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芳瑄专利>正文

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7767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18
一种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包含一个包括一个本体及数个滚动槽的轨条、一个滑座、两个端盖及一个润滑系统,该滑座包括一个跨设于该轨条的滑块、数个滚动沟、数个回流孔及一个位于该滑块与该轨条之间的油道,每一端盖包括一个外盖体、至少一个连通该油道的注油孔、数个连通该注油孔的导油槽、至少一个能被移除且阻断其中一导油槽的控油件及数个回流道,每一回流道与相对应的滚动沟、滚动槽与回流孔共同界定出一个循环路径,该润滑系统包括一个穿伸于该滑座且连接于所述端盖的导油件,及至少一个形成于该导油件并与该油道及邻近的支撑路径相连通的导油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性滑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
技术介绍
习知一种自润型线性滑轨,如美国第US6,401,867号专利案、美国第US6,123,457号专利案,以及美国第US6,257,766号专利案的揭露为例,都包含一个轨条、一个能滑动且跨设于该轨条并具有一个注油口的滑块,及一个设置于该滑块内且能润滑该轨条的润滑件。该润滑件为羊毛毡(Wool Felt)所制成,而可以借由毛细现象将经由该注油口注入的润滑油被该润滑件吸收并进一步润滑该轨条,达到增加滑动顺畅度的目的,然而,由于羊毛毡的机械强度较差,具有支撑性不佳的缺点。习知另一种支撑性较佳的滚珠型自润线性滑轨,如美国第US2005/0173195号专利案、美国第US2006/0204151号专利案、美国第US2008/0080795号专利案及美国第US6,024,490号专利案,都包含一个轨条、一个能滑动且跨设于该轨条的滑块、数个由该轨条与该滑块共同界定且互不连通的封闭循环路径,及数个分别能滚动地设置于所述循环路径且将该滑块支撑于该轨条的滚动件,该滑块包括一个注油道、一个本体,及两个盖设于该本体相反两端面的端盖,所述端盖分别具有一个连通该注油道与所述循环路径的导油道,当所述滚动件在所述循环路径中滚动而绕经过所述端盖时,可以借由经该注油道注入而流经该导油道并流入所述循环路径内的润滑油而被润滑,再借由所述滚动件滚动到该轨条与该本体之间时进一步润滑该轨条,达到增加滑动顺畅度的目的,然而,由于所述滚动件只能在所述端盖处被润滑,所以沾附在所述润滑件上的润滑油会随着所述滚动件离开所述端盖后的滚动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虽然相较于直接使用羊毛毡支撑的支撑性较佳,却具有润滑效果不佳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足够支撑性且可以提高润滑效果的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本技术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包含一个轨条、一个滑座、两个端盖及一个润滑系统。该轨条包括一个沿一条轴向延伸的本体,及数个形成于该本体外周面且沿该轴向延伸的滚动槽。该滑座包括一个跨设于该轨条的滑块,及分别贯穿该滑块的相反两端面的数个滚动沟、数个回流孔与一个位于该滑块与该轨条之间的油道。每一滚动沟与相对应的滚动槽共同界定出一个支撑路径。所述端盖分别盖设于该滑块的相反两端面,各包括一个外盖体、至少一个贯穿该外盖体且连通该油道的注油孔、数个连通该注油孔的导油槽、至少一个能被移除且阻断其中一导油槽的控油件,及数个分别连通所述导油槽、所述支撑路径与所述回流孔的回流道。每一回流道与相对应的支撑路径、相对应的回流孔共同界定出一个适用于供数个滚动件安装的循环路径。该润滑系统包括一个沿该轴向穿伸于该滑座且两端连接于所述端盖的导油件,及至少一个形成于该导油件并与该油道及相对应的支撑路径相连通的导油孔。本技术的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每一端盖还包括一个连接于该外盖体且供该导油件连接的内盖体,所述外盖体分别具有一个外半回流道,所述内盖体分别具有一个内半回流道,所述外半回流道与相对应的内半回 流道共同界定出所述回流道。本技术的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每一端盖的外盖体还包括一个连通该外半回流道的储油槽。本技术的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所述端盖的内盖体与该导油件是采一体成型。本技术的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所述端盖的内盖体分别能脱离且卡接于所述外盖体。本技术的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还包含两个分别盖设于所述端盖相反于该滑座的一侧且封闭该油道的挠性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各包括一个第一卡接部,所述端盖分别还包括一个供其中一第一卡接部能脱离且卡接的第二卡接部。本技术的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所述密封盖的第一卡接部分别为嵌块,所述端盖的第二卡接部分别为供所述嵌块能脱离且卡接的嵌孔。本技术的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每一端盖还包括两个穿伸于该外盖体且锁接于该滑块的固定件,每一端盖的控油件为套设于其中一固定件的弹性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润滑系统的导油孔与该油道及相对应的支撑路径相连接,当经由该注油孔注入的润滑油分别流入所述导油槽与该油道时,流入所述导油槽的润滑油会分别流入所述回流道,而流入该油道的润滑油则会经由该导油孔而流入相对应的支撑路径,因此能够同时润滑位于两端的所述回流道内以及位于中央的支撑路径内的所述滚动件,而具有提高润滑效果的功效,再借由该控油件能移除且阻断其中一导油槽,而能够配合该线性滑轨的使用角度,调整经由该注油孔所注入的润滑油的油路并平均润滑所述循环路径,而具有提高润滑效果的功效。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的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组合正视图;图3是沿图2中线III-III的一个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线IV-IV的一个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线V-V的一个剖视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其中一外盖体的一个立体图;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润滑系统与两个内盖体的一个立体图;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外盖体与相对应的密封盖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及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I、图2与图3,本技术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轨条I、一个滑座2、两个端盖3、一个润滑系统4及两个挠性密封盖5。该轨条I包括一个沿一条轴向X延伸的本体11,及数个形成于该本体11外周面且分别沿该轴向X延伸的滚动槽12。配合参阅图4,该滑座2包括一个跨设于该轨条I的滑块21,及分别贯穿该滑块21的相反两端面的数个滚动沟22、数个回流孔61与一个位于该滑块21与该轨条I之间的油道71。每一滚动沟22与相对应的滚动槽12共同界定出一个支撑路径62。参阅图5、图6与图7,所述端盖3分别盖设于该滑块21的相反两端面,各包括一个外盖体31、数个贯穿该外盖体31且连通该油道71的注油孔72、数个分别连通所述注油孔72的导油槽73、一个能被移除且阻断其中一导油槽73的控油件32 (见图3)、数个分别连通所述导油槽73与所述支撑路径62及所述回流孔61的回流道63、一个连接该外盖体31与该导油件4的内盖体33,及两个穿伸于该外盖体31且锁接于该滑块21的固定件34,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注油孔7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盖体33是利用卡勾能脱离且卡接于所述外盖体31,所述固定件34为螺栓,每一端盖3的控油件32为套设于其中一固定件34的O型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油件32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弹性体。每一回流道63与相对应的支撑路径62、相对应的回流孔61共同界定出一个适用于供数个滚动件(图未示)可滚动地安装的循环路径6。所述外盖体31分别具有数个外半回流道64及至少一个连通该外半回流道64的储油槽74,所述内盖体33分别具有数个内半回流道65,所述外半回流道64与相对应的内半回流道65共同界定出所述回流道63。参阅图3、图4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槽12、所述滚动沟22、所述回流孔61、所述支撑路径62、所述回流道63的数目分别为四个,所述外半回流道64、所述内半回流道65的数目为八个,并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润滑系统的线性滑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轨条,包括一个沿一条轴向延伸的本体,及数个形成于该本体外周面且沿该轴向延伸的滚动槽;一个滑座,包括一个跨设于该轨条的滑块,及分别贯穿该滑块的相反两端面的数个滚动沟、数个回流孔与一个位于该滑块与该轨条之间的油道,每一滚动沟与相对应的滚动槽共同界定出一个支撑路径;两个端盖,分别盖设于该滑块的相反两端面,各包括一个外盖体、至少一个贯穿该外盖体且连通该油道的注油孔、数个连通该注油孔的导油槽、至少一个能被移除且阻断其中一导油槽的控油件,及数个分别连通所述导油槽、所述支撑路径与所述回流孔的回流道,每一回流道与相对应的支撑路径、相对应的回流孔共同界定出一个适用于供数个滚动件安装的循环路径;及一个润滑系统,包括一个沿该轴向穿伸于该滑座且两端连接于所述端盖的导油件,及至少一个形成于该导油件并与该油道及相对应的支撑路径相连通的导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芳瑄
申请(专利权)人:吴芳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