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用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7651 阅读:4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3 20:34
一种全地形车用变速箱,包括输入轴I、档位轴I、档位轴II、差数器和输出轴组;输入轴I上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组;档位轴I上设有与其同步转动驱动齿轮I、与主动齿轮组啮合并与档位轴I转动配合的从动齿轮组和用于控制档位轴I与从动齿轮组同步转动的档位离合环;档位轴II上设有与其同步转动驱动齿轮II、与从动齿轮组啮合并与档位轴II转动配合的倒档齿轮组和用于控制档位轴II与倒档齿轮组同步转动的倒档离合环;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外壳、同时与驱动齿轮I和驱动齿轮II啮合并与差速器外壳同步转动的差速器大齿轮、行星伞齿轮和与行星伞齿轮啮合的差速器大伞齿;输出轴组包括分别与两差速器大伞齿同步转动的输出轴I和输出轴I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具体的为一种全地形车用变速箱
技术介绍
全地形车是适合在所有地形上通行的交通工具,由于行驶的环境多为复杂险峻地形,所以对车辆本身的 越野性能和安全性能都要求都非常高。它是由发动机或电动机为输出动力,经由变速箱转换变速,通过轴传动或者链传动到前后桥分别驱动前后轮产生驱动力,从而达到驱动车辆行驶的目的。因变速箱输出轴与前后桥必须通过传动轴或者驱动链条连接,所以变速箱与前后桥必须有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正常运转,这样就造成了车身比较长,难于布置等问题。同时直接影响了其通过性能,直接降低了全地形车的越野性能和安全性能。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探索一种全地形车用变速箱,该全地形车用变速箱不仅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完全能够满足全地形车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全地形车用变速箱,该全地形车用变速箱不仅结构简单,能够满足全地形车的使用要求,而且性能稳定,能够有效提高全地形车的越野性能和安全性能。要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用变速箱,包括输入轴I、档位轴I、档位轴II、差数器和输出轴组;所述输入轴I上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组;所述档位轴I上设有驱动齿轮I、与主动齿轮组啮合并与档位轴I转动配合的从动齿轮组和用于控制档位轴I与从动齿轮组同步转动的档位离合环,所述驱动齿轮I与档位轴I同步转动;所述档位轴II上设有驱动齿轮II、与从动齿轮组啮合并与档位轴II转动配合的倒档齿轮组和用于控制档位轴II与倒档齿轮组同步转动的倒档离合环,所述驱动齿轮II与档位轴II同步转动;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外壳、同时与所述驱动齿轮I和驱动齿轮II啮合并与所述差速器外壳同步转动的差速器大齿轮、均布设置于所述差速器外壳内的行星伞齿轮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行星伞齿轮两侧并与行星伞齿轮啮合的差速器大伞齿;所述输出轴组包括分别与两差速器大伞齿同步转动的输出轴I和输出轴II。进一步,所述主动齿轮组包括高档位齿轮I和低档位齿轮I,所述从动齿轮组包括与高档位齿轮I啮合的高档位齿轮II和与低档位齿轮I啮合的低档位齿轮II,所述档位离合环位于所述高档位齿轮II和低档位齿轮II之间。进一步,所述倒档齿轮组包括与所述低档位齿轮II啮合的倒档齿轮。进一步,还包括驻车装置,所述驻车装置包括与倒档离合环配合的驻车定位板、分别与所述档位轴II平行设置的倒档拨叉定位杆和驻车定位杆,所述驻车定位板套装在所述倒档拨叉定位杆和驻车定位杆上,且所述倒档拨叉定位杆和驻车定位杆上均设有用于调整驻车定位板位置的弹簧;用于控制所述倒档离合环动作的倒档拨叉套装在倒档拨叉定位杆上。进一步,还包括输入轴II,所述输入轴I和输入轴II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组。进一步,所述输入轴II与所述输入轴I垂直。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差速器外壳同步转动的输出伞齿轮,所述输出伞齿轮套装在所述差速器外壳上。 进一步,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输出伞齿轮哨合的输出轴III和输出轴IV。进一步,所述输出轴组还包括与所述输入轴I同步转动的输出轴V。进一步,还包括差速器自锁装置,所述差速器自锁装置包括套装在所述输出轴I或输出轴II上的差速器自锁套和差速器锁死拨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用变速箱通过在输入轴I和档位轴I上分别设置主动齿轮组和从动齿轮组,可实现高低档变速,并通过驱动齿轮I驱动差速器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轴I和输出轴II输出动力;通过在档位轴II上设置倒档齿轮组和倒档离合环,并通过驱动齿轮II驱动差速器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轴I和输出轴II反转,实现倒车;将档位离合环置于空档并将倒档离合环置于驻车位置,差速器不运转,实现驻车;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用变速箱将差速器与变速箱设计成一体,省掉了传动轴或者传动链条,将驱动桥直接整合到了变速箱里,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减小了体积,利于整车的布置,有效的缩短了车身的长度,能够有效提高全地形车的越野性能和安全性能。2、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用变速箱可根据需要设置与输出伞齿轮啮合的输出轴III和输出轴IV、以及与输入轴I同步转动的输出轴V,实现多轴输出,当全地形车需要六轮驱动时,普通的前后轴输出变速箱就很难达到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全地形车用变速箱通过增减部分零部件做到两轮驱车、四驱车、六驱车、水陆两用车、农药喷洒车、消防车等车上应用,真正做到了一物多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可满足大部分车型需求。3、通过设置输入轴I和输入轴II,不仅可以用于内燃机也可用于电动机,可用于混合动力车,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全地形车用变速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图I的B-B剖视图;图4为图I的C-C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输入轴I ;2_档位轴I ;3_档位轴II ;4~差速器;5_档位离合环;6_驱动齿轮I ;7-倒档齿轮;8_倒档离合环;9-高档位齿轮I ;10_低档位齿轮I ;11_高档位齿轮II ;12-低档位齿轮II ;13-高低档拨叉;14-差速器外壳;15-差速器大齿轮;16-行星伞齿轮;17-差速器大伞齿;18_输出轴I ;19_输出轴II ;20_倒档拨叉定位杆;21_倒档拨叉;22_驻车定位板;23-弹簧;24-输入轴II ;25-伞齿轮;26_伞齿轮;27_输出伞齿轮;28_输出轴III ;29_输出轴IV ;30_驱动齿轮II ;31_差速器自锁套;32_差速器锁死拨叉。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全地形车用变速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图I的B-B剖视图;图4为图I的C-C剖视图。本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用变速箱,包括输入轴I I、档位轴I 2、档位轴II 3、差数器4和输出轴组。输入轴I I上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主动齿轮组。档位轴I 2上设有驱动齿 轮I 6、与主动齿轮组啮合并与档位轴I 2转动配合的从动齿轮组和用于控制档位轴I 2与从动齿轮组同步转动的档位离合环5,驱动齿轮I 6与档位轴I同步转动,本实施例的驱动齿轮I 6固定设置在档位轴I 2上。档位轴II 3上设有驱动齿轮II 30、与从动齿轮组啮合并与档位轴II 3转动配合的倒档齿轮组和用于控制档位轴II 3与倒档齿轮组同步转动的倒档离合环8,驱动齿轮II 30与档位轴II 3同步转动,本实施例的驱动齿轮II 30固定设置在档位轴II 3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主动齿轮组包括高档位齿轮I 9和低档位齿轮I 10,高档位齿轮I 9和低档位齿轮I 10固定设置在输入轴I I上,与输入轴I I同步转动。从动齿轮组包括与高档位齿轮I 9啮合的高档位齿轮II 11和与低档位齿轮IlO啮合的低档位齿轮II 12,档位离合环5位于高档位齿轮II 11和低档位齿轮1112之间,本实施例的高档位齿轮II 11和低档位齿轮II 12分别通过轴承套装在档位轴I 2上,实现高档位齿轮II 11和低档位齿轮II 12与档位轴I 2之间的转动配合。档位离合环5具有3个位置状态,档位离合环5位于高档位齿轮II 11和低档位齿轮II 12之间时,即档位离合环5位于空档位置,高档位齿轮II 11和低档位齿轮II 12分别在高档位齿轮I 9和低档位齿轮I 10的驱动下空转,即高档位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河叶云忠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星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