆钉通孔(26);铆压装置包括支架B(27)、冲压气缸(28)、压头(29)和支撑座(30),支架B(27)和支撑座(30)均固设于机架(1)的上表面,冲压气缸(28)安装于支架B(27)上,压头(29)设置于支撑座(30)的上方,且压头(29)与冲压气缸(28)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拖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表面的料带导轨B(31),料带导轨B(31)上设有Y向导轨B(32),Y向导轨B(32)上安装有Y向滑板B(33),料带导轨B(31)上还固设有Y向气缸(34),Y向滑板B(33)与Y向气缸(34)的活塞杆连接,Y向滑板B(33)上设有Z向导轨C(35),Z向导轨C(35)上安装有压料板(36),Y向滑板B(33)上还安装有Z向气缸C(37),压料版与Z向气缸C(37)的活塞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道俊林和森白垣胜李云仕黄燕林刘恒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