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竹、木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631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1:28
预应力竹、木梁,适用于土木工程领域。解决了目前预应力竹、木梁预应力施加工艺复杂,准确度低,使用过程中预应力大小无法调控等问题。方案一:两侧边竹、木材的下表面设置有无腹杆钢垫板,栓杆的上端穿过无腹杆钢垫板设置在两侧边竹、木材之间,固块与栓杆旋接,固块的下表面固定有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的两端通过锚具与两个端部钢垫板锚固连接,两个端部钢垫板设置在竹、木材及两侧边竹、木材的两端,栓杆的下端设置在无腹杆钢垫板的外部并与螺帽连接;方案二与一区别是:两侧边竹、木材的下表面设置有封边木板,腹杆的上端通过腹杆钢垫板顶在竹、木材的下表面上,腹杆的下端与螺帽连接,螺帽位于封边木板上,固定块与腹杆旋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土木工程领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适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预应カ竹、木材质的梁。
技术介绍
现阶段的预应カ施加方法包括预弯法、穿丝张拉法、端部张弦法和腹杆伸长法等,这些方法虽然行之有效,但也存在ー些问题。预弯法由于木梁的反弯复原,所建立的最大预应カ值较小;穿丝张拉法需要在木梁端部斜向打孔,预应力筋线型受到限制,并且在木梁端部及钢筋反弯点处容易出现局压问题;端部张弦法施加预应カ需要专门设备,施工不便且 不能在日后进行调节,此外,如果所施加的预应カ较大,滚轮处抗剪也存在隐患,需采取构造措施;腹杆伸长法腹杆外露会影响梁的外观,梁高也增大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预应カ竹、木梁预应カ施加工艺复杂,准确度低,使用过程中预应カ大小及梁变形无法调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竹、木梁。其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两种,分别如下方案一(无腹杆)一种预应力竹、木梁,所述的预应カ竹、木梁包括竹、木材及两侧边竹、木材,两侧边竹、木材设置在竹、木材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的预应カ竹、木梁还包括栓杆、固块、无腹杆钢垫板、螺帽、预应力筋、锚具及两个端部钢垫板,两侧边竹、木材的下表面设置有无腹杆钢垫板,栓杆沿竖向设置,栓杆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竹、木梁,所述的预应力竹、木梁包括竹、木材(1)及两侧边竹、木材(1?2),两侧边竹、木材(1?2)设置在竹、木材(1)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竹、木梁还包括栓杆(2)、固块(3)、无腹杆钢垫板(4?1)、螺帽(5)、预应力筋(6)、锚具(7)及两个端部钢垫板(4?2),两侧边竹、木材(1?2)的下表面设置有无腹杆钢垫板(4?1),栓杆(2)沿竖向设置,栓杆(2)的上端穿过无腹杆钢垫板(4?1)设置在两侧边竹、木材(1?2)之间,固块(3)设置在两侧边竹、木材(1?2)之间且与栓杆(2)旋接,固块(3)的下表面固定有预应力筋(6),预应力筋(6)的两端通过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楠左宏亮刘晚成赵佳宁赵婷婷杨颖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