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车辆拦阻杆,它包括可折叠支撑结构和拦阻杆;该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和???设于该底座上的支架及立柱,该立柱竖直设于该底座上;该支架由两条平行的支杆组成,该支杆一端与该底座铰接而可以一第一转动轴为轴转动而使该支杆与该底座折叠起来;该底座上设有用于限定该支杆位置的锁销;该拦阻杆一端与一机头座铰接而可以一第二转动轴为轴转动;该第二转动轴一端设有操作手柄;该机头座底部设有连接部,与该立柱的顶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携式车辆拦阻杆携带和操作方便,拦截效果好,并可以提高执法人员在设卡检查中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适应不同路况,可以有效防止冲卡、逃逸的现象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通行拦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车辆拦阻杆。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汽车的数量逐年激增,在各个单位、居住区的门口乃至某些路段均设有车辆通行拦阻装置,其可以拦截可疑车辆的进出或者使正常车辆有序出入。中国CN02225436. 6号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出入口挡杆,它包括一个装有控制单元的机箱和与传动机构相连的连杆机构,以及由驱动装置驱动升降的挡杆。连杆机构为装于支架与主轴连接的正弦连杆机构。然而,在现今国家交通管理机关需要针对酒后驾驶进行不定点的检查,频繁的在不同道路设卡,而通常采用的做法是预先设置锥筒、标志牌等,设卡检查点民警手持停车标志示意驾驶员停车检查。由于需要频繁设卡,携带和操作非常不便,同时拦截效果不佳,时有冲卡逃逸现象的发生,而有可能对于交通执法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车辆拦阻杆,其携带和操作方便,拦截效果好,并可以提高执法人员在设卡检查中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车辆拦阻杆,它包括可折叠支撑结构和拦阻杆;该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和设于该底座上的支架及立柱,该立柱竖直设于该底座上;该支架由两条平行的支杆组成,该支杆一端与该底座铰接而可以一第一转动轴为轴转动而使该支杆与该底座折叠起来;该底座上设有用于限定该支杆位置的锁销;该拦阻杆一端与一机头座铰接而可以一第二转动轴为轴转动;该第二转动轴一端设有操作手柄;该机头座底部设有连接部,与该立柱的顶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固定。所述支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之间设有固定梁和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可限定所述支架在折叠后的位置的保护套。所述拦阻杆具有一第一杆体和一第二杆体,该第二杆体可以收缩至该第一杆体内。所述第二杆体位于所述第一杆体外部的部分设有LED警示灯,该警示灯相邻位置设有停车标志。所述拦阻杆两侧设有红白相间的反光条。所述机头座位置设有控制所述拦阻杆升降的电动驱动装置。所述拦阻杆靠近所述机头座一端设有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设有电源插孔及灯光控制按钮,该电源插孔可以连接车载电源。所述连接部为一连接套,该连接套套合在所述立柱顶端,并通过一定位螺栓固定。所述第二转动轴为一六角形锁销,所述操作手柄一端套在该六角形锁销上并通过一锁紧螺栓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便携式车辆拦阻杆携带和操作方便,拦截效果好,并可以提高执法人员在设卡检查中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适应不同路况,可以有效防止冲卡、逃逸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在展开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在折叠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在展开时且锁销未锁定支杆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在展开时锁销锁定支杆位置时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停车标志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停车标志的侧向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附图标号I :支撑结构;11 :底座;12 :支架;13 :立柱;111 :弟一转动轴;121 :支杆;112 :锁销;14 :固定梁;15 :定位块;151 :保护套;2 :拦阻杆;21 :弟一杆体;22 :弟_■杆体;221 :警示灯;23 :控制面板;24 :反光条;25 :停车标志:251 :夹子;3 :机头座;31 :第二转动轴;32 :连接部;33 :定位螺栓;4 :操作手柄;41 :锁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所欲达到的技术效果,但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便携式车辆拦阻杆包括可折叠支撑结构I和拦阻杆2。如图3-7所示,该支撑结构I包括底座11和设于该底座上的支架12及立柱13。该立柱13竖直设于该底座11上。该支架12由两条平行的支杆121组成,该支杆121 —端与该底座11铰接而可以一第一转动轴111为轴转动而使该支杆121与该底座11折叠起来。该底座11上设有用于限定该支杆121位置的锁销112,锁死后支架12与立柱13成90°角且不得翻折。该支杆121远离该底座11的一端之间设有固定梁14以及定位块15,该固定梁14与该定位块15之间的距离适合执法车的车轮尺寸,这样既可以连接固定两个支杆,同时可以供执法车的车轮驶上,进而固定整个车辆拦阻杆的位置。该定位块15上还可以设有保护套151,可在支架12折叠后套在立柱13的顶端进而限定支架12的位置。如图I、图2所示,该拦阻杆2 —端与一机头座3铰接而可以一第二转动轴31为轴转动。优选的,该拦阻杆2为可收缩式,而具有一第一杆体21和一第二杆体22,该第二杆体22可以收缩至该第一杆体21内。进一步的,该第二杆体22位于该第一杆体21外部的部分设有LED警示灯221。该拦阻杆2靠近该机头座3 —端设有控制面板23,该控制面板23设有电源插孔及灯光控制按钮,为LED警示灯221供电及提供对灯光闪光模式的控制。该电源插孔配置有弹簧型连接线,可接入车载电源供电。控制面板23可采用透明热缩膜覆盖密封,防止电路进水破坏电路。该第二转动轴31在一端设有操作手柄4。该第二转动轴31可以为一六角形锁销,该操作手柄4 一端套在该六角形锁销上并通过一锁紧螺栓41固定。操作手柄4装入机头座3左右两侧均可以适应左右手不同人员的需要。该机头座3底部设有连接部32,与该立柱13的顶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固定。例如,该连接部32可为一连接套,该连接套套合在该立柱顶端,而可以任意角度转动,然后通过一定位螺栓33固定。如图I、图8及图9所示,通常的,如现有的拦阻杆一样,该拦阻杆两侧设有红白相间的反光条24,还可以在该拦阻杆一侧设有停车标志25,该停车标志背面设有夹子251,可以方便的夹设在拦阻杆上的任意位置。另外,可以在机头座位置加装电动驱动装置(图未示),也通过控制面板的电源插孔供电,来控制拦阻杆的升降,以避免执法人员立于路边,降低其工作的危险性。如图10所示,本技术便携式车辆拦阻杆在使用时,取下可折叠支撑结构的弹力保护套,将支架的支杆放平,用脚将底座上的锁销分别锁住两个支杆。将可伸缩的拦阻杆通过机头座下部的连接套装入立柱顶端,旋紧定位螺栓。然后放下拦阻杆,拉出第二杆体,固定即可。然后,取弹簧型连接线,将插头插入控制面板中的电源插孔中,连接汽车点烟器,即可为LED警示灯供电并选择控制警示灯的闪光模式。最后将停车标志夹入拦阻杆靠近警示灯位置。本技术便携式车辆拦阻杆使用携带方便,并且适合多种道路及场地应用。将支架插入汽车前轮位置,驾车驶上支架的固定梁与定位块之间使支架固定,组装好可伸缩拦阻杆即可实施对过往车辆及人员检查。道路设卡时,可采用正向或侧向固定法实施道路控制。当道路足够宽时,可采用侧向固定法,即车轮方向与固定梁的方向平行;当道路狭窄时,可采用正向固定法,即车轮方向与固定梁的方向垂直。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车辆拦阻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折叠支撑结构和拦阻杆; 该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和设于该底座上的支架及立柱,该立柱竖直设于该底座上;该支架由两条平行的支杆组成,该支杆一端与该底座铰接而可以ー第一转动轴为轴转动而使该支杆与该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车辆拦阻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折叠支撑结构和拦阻杆;该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和设于该底座上的支架及立柱,该立柱竖直设于该底座上;该支架由两条平行的支杆组成,该支杆一端与该底座铰接而可以一第一转动轴为轴转动而使该支杆与该底座折叠起来;该底座上设有用于限定该支杆位置的锁销;该拦阻杆一端与一机头座铰接而可以一第二转动轴为轴转动;该第二转动轴一端设有操作手柄;该机头座底部设有连接部,与该立柱的顶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陈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