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401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包括支架、底座、主动轮、从动轮、压轮及刀座,所述的底座由第一底座板和第二底座板构成,第一底座板和第二底座板对称固定在支架上,主动轮和从动轮装设在底座侧面,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压轮及刀座间隔排列固定在底座顶部,所述的刀座设有伸向第一底座板和第二底座板所形成产品槽的刮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达到送料全自动,无须人力推进;操作简单、机器作业程序化,产品质量及产能得到保证,整个过程中,操作员仅需送料入机器,节省人力,且人身安全得到保证,克服了传统作业诸多不足及安全隐患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SMD技术设备,特别涉及一种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
技术介绍
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在电子线路板生产的初级阶段,过孔装配完全由人工来完成。首批自动化机器推出后,它们可放置一些简单的引脚元件,但是复杂的元件仍需要手工放置方可进行波峰焊。表面贴装元件在大约二十年前推出,并就此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从无源元件到有源元件和集成电路,最终都变成了表面贴装器件(SMD)并可通过拾放设备进行装配。目前,表面贴装器件(SMD)应用在电子线路板自动生产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但 在生产过程中,SMD存在着毛边,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故后续还需人工进行处理,需大量的人员,效率低下,且操作复杂,容易引起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应SMD产品生产需求的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达到操作简单、提高产能及产品良率,克服了传统作业诸多不足及安全隐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包括支架、底座、主动轮、从动轮、压轮及刀座,该底座由第一底座板和第二底座板构成,第一底座板和第二底座板对称固定在支架上,主动轮和从动轮装设在底座侧面,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压轮及刀座间隔排列固定在底座顶部,该刀座设有伸向第一底座板和第二底座板所形成产品槽的刮刀。通过构造这样的结构,整个过程中,操作员仅需送料入机器,可以实现送料全自动,无须人力推进;操作简单、机器作业程序化,产品质量及产能得到保证,节省人力,且人身安全得到保证,克服了传统作业诸多不足及安全隐患。作为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带动压轮旋转。利用滑轮原理,主动轮能量传输到从动轮和压轮,更好的输送能量,同时科学的利用空间结构。作为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刀座上装配有弹簧,并与刮刀配合使之活动自如。弹簧作用于刮刀,利用弹簧的弹性使刮刀可改变一定的位移,从而进行更好的切削。作为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底座下方的支架上设置有与主动轮连接且为其提供动力的马达。安装马达,为设备提供动力装置,并将其设置在底座下方的支架上,优化其空间利用率。作为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刀座由第一刀座、第二刀座和第三刀座构成,第二刀座加装SMD产品垫板,第三刀座加装挡块。加装SMD产品垫板和挡块,是为了更有利于SMD产品在设备中的推动进程中得到更好的固定,从而进行更好的切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可以达到送料全自动,无须人力推进;操作简单、机器作业程序化,产品质量及产能得到保证,整个过程中,操作员仅需送料入机器,节省人力,且人身安全得到保证,克服了传统作业诸多不足及安全隐患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所示,一种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包括支架I、底座2、主动轮3、从动轮4、压轮5及刀座6,该底座2由第一底座板21和第二底座板22构成,第一底座板 21和第二底座板22对称固定在支架I上,主动轮3和从动轮4装设在底座2侧面,主动轮3通过皮带与从动轮4连接,压轮5及刀座6间隔排列固定在底座2顶部,该刀座6设有伸向第一底座板21和第二底座板22所形成产品槽的刮刀7。通过构造这样的结构,整个过程中,操作员仅需送料入机器,可以实现送料全自动,无须人力推进;操作简单、机器作业程序化,产品质量及产能得到保证,节省人力,且人身安全得到保证,克服了传统作业诸多不足及安全隐患。该主动轮3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4旋转,从动轮4带动压轮5旋转。利用滑轮原理,主动轮3能量传输到从动轮4和压轮5,更好的输送能量,同时科学的利用空间结构。该刀座6上装配有弹簧,并与刮刀7配合使之活动自如。弹簧作用于刮刀7,利用弹簧的弹性使刮刀7可改变一定的位移,从而进行更好的切削。该底座2下方的支架I上设置有与主动轮3连接且为其提供动力的马达。安装马达,为设备提供动力装置,并将其设置在底座2下方的支架I上,优化其空间利用率。该刀座6由第一刀座61、第二刀座62和第三刀座63构成,第二刀座62加装SMD产品垫板8,第三刀座63加装挡块9。加装SMD产品垫板8和挡块9,是为了更有利于SMD产品在设备中的推动进程中得到更好的固定,从而进行更好的切削。SMD产品从底座2进入第一底座板21和第二底座板22的产品槽,随着马达带动主动轮3,主动轮3带动从动轮4,从动轮4带动压轮5旋转,产品随之位移。在位移过程中添加刮刀7配合刀座6,使之把产品披锋刮除,且不刮伤产品。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包括支架(I)、底座(2)、主动轮(3)、从动轮(4)、压轮(5)及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由第一底座板(21)和第二底座板(22)构成,第一底座板(21)和第二底座板(22)对称固定在支架(I)上,主动轮(3)和从动轮(4)装设在底座(2)侧面,主动轮(3)通过皮带与从动轮(4)连接,压轮(5)及刀座(6)间隔排列固定在底座(2)顶部,所述的刀座(6)设有伸向第一底座板(21)和第二底座板(22)所形成产品槽的刮刀(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轮(3)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4)旋转,从动轮(4)带动压轮(5)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座(6)上装配有弹簧,并与刮刀(7)配合使之活动自如。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下方的支架(I)上设置有与主动轮(3)连接且为其提供动力的马达。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座(6)由第一刀座(61)、第二刀座(62)和第三刀座(63)构成,第二刀座(62)加装SMD产品垫板(8),第三刀座(63)加装挡块(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包括支架、底座、主动轮、从动轮、压轮及刀座,所述的底座由第一底座板和第二底座板构成,第一底座板和第二底座板对称固定在支架上,主动轮和从动轮装设在底座侧面,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压轮及刀座间隔排列固定在底座顶部,所述的刀座设有伸向第一底座板和第二底座板所形成产品槽的刮刀。本技术可以达到送料全自动,无须人力推进;操作简单、机器作业程序化,产品质量及产能得到保证,整个过程中,操作员仅需送料入机器,节省人力,且人身安全得到保证,克服了传统作业诸多不足及安全隐患的目的。文档编号H05K3/30GK202652727SQ20122021953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吴照周 申请人: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SMD产品制程自动刮毛边设备,包括支架(1)、底座(2)、主动轮(3)、从动轮(4)、压轮(5)及刀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由第一底座板(21)和第二底座板(22)构成,第一底座板(21)和第二底座板(22)对称固定在支架(1)上,主动轮(3)和从动轮(4)装设在底座(2)侧面,主动轮(3)通过皮带与从动轮(4)连接,压轮(5)及刀座(6)间隔排列固定在底座(2)顶部,所述的刀座(6)设有伸向第一底座板(21)和第二底座板(22)所形成产品槽的刮刀(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照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