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膨化机轴承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770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膨化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膨化机轴承箱。该轴承箱包括壳体、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和壳体之间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箱内沿所述壳体的横断面依次设立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盖设立于所述轴承箱输出端处,所述轴承设于所述第二密封盖相对于第一密封盖的另一侧,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盖和第一密封盖之间的部分穿设有至少一个开孔;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均具有一套装所述转轴的圆孔,其形成所述圆孔的内缘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首尾相接呈封闭环状的密封圈。其优点是:通过结构的改良,使轴承箱具有了连接箱的功能,不但实现了避免轴承箱和膨化机本体之间的交叉污染,而且可一次加工成型,保证了加工的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 新型涉及膨化机
,尤其涉及一种膨化机轴承箱
技术介绍
膨化机是ー种集混合、剪切、加热、揉和、冷却和成型等多种エ序在一起的加工设备,通常应用在加工膨化食品中,如加工日常生活中的大米、玉米、大豆、小麦等。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螺杆挤压将机械能转变成热能,用螺杆转动时产生的热量将食品挤压熟,同时使食品体积变大而膨化。參见图1,其为ー种常见的单螺栓挤压式膨化机,主要包括电机(图中未示)、轴承箱I、连接箱3和膨化机本体2组成。其中,膨化机本体2由其箱体21、设于箱体21上的进料ロ 211、设于箱体21内部的螺杆22组成;轴承箱I由其壳体11、设于此壳体11内部的转轴12以及设于此壳体11和转轴12之间的至少ー个轴承13构成;连接箱3由其壳体31和设于此壳体31内的连接轴32构成,连接轴32的两端和壳体31之间分别通过橡胶圈33密封,壳体31上形成有开孔311。轴承箱I内的转轴11的输入端直接或者间接的与电机连接,转轴11的输出端与连接箱3上的连接轴32连接,连接轴32的另一端则与所述螺杆22连接,由此电机提供的主动カ由转轴12、连接轴32传递给螺杆22。上述结构中,轴承箱I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而连接箱3则起到隔离轴承箱I和膨化机本体2的作用。如果不设置连接箱3,则轴承箱I内的润滑剂和膨化机本体2内的物料会在设备运行时出现双向污染的问题,一则物料进入轴承箱I内,破坏轴承的润滑环境,カロ速轴承的磨损;ニ则润滑剂进入膨化机本体2内,导致物料污染。而通过设于连接轴32两端的橡胶圈33进行密封后可阻止润滑剂和物料的通过,而且运行过程中即使有少量的润滑剂和物料经过密封圈33和连接轴32之间的缝隙进入连接箱3内,也可通过开孔311排出,由此实现了轴承箱I和膨化机本体2之间的相互隔离。但是上述结构在生产和使用中被发现存在以下缺点增设了连接箱3后,在生产中连接箱3的两个端面(对应与轴承箱I和膨化机本体2的两个相対的端面)要达到非常的高的加工精度,以保证转轴12、连接轴32和螺杆22三者的同轴性;另外即使在加工精度足够的前提下,上述的结构也会出现安装造成的同轴度欠佳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膨化机设备的不足,提出一种膨化机轴承箱,该膨化机轴承箱通过将传统膨化机中的连接箱和轴承箱设置成一体结构,在实现连接箱功能的前提下,避免了对于连接箱进行的机加工,保证了设备的同心度。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膨化机轴承箱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膨化机轴承箱,涉及由箱体和设于此箱体内部的螺杆组成膨化机本体,所述轴承箱包括壳体、同轴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和壳体之间的若干轴承,其特征在干所述轴承箱内沿所述壳体的横断面依次设立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盖设立于所述轴承箱用于直接和所述箱体连接的输出端处,所述轴承设于所述第二密封盖相对于第一密封盖的另ー侧,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盖和第一密封盖之间的部分穿设有至少ー个开孔;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均具有一套装所述转轴的圆孔,其形成所述圆孔的内缘上固定设置至少ー个首尾相接呈封闭环状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内缘与所述转轴之间,并呈被压缩状。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的外缘与所述壳体内壁连续密封连接。在本技术进ー步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与所述壳 体栓接。在本技术进ー步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盖上开设有至少ー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在所述第一密封盖的外缘和内缘上分別形成开ロ,所述壳体对应位于所述外缘上的开ロ处穿设有注油孔。在本技术进ー步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盖外侧与一个轴承的外圈密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膨化机轴承箱通过结构的改良,使轴承箱具有了连接箱的功能,不但实现了避免轴承箱和膨化机本体之间的交叉污染,而且可一次加工成型,保证了加工的精度。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适宜在膨化机设备中广泛推广。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I为现有膨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膨化机轴承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3所示,标号分别表示轴承箱I、壳体11、开孔111、注油孔112、注油孔113、转轴12、轴承13、第一密封盖14、卡槽141、密封圈142、螺孔143、注油孔144、第二密封盖15、卡槽151、密封圈152、开孔153、环状凸缘154、螺栓16、膨化机本体2、箱体21、进料ロ 211、螺杆22、连接箱3、壳体31、开孔311、连接轴32、密封圈33。參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所提供的一种膨化机轴承箱,用于膨化机,作为将主动カ提供给膨化机内的螺杆22的传动机构。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膨化机包括膨化机本体2,该膨化机本体2主要由箱体21和设于此箱体21内部的螺杆22组成,箱体21的输入端和轴承箱I连接,并且输入端的筒壁上形成有进料ロ 211。參见图2-3所示,轴承箱I以壳体11作为其主体,壳体11内可转动的同轴设置有转轴12,该转轴12的转动是通过在转轴12和壳体11之间设置若干轴承13来实现的。区别于现有轴承箱结构,所述轴承箱I内沿所述壳体11的横断面依次设立有第一密封盖14和第二密封盖15。第一密封盖14、第二密封盖15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部分壳体11组合形成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箱3,以实现轴承箱I和膨化机本体2之间的双向隔离。所述第一密封盖14和第二密封盖15结构大致相同,均具有一套装所述转轴12的圆孔,并以此形成一个封闭环状。其中第一密封盖14所述第一密封盖14设立于所述轴承箱I用于直接和所述箱体21连接的输出端处,其外缘上开设有若干螺孔143,壳体11上对应开设有若干开孔,螺栓16穿越开孔与螺孔143栓接,以将第一密封盖14固定安装在壳体11内。第一密封盖14外缘与壳体11的内壁连续密封连接,以实现隔离。第一密封盖14在安装到位后,其与轴承箱I的输出端面(与箱体21密贴连接的端面)之间具有微小的落差,此落差仅用来保证第一密封盖14不会妨碍轴承箱I和箱体21之间的安装。为实现第一密封盖14和轴承13之间的密封,第一密封盖14形成所述圆孔的内缘上凹设有ー个卡槽141,此卡槽141内嵌入安装有ー个首尾相 接呈封闭环状的密封圈142,所述密封圈142位于第一密封盖14的内缘与转轴12之间,并呈被压缩状。由于密封圈142压迫转轴13,为减少转轴13转动时密封圈142的磨损,应当在密封圈142和转轴13之间形成ー个油膜。參见图3,第一密封盖14上开设有至少ー个注油孔144,所述注油孔144在所述第一密封盖14的外缘和内缘上分別形成开ロ,其中内缘上的开ロ对应于密封圈142。所述壳体11对应位于第一密封盖14外缘上的开ロ处穿设有注油孔112,通过注油孔112可将适量的润滑油注入密封圈142处,使密封圈142和转轴13之间形成ー个油膜。第二密封盖15第二密封盖15设立于壳体11内靠近输出端处,第二密封盖15和第一密封盖1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此间距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膨化机轴承箱,涉及由箱体和设于此箱体内部的螺杆组成膨化机本体,所述轴承箱包括壳体、同轴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和壳体之间的若干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箱内沿所述壳体的横断面依次设立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盖设立于所述轴承箱用于直接和所述箱体连接的输出端处,所述轴承设于所述第二密封盖相对于第一密封盖的另一侧,所述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盖和第一密封盖之间的部分穿设有至少一个开孔;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均具有一套装所述转轴的圆孔,其形成所述圆孔的内缘上固定设置至少一个首尾相接呈封闭环状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内缘与所述转轴之间,并呈被压缩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超汤杰过啸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