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式同步运动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786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带式同步运动无级变速器,包括主动轴、输出轴、安装在主动轴上的第一主动锥盘组和第二主动锥盘组,第一主动锥盘组包括主动导轨运动锥盘和主动固定锥盘I,第二主动锥盘组包括主动运动锥盘II和主动固定锥盘II,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上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固定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的离合安装盘和通过弹片安装在所述离合安装盘上的离合压盘,所述离合压盘面向所述主动固定锥盘II的一侧设有铰接在所述离合安装盘上并呈环形均布的至少三个离合甩块,所述离合压盘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主动轴同步转动的摩擦片,所述离合甩块靠近所述离合安装盘中心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离合安装盘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传动
,具体的涉及一种双带式同步运动无级变速器
技术介绍
变速器主要分为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三种类型,其中,手动变速器通过齿轮箱传动,其传动比是定值。而自动变速器是利用车速和负荷进行双参数控制,也为有级式变速器,只不过自动变速器能根据车速的快慢来自动实现挡位的增减。无级变速器和有级变速器的最大区别在于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是连续的值,无级变速器相较于传统变速器结构更简单,体积更小,既没有手动变速器的众多齿轮副,也没有 自动变速器复杂的行星齿轮组。无级变速器主要依靠主从动轮之间的带传动来实现速比的 无级变化。无级变速技术CV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采用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之间的带传动相配合来传递动力,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比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主带轮接收来自发动机的传输动力,并通过带传动将动力传送到次带轮,由输出轴输出动力以驱动车轮。为了使得无级变速器的输出平稳无滑动,须确保皮带与带轮之间的接合性,以便使动力在带轮与传动带之间平稳的输出而无滑动。然而,现有无级变速器往往以单根传动带传动,传动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不大,且皮带还需要具备承受一定拉力的要求,这样的无级变速器多数都只适用于较小排量的摩托车上使用。当无级变速器排量较大时,现有的单根皮带传动的无级变速器满足不了传动功效的需求,皮带易打滑且传动功效损失大,皮带箱内温度高,导致传动带使用寿命不耐久,无法满足大排量车发动机对无级变速器的要求。专利号为ZL200820080612. 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带传动的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含有主动传动轴,被动传动轴,分别设置在主动传动轴和被动传动轴上的第一定锥盘和第二定锥盘,设置在主动传动轴上沿轴向进行滑动且对称布置在第一定锥盘两侧的第一动锥盘和第二动锥盘,设置在被动传动轴上沿轴向进行滑动且对称布置在第二定锥盘两侧的第三动锥盘和第四动锥盘,位于定锥盘和动锥盘之间的摩擦片以及连接主动传动轴与被动传动轴之间的第一传动金属带和第二传动金属带。该无级变速器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带式传动,但是由于第一动锥盘和第二动锥盘以及第三动锥盘和第四动锥盘之间没有实现同步运动,在使用时无法保证第一动锥盘和第二动锥盘以及第三动锥盘和第四动锥盘之间的移动距离相等,当出现出现移动距离不等的情况时,会导致两边传动带的传动比不一致,进而导致传动带与锥盘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不仅损失传动效率,动摩擦生热还影响传动带的使用寿命,即使传动带采用金属带,也会由于产生相对运动加快传动带的磨损,减小使用寿命,并对带传动的锥盘产生不利影响。申请号为CN 201110110838. 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带式同步运动无级变速器,虽然该双带式同步运动无级变速器分别实现了第一主动锥盘组和第二主动锥盘组以及第一从动锥盘组和第二从动锥盘组之间的同步运动,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振动大、传动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双带式同步运动无级变速器,不仅结构更加简单,能够实现主动锥盘组之间以及从动锥盘组的同步运动,而且运行过程更加平稳,传动的效率更高。要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双带式同步运动无级变速器,包括主动轴、输出轴、安装在主动轴上的第一主动锥盘组和第二主动锥盘组,安装在输出轴上的第一从动锥盘组和第二从动锥盘组,所述第一主动锥盘组包括套装在主动轴端部的主动导轨运动锥盘和固定安装在主动轴上的主动固定锥盘I,所述第二主动锥盘组包括靠近主动固定锥盘I并套装在主动轴上的主动运动锥盘II和固定安装在主动轴另一端的主动固定锥盘II,所述主动导轨运动锥盘和的主动运动锥盘II通过连接结构I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导轨运动锥盘和主动固定锥盘I之间设有弹簧组件I,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上的离合器,所述离合 器包括固定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的离合安装盘和通过弹片安装在所述离合安装盘上的离合压盘,所述离合压盘面向所述主动固定锥盘II的一侧设有铰接在所述离合安装盘上并呈环形均布的至少三个离合甩块,所述离合压盘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主动轴同步转动的摩擦片,所述离合甩块靠近所述离合安装盘中心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离合安装盘上。进一步,所述主动固定锥盘I和主动运动锥盘II之间设有离心推力装置,所述离心推力装置包括至少三个环形均布在主动运动锥盘II背面的甩块,且所述甩块按径向方向布置在主动运动锥盘II的背面,所述甩块靠近主动运动锥盘II边缘的外端铰接在位于主动运动锥盘II背面的安装座上,所述主动固定锥盘I背面与甩块一一对应设有用作受力支点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甩块相对的曲面始终保持活动接触。进一步,所述第一从动锥盘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输出轴端部的从动固定锥盘I和套装在输出轴上的从动导轨运动锥盘,所述第二从动锥盘组包括与所述从动导轨运动锥盘相邻并固定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的从动固定锥盘II和套装在输出轴另一端的从动运动锥盘II,所述主动轴与输出轴平行设置且所述从动固定锥盘I与所述主动导轨运动锥盘相对并分别位于输出轴和主动轴的端部,所述从动导轨运动锥盘与从动运动锥盘II通过连接结构II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导轨运动锥盘与所述从动固定锥盘II之间弹簧组件II。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包括位于两侧的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甩块外端设有与安装孔相匹配的铰接孔,所述甩块与所述支座之间通过转轴铰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I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导轨运动锥盘上的至少三根连接柱、设置在主动固定锥盘I上供连接柱穿过的导向孔,所述主动运动锥盘II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位于两侧的支座II和铰接在两侧支座上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套装有金属套。进一步,所述甩块外端呈与所述支撑轴相匹配的半钩槽形,所述支撑轴在变速器不转动时置于所述半钩槽形中。进一步,所述从动固定锥盘II背面设有导向盘,所述连接结构II包括设置在从动导轨运动锥盘背面的至少三根连接柱II和设置在所述从动固定锥盘II和导向盘上供连接柱II穿过的导向孔,所述从动运动锥盘II与该连接柱II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从动固定锥盘I与所述从动导轨运动锥盘之间设有减震垫。进一步,所述主动固定锥盘I与所述主动运动锥盘II之间设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环形均布安装在所述主动固定锥盘I的背面。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的双带式同步运动无级变速器通过设置离合器,当发动机运转时,随转速的变大离合甩块受离心力作用向外扩张从而推动离合压盘,摩擦片在离合压盘的作用下与发动机飞轮压紧,带动主动轴运转,当转速变小时,离合压盘在弹片的作用下向离合安装盘弹回,摩擦片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与发动机飞轮脱离,从而停止主动轴的运转;在装有离 合器后,第一主动锥盘组和第一从动锥盘组以及第二主动锥盘组第二从动锥盘组之间的传动带总是处于接合状态,从而消除了传动带在结合时的滑动,并且更有效的使发动机与CVT结合,消除了皮带在接合时突然拉紧而带来的拉力,使CVT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平稳;2、通过连接结构I将主动导轨运动锥盘和主动运动锥盘II固定连接在一起,实现主动导轨运动锥盘和的主动运动锥盘II之间的同步运动,可使第一主动锥盘组和第二主动锥盘组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带式同步运动无级变速器,包括主动轴、输出轴、安装在主动轴上的第一主动锥盘组和第二主动锥盘组,安装在输出轴上的第一从动锥盘组和第二从动锥盘组,所述第一主动锥盘组包括套装在主动轴端部的主动导轨运动锥盘和固定安装在主动轴上的主动固定锥盘I,所述第二主动锥盘组包括靠近主动固定锥盘I并套装在主动轴上的主动运动锥盘II和固定安装在主动轴另一端的主动固定锥盘II,所述主动导轨运动锥盘和的主动运动锥盘II通过连接结构I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导轨运动锥盘和主动固定锥盘I之间设有弹簧组件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动轴上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固定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的离合安装盘和通过弹片安装在所述离合安装盘上的离合压盘,所述离合压盘面向所述主动固定锥盘II的一侧设有铰接在所述离合安装盘上并呈环形均布的至少三个离合甩块,所述离合压盘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主动轴同步转动的摩擦片,所述离合甩块靠近所述离合安装盘中心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离合安装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河叶云忠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星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