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业辉专利>正文

一种定轴轮系与差速器结合的变速方法及其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8100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定轴轮系与差速器结合的变速方法及其变速装置,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其变速装置是由输入轴、动力输入齿轮、输出轴和二根或二根以上的定轴形成的定轴轮系构成;在每根定轴中还装置有差速器,并在差速器的传动轴上装置有刹车组件;所述的定轴,其两侧分别穿装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并构成啮合状态,然后,将各定轴的中部一分为二,分别成为两根半轴、并穿装差速器的两个太阳齿轮;装置在输入轴上的动力输入齿轮,与相邻定轴上的输入齿轮啮合,输出轴由输出齿轮引出;具有既不会出现打齿现象、也不会瞬间失去驱动动力、且操作简便等特点,适合于各类汽车,尤其适合重型汽车使用,也可用于其它的运输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特别是一种定轴轮系与差速器结合的变速方法及其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车用变速箱大都采用定轴轮系,利用拨叉拨动定轴上的齿轮,形成不同的啮合组合,实现不同的变速比。此类车用变速箱,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运动中变速时,由于各轴上的齿轮都是高速转动的,变档时各组齿轮的退出和插入,容易出现打齿现象,导致变速齿轮损坏;二是变档时需要先踩离合器,然后才能拨动定轴上的齿轮进行变档,既增加一个操作动作,又会在踩下离合器至变档结束后松开离合器的这一段时间里,汽车会失去驱动动力,这对于在上坡途中变档的重型汽车来说,存在着安全隐患。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01218755.0) “自动变速箱行星轮系”,是在箱体中装有两个星排,一根动力输入轴,一根动力输出轴,三个换档离合器和三个换档制动器组成;通过控制换档离合器和换档制动器的不同工作状态,可实现四个前进档一个倒档的变速要求;它和目前使用的各种同性能的轮系相比,结构简单紧凑,使用零件少,可大幅度的降低自动变速箱的生产成本和使用维修费用。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0580051137. 9) “变速箱”,包括行星减速齿轮,其第一行星齿轮组主动齿轮架以变速箱输出连接的形式体现,第二行星齿轮组主动齿轮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冠状齿轮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主动齿轮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冠状齿轮连接并通过摩擦刹车与变速箱壳体相连,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主动齿轮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主动齿轮相连接且通过摩擦刹车与所述变速箱壳体相连接,输入部件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主动齿轮架相连接,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冠状齿轮通过摩擦刹车与所述变速箱壳体相连接,输入部件通过可控摩擦离合联结器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主动齿轮架相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所述冠状齿轮配备有摩擦刹车以提供其与所述变速箱壳体相连接,所述输入部件通过可控摩擦离合联结器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输入部件与扭振减震器相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不会出现打齿现象、也不会短时失去驱动动力、且操作简便的车用变速方法,并提供其变速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专利技术一种定轴轮系与差速器结合的变速方法A、将定轴轮系的两侧分别穿装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并构成啮合状态,然后,将各定轴的中部一分为二,分别成为两根半轴、并穿装差速器的两个太阳齿轮;同时,在差速器的传动轴上装置刹车组件;B、变速过程如下a、空档时,各个差速器传动轴装置上的刹车组件松开,动力由输入轴传入,经动力输入齿轮传递给与其啮合的定轴上的输入齿轮,再由该输入齿轮传递给与其相邻的定轴上的输入齿轮,进而,带动各差速器的传动轴转动,各定轴的输出齿轮不动,输出轴没有动力输出;b、挂前进档时,操作档位杆,选定档位,此时,档位杆上的拉杆将所选定轴上的差速器的传动轴上的刹车组件拉紧,使得该差速器上的传动轴不转动,该定轴上的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同步转动,动力则由输入轴传入,经动力输入齿轮传递给与其啮合的定轴上的输入齿轮,再传递给所选定轴上的输入齿轮,进而,经该定轴上的输出齿轮传递给与其啮合的定轴上的输出齿轮,进而,传递至动力输出齿轮,并由输出轴输出动力;C、变档时,操作档位杆到需要变换的档位,此时,档位杆上的拉杆松开此前拉紧的刹车组件,使得此前档位的定轴上的差速器的传动轴恢复转动;与此同时,需要变换档位的定轴上的差速器的传动轴上的刹车组件被拉紧,使得该差速器上的传动轴不转动,该定轴上的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同步转动,动力则由输入轴传入,经动力输入齿轮传递给与其啮合的定轴上的输入齿轮,再传递给需要变换的定轴上的输入齿轮,进而,经需要变换的定轴上的输出齿轮传递给与其啮合的另一定轴上的输出齿轮,进而,传递至动力输出齿轮,并由输出轴输出动力。其优化的技术方案A、在一侧边缘定轴与内侧相邻定轴之间还装置过桥齿轮,构成倒车装置;B、倒车变速过程如下倒车时,操作档位杆到倒车档位,此时,档位杆上的拉杆松开此前拉紧的刹车组件,使得此前档位的定轴上的差速器的传动轴恢复转动;与此同时,倒车档位的定轴上的差速器的传动轴上的刹车组件被拉紧,使得该差速器上的传动轴不转动,该定轴上的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同步转动,动力则由输入轴传入,经动力输入齿轮传递给与其啮合的定轴上的输入齿轮,再传递给倒车档位的定轴上的输入齿轮,进而,经倒车档位的定轴上的输出齿轮传递给过桥齿轮,进行换向,再由过桥齿轮传递给其啮合的另一定轴上的输出齿轮,进而,传递至动力输出齿轮,并由输出轴输出动力。与此同时,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定轴轮系与差速器结合的变速方法的变速装置是由输入轴、动力输入齿轮、输出轴和二根或二根以上的定轴形成的定轴轮系构成;A、在每根定轴中还装置有差速器,并在差速器的传动轴上装置有刹车组件;B、所述的定轴,其两侧分别穿装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并构成啮合状态,然后,将各定轴的中部一分为二,分别成为两根半轴、并穿装差速器的两个太阳齿轮;C、装置在输入轴上的动力输入齿轮,与相邻定轴上的输入齿轮哨合,输出轴由输出齿轮引出。另一优化的技术方案在一侧边缘定轴的输出齿轮与内侧相邻定轴的输出齿轮之间还装置有过桥齿轮, 构成倒车装置。所述的刹车组件是由刹车拉杆、刹车鼓轮和抱刹构成,刹车鼓轮装置在差速器的传动轴上,抱刹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与刹车拉杆连接;刹车拉杆的另一端与档位杆上的拉杆连接。 本专利技术的定轴轮系与差速器结合的变速方法及其变速装置,摒弃了依赖拨动齿轮来构成不同的啮合、形成不同的传动比的传统方式,而采用定轴轮系与差速器结合,利用差速器的自由度等于2的优势,通过控制差速器的传动轴的旋转与否,来确定差速器的两根半轴是否同步转动,让所选择的定轴进行输出,从而实现不同传动比的输出。因而,在变档过程中,不需要拨动任何齿轮,故不会出现打齿现象;同时,上一档位的退出与变换档位的进入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因此,不会出现短时失去驱动动力的现象,尤其有利于重型汽车在上坡途中换档。此外,变换档位时,不再需要先踩离合器了,所以,其操作比较简便。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K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I是倒车档变换组件,2是倒车档输入齿轮,3是倒车档输出齿轮,4是一档变换组件,5是过桥齿轮,6是一档输入齿轮,7是动力输入齿轮,8是输入轴,9是一档输出齿轮,10是二档输入齿轮,11是一档输入连接齿轮,12是二档变换组件,13是二档输出齿轮,14是三档输入齿轮,15是三档变换组件,16是四档输入齿轮,17是四档变换组件,18是四档输出齿轮,19是差速器,20是刹车组件,21是抱刹,22是刹车鼓轮,23是刹车拉杆,24是三档输出齿轮,25是输出轴,26是差速器侧面锥形齿轮,27是差速器的输入半轴,28是差速器的传动轴,29是差速器的输入太阳齿轮,30是差速器的传输齿轮,31是差速器的上行星齿轮,32是差速器的系杆,33是差速器的下行星齿轮,34是差速器的输出太阳齿轮,35是差速器的输出半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说明是采用例举的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二档位变速装置(即采用二组定轴形成的定轴轮系),是由输入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业辉宋兰英杨智运邓国谱
申请(专利权)人:刘业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