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玉泉专利>正文

辊压塑性精成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41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辊压塑性精成型机涉及平面轴对称杆类件的塑形精成型设备。它由传动机构,压辊、模板组成,其特点是两压辊之间装有一块模板,并通过齿圈齿条机构使压辊的相对转动带动模板的移动。模板上设有凹痕,压辊上装有凸模,凹模和凸模的型腔构成闭合模膛。工件通过凸轮顶杆机构控制的工件支撑板支撑,工件加工完毕由该机械顶出凹模型腔。其优点是加工精度高,无冲击和噪声,无飞边或飞边很小,质量稳定,易实现自动化。(*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辊压塑性精成型机的制作方法辊压塑性精成形机涉及平面轴对称杆类件的塑性加工设备。现有的辊锻机,适用于塑性加工平面轴对称杆类件。具有设备吨位低,生产率高、节能、无冲击和噪声及易实现自动化的优点。常规的辊锻过程,是坯料被咬入装在上辊与下辊的模具之间后,坯料受压,产生局部连续变形,便实现了工件的塑性成形。由于要咬入坯料,上下模必须保持一定间距,因此必然产生较大的飞边。又由于工件只受模具的横向约束,不受纵向约束,这便无法控制工件的前移和后滑,又因受温度,摩擦和咬入的准确程度的影响,致使工件在长度方向的尺寸精度和稳定性差,所以只适于制坯成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辊锻机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适于平面轴对称杆类件的辊压塑性精成形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本设备由传动机构、压辊、模板组成,在上压辊(9)和下压辊(17)之间装有模板(13),在上压辊(9)和下压辊(17)的两端装有对开的齿圈(7),在模板(13)的两端装有齿条(8),齿圈(7)与齿条(8)啮合,在上压辊(9)和下压辊(17)上分别装有凸模(10)和(12),凹模(11)开在模板(13)上的矩形槽内,凸模(1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辊压塑性精成形机是由动力传动机构,压辊、模板组成,其特征是在上压辊(9)和下压辊(17)之间装有模板(13),在上压辊(9)和下压辊(17)的两端装有对开齿圈(7),在模板(13)的两端装有齿条(8),齿圈(7)与齿条(8)啮合,在上压辊(9)和下压辊(17)上分别装有凸模(10和(12),凹模(11)开在模板(13)上的矩形槽内,凸模(10)和(12)与模板(13)上的矩形槽滑动配合,凸模外缘与模板(13)上的矩形槽槽底相切并与齿圈(7)的分度圆在同一圆柱面上,凸模(10)和(12)的型腔(26)与凹模(11)的型腔形成闭合的模膛。模板(13)的背面的矩形槽内装有由凸轮顶杆机构控制的工件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辊压塑性精成形机是由动力传动机构,压辊、模板组成,其特征是在上压辊(9)和下压辊(17)之间装有模板(13),在上压辊(9)和下压辊(17)的两端装有对开齿圈(7),在模板(13)的两端装有齿条(8),齿圈(7)与齿条(8)啮合,在上压辊(9)和下压辊(17)上分别装有凸模(10和(12),凹模(11)开在模板(13)上的矩形槽内,凸模(10)和(12)与模板(13)上的矩形槽滑动配合,凸模外缘与模板(13)上的矩形槽槽底相切并与齿圈(7)的分度圆在同一圆柱面上,凸模(10)和(12)的型腔(26)与凹模(11)的型腔形成闭合的模膛。模板(13)的背面的矩形槽内装有由凸轮顶杆机构控制的工件支撑板(25)。2.根据权利的要求1所述的辊压塑性精成形机,其特征是上压辊(9)和下压辊(17)的两端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泉郝滨海
申请(专利权)人:宋玉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