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907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它包括燃烧器、湿热烟气发生炉、流化床焚烧炉、转接段和旋风分离器;其中,燃烧器连接在湿热烟气发生炉的前端;流化床焚烧炉的底部风室入口连接湿热烟气发生炉的后燃烧室出口;流化床焚烧炉顶部出口与转接段入口固定连接,转接段出口与旋风分离器入口固定连接;旋风分离器顶部为高温烟气出口,底部为清灰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提高了单位体积设备的处理效率,相对于传统焚烧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整体设备的尺寸。(*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多晶硅、有机硅化工厂含氯含硅废弃物处理环保
,具体涉及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多晶硅和有机硅厂数量众多,生产中副产了大量含氯硅的废弃物需要处理,这些物质极大的污染了环境,且处理难度很大。特别是废浆渣,它是ー种黑色、带有刺激性气味并具有強烈腐蚀性的固液混合物。温度升高,废浆渣组分中的高沸物容易气化;温 度降低,废浆渣流动性差、液固分层、固体结块。目前一般处理方法是水解之后进行简单的填埋处理,这种方法运行成本高(消耗大量的碱来中和),安全隐患多(水解生成的可燃气体易爆),处理后的填埋处理也同样会污染环境。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多晶硅废弃物是ー种比较彻底的处理方式,目前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根据目前工程经验处理烟气浄化后HCl去除率达99%,烟气粉尘含量小,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但从目前的技术来看,焚烧处理废浆渣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为( I)含氯硅废液焚烧不够彻底,焚烧产物中含碳量高,现有焚烧炉无法进行含氯硅废弃物焚烧处理;(2)含氯含硅废弃物本身热值极高,燃烧时在焚烧炉内容易形成局部高温区,生成的SiO2软化、结疤,堵塞炉膛和燃烧器,甚至发生焚烧炉被熔融SiO2堵死事故,被迫停炉;(3)烟气中的SiO2不易捕集,导致对烟气的余热回收难度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包括燃烧器、湿热烟气发生炉、流化床焚烧炉、转接段和旋风分离器;其中,燃烧器连接在湿热烟气发生炉的前端;燃烧器包括固定在湿热烟气发生炉前端的燃烧器壳体,在燃烧器壳体圆周上开有ー级助燃空气入口 ;辅助燃料燃烧器穿过燃烧器壳体且端部置于湿热烟气发生炉的前端火道内,同时在辅助燃料燃烧器的端部设有稳焰器;湿热烟气发生炉固定在若干个起支撑作用的鞍座上;湿热烟气发生炉的炉壳前端上、距离燃烧器一定距离处布置若干支エ业水喷枪,若干支エ业水喷枪在圆周上成几何均布分布与湿热烟气发生炉的上半圆周;在湿热烟气发生炉的炉壳上、距离エ业水喷枪一定距离处沿圆周设置若干个ニ级助燃空气分配环管,在每个ニ级助燃空气分配环管内、湿热烟气发生炉的炉売上开设若干排、呈几何均匀分布的多个ニ级助燃空气喷ロ ;湿热烟气发生炉的炉膛后部内设置花墙,通过花墙将湿热烟气发生炉的炉膛分为前燃烧室和后燃烧室;在湿热烟气发生炉上、前燃烧室位置处开设人孔;流化床焚烧炉的底部风室入口连接湿热烟气发生炉的后燃烧室出口 ;在流化床焚烧炉的下部布置若干个废弃物给料ロ ;在流化床焚烧炉的炉壳上、距离废弃物给料ロ 一定距离处沿圆周设置若干个冷却风分配环管,在每个冷却风分配环管内、流化床焚烧炉的炉売上开设若单排、呈几何均匀分布多个冷却风喷ロ ;流化床焚烧炉顶部出ロ与转接段入ロ固定连接,转接段出ロ与旋风分离器入ロ固定连接;旋风分离器顶部为高温烟气出口,底部为清灰ロ。如上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所述的湿热烟气发生炉、流化床焚烧炉、转接段和旋风分离器的炉壳内侧圆周依次设置了隔热层和耐火层;所 述的炉壳厚度为12 20mm ;所述的耐火层由厚度为250 350mm的高铝砖砌筑;所述的隔热层由厚度为114 250_的粘土或高招质隔热耐火砖砌筑。如上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所述的燃烧器为燃气燃烧器、燃油燃烧器或油气联合燃烧器。如上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所述的花墙为方型耐火砖砌筑,或者为圆环状耐火砖砌筑,厚度为250 350mm。如上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所述的ニ级助燃空气分配环管的数量为I 3个,每个ニ级助燃空气分配环管内、在湿热烟气发生炉的炉壳上开设3飞排、呈几何均匀分布8 20个ニ级助燃空气喷ロ ;各排ニ级助燃空气喷ロロ孔径不同,同排ニ级助燃空气喷ロ孔径相同。如上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所述的废弃物给料ロ沿流化床焚烧炉的炉体圆周几何均布I 5个。如上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所述的转接段为90度转向弯头状。如上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所述的湿热烟气发生炉为卧式设备,所述的流化床焚烧炉为立式设备。如上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所述的冷却风分配环管的数量为I 3个,每个冷却风分配环管内、流化床焚烧炉的炉壳上开设单排呈几何均匀分布8 24个冷却风喷ロ。如上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所述的旋风分离器根据分离效果设置数量在I 2个,当采用2个旋风分离器时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本技术的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应用含氯硅废弃物焚烧水解技术,充分考虑含氯硅废弃物的特殊物性一水解特性,先用湿热烟气发生炉产生富含水蒸气的热风,然后该湿热风进入流化床焚烧炉同含氯含硅废弃物直接接触混合,由于含氯含硅废弃物的易水解特性,两者在流化床焚烧炉内迅速发生水解,实现含氯硅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本技术设计合理,提高了単位体积设备的处理效率,相对于传统焚烧技术,本技术大大降低了整体设备的尺寸。以多晶硅废弃物为例,采用本技术,设备和投资是传统焚烧装置的50-70%即可,具有十分广泛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火道;2.燃烧器壳体;3.辅助燃料燃烧器;4.稳焰器;5. —级助燃空气入口 ;6.エ业水喷枪;7.炉壳;8.隔热层;9.耐火层;10.燃烧器;11.废弃物给料ロ ;12.冷却风分配环管;13.冷却风喷ロ ;14.高温烟气出口 ;15.清灰ロ ;16.花墙;17. ニ级助燃空气喷ロ ;18. ニ级助燃空气分配环管;19.人孔;20.湿热烟气发生炉;21.鞍座;30.流化床焚烧炉;40.转接段;50.旋风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所述的ー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 其主要包括燃烧器10、湿热烟气发生炉20、流化床焚烧炉30、转接段40和旋风分离器50。湿热烟气发生炉20为卧式设备,形状为常用的圆形状或方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流化床焚烧炉30为立式设备,形状为常用的圆形状或方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转接段40形状为常用的圆形状或方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旋风分离器50形状为常用的圆形状。燃烧器10连接在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前端。燃烧器10包括法兰连接固定在湿热烟气发生炉20前端的燃烧器壳体2,在燃烧器壳体2圆周上开有ー级助燃空气入ロ 5。辅助燃料燃烧器3穿过燃烧器壳体2且端部置于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前端火道I内,同时在辅助燃料燃烧器3的端部设有稳焰器4。湿热烟气发生炉20固定在若干个起支撑作用的碳钢制成的鞍座21上。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炉壳前端上、距离燃烧器10 —定距离处布置若干支エ业水喷枪6,若干支エ业水喷枪6在圆周上成几何均布分布与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上半圆周。在湿热烟气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浮态流化水解含氯含硅废弃物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燃烧器(10)、湿热烟气发生炉(20)、流化床焚烧炉(30)、转接段(40)和旋风分离器(50);其中,燃烧器(10)连接在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前端;燃烧器(10)包括固定在湿热烟气发生炉(20)前端的燃烧器壳体(2),在燃烧器壳体(2)圆周上开有一级助燃空气入口(5);辅助燃料燃烧器(3)穿过燃烧器壳体(2)且端部置于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前端火道(1)内,同时在辅助燃料燃烧器(3)的端部设有稳焰器(4);湿热烟气发生炉(20)固定在若干个起支撑作用的鞍座(21)上;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炉壳前端上、距离燃烧器(10)一定距离处布置若干支工业水喷枪(6),若干支工业水喷枪(6)在圆周上成几何均布分布与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上半圆周;在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炉壳上、距离工业水喷枪(6)一定距离处沿圆周设置若干个二级助燃空气分配环管(18),在每个二级助燃空气分配环管(18)内、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炉壳上开设若干排、呈几何均匀分布的多个二级助燃空气喷口(17);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炉膛后部内设置花墙(16),通过花墙(16)将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炉膛分为前燃烧室和后燃烧室;在湿热烟气发生炉(20)上、前燃烧室位置处开设人孔(19);流化床焚烧炉(30)的底部风室入口连接湿热烟气发生炉(20)的后燃烧室出口;在流化床焚烧炉(30)的下部布置若干个废弃物给料口(11);在流化床焚烧炉(30)的炉壳上、距离废弃物给料口(11)一定距离处沿圆周设置若干个冷却风分配环管(12),在每个冷却风分配环管(12)内、流化床焚烧炉(30)的炉壳上开设若单排、呈几何均匀分布多个冷却风喷口(13);流化床焚烧炉(30)顶部出口与转接段(40)入口固定连接,转接段(40)出口与旋风分离器(50)入口固定连接;旋风分离器(50)顶部为高温烟气出口(14),底部为清灰口(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振华李永胜李超周皓罗剑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