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型工艺及装置的制作方法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工艺及装置属于连杆加工领域,也适用于轴对称杆类件辊压塑性精成形加工。轴对称杆类件在机械和工具等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连杆。现有的塑性成形技术加工此类工件,都存在一些缺点锤上模锻成形,模具寿命低,冲击噪声大,劳动强度高;热模锻压机上成形,设备投资甚大;契横轧,震动噪声小,模具寿命高,但是只能轧制园柱形的阶梯类工件;辊锻成形,具有设备投资低,模具寿命和能量利用率高,震动噪声小等优点。但是,因辊锻对工件的纵向变形无模具约束,在辊锻过程中又必然产生前滑和后移。前滑和后移量又受到加热温度、磨擦和坯料进给早晚的严重影响。因此,辊锻只能制坯,不能精成形。上述现有工艺中都存在飞边大材料利用率低的缺点,辊锻的飞边更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弊端,保留契横轧和辊锻的优点,提出把辊锻、契横轧和闭式模锻综合为一体,并能实现连杆等轴对称杆类件塑性精成形的工艺、模具和装置。连杆是轴对称杆类件的典型构件,其几何形状复杂,而且它是把直线运动转变为园运动或把园运动转变的直线运动的关键构件。在加工、行走及传送机械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工艺,其特征是把连杆所需体积的圆棒料加热至锻造温度,先在板压机上,滚压契横轧成大头和小头都为旋转扁多面体的初坯,初坯大头短轴直径等于连杆大头直径D↓[1],长轴的长度为D↓[2],初坯的小头短轴长度等于连杆小头直径d↓[1],长轴长度为d↓[2],再在辊压机上辊压成精坯,精坯小头为直径d↓[1]的圆柱体,大头为直径D↓[1]的圆柱体,并压出连杆大头的耳部形状,然后,在辊压机上进行连杆的第一道精成形和第二道精成形,最后在压力机上切边冲连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工艺,其特征是把连杆所需体积的圆棒料加热至锻造温度,先在板压机上,滚压契横轧成大头和小头都为旋转扁多面体的初坯,初坯大头短轴直径等于连杆大头直径D1,长轴的长度为D2,初坯的小头短轴长度等于连杆小头直径d1,长轴长度为d2,再在辊压机上辊压成精坯,精坯小头为直径d1的圆柱体,大头为直径D1的圆柱体,并压出连杆大头的耳部形状,然后,在辊压机上进行连杆的第一道精成形和第二道精成形,最后在压力机上切边冲连皮。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工艺,其特征是所说的初坯滚压契横轧工艺是;采用型槽完全相同的上下两块模板,它们分别对装在板压机的上、下滑动压板上,上、下模板随板压机的上、下滑动压板相对滑动,模板的前部为坯料型槽,后部设有切断刀,中部至少设有两段滚压契横轧,模板的型槽为前窄后宽,并对称于轴线0-0。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工艺,其特征是坯料型槽的宽为D0,长为2L0,高为D0/2,D0=(4/5-5/6)D2>D1,L0为一个连杆坯料的长度,在模板的坯料入口处,设有斜面(15)和凸契(16)、(17),斜面(15)设在模板型槽的两侧,凸契(17)设在模板轴线0-0处,凸契(16)分设在凸契(17)的两侧,斜面(15)与凸契(16)的距离等于由初坯小头和杆部体积之和所要求的直径为D0的坯料长度(L0-L2),凸契(16)与(17)的距离等于由初坯大头体积所要求的直径为D0的坯料长度L2,模板型槽两侧的斜面(15)先以仰角γ1,延伸Δl1后,再以角α1角向外扩展延伸l1至B-B截面,然后,以α2角向外扩展延伸l2至C-C截面,再以仰角γ2延伸Δl2,同时以角α3角向外扩展延伸(Δl2+l3)至D-D截面,再以α4角向外扩展延伸l4后,再以角α5角向外扩展延伸l5,最后,以平行模板移动方向延伸(l6+l7),凸契(16)也先以仰角γ1延伸Δl1,再平行于模板移动方向延伸l1至B-B截面,此后,凸契(16)的内侧面仍按原方向延伸l2,凸契(16)的外侧面则以角β1的角向外扩展延伸l2至C-C截面,此后,凸契(16)以仰角γ2延伸Δl2,再以平行于模板移动方向延伸l3至D-D截面,此后,凸契的外侧面以β2角向外扩展延伸l4,其内侧面以角β3向内扩展也延伸l4,最后,内外侧面彼此平行地延伸(l5+l6+l7),凸契(17)也以仰角γ1延伸Δl1,再以平行于模板移动方向延伸至C-C截面,然后,以仰角γ2延伸Δl2,便以平行于模板的移动方向延伸至E-E截面,再延伸l6即与切断刀(30)相会,在模板的G-G截面,面(18′)先以倾角γ′1延伸至B-B截面,再以水平面延伸至C-C截面,然后,(19′)面以倾角γ′2延伸至D-D截面,面(20′)再以倾角γ′3延伸l4,(21′)面再以倾角γ′4延伸至E-E截面,由凸契(17)的外侧面(24)和内侧面(25)所夹的平面(26),是一个仰角面,其由内向外的仰角为Ф,l1=l3=l5=l6=l7=πD0/2+Δ1,l2=n1πD0/2+Δ2,l4=D2πD0/2+Δ3,n1和n21为整数,Δ1、Δ2、Δ3、为余量。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工艺,其特征是斜面(15)、凸契(16)、(17)的内外侧面为摩擦面,摩擦面可以可设计成皱褶式,也可以设计成斑痕式。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工艺,其特征是当坯料型槽的宽度为D′0(D0′=D2′)时,它与权利要求4不同之处,在于凸契(31)和(32)的中心线始终是彼此平行的,而且当(31)的外侧面(33)以β4角向外扩展延伸的同时,凸契(31)以仰角γ4延伸Δl′2,当凸契(31)的外侧面(34)向外以角β5扩展延伸的同时,凸契(31)又以仰角γ5延伸Δl′3此后,斜面(35)向外的延伸情况与权利要求4完全相同。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辊压塑性精成形工艺,其特征是所说的在辊压机上辊压成精坯的工艺是在辊压机的上压辊(40)上固定的上凸模(37)和在辊压机的下压辊(41)上固定的下凸模(38),并在(37)和(38)上分别设有型槽,固定在滑板(36)上的凹模模块(43)(I3、II3、III3)的I3上,开有穿透模块厚度的型腔,当把上、下凸模展开到平面上,并把上凸模(37)和下凸模(38)分别扣在凹模模块I3上,便形成一个以凹模模块I3为腔壁、上凸模(37)和下凸模(38)分别为上下盖的闭合型腔,凹模模块I3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