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可林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针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09496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针灸装置,电磁针灸装置包括电磁针和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电磁针包括针柄和针头,针柄的外圆周上缠绕有线圈,针头包括绝缘外壁和绝缘内壁,绝缘外壁上设置有非绝缘连接部,线圈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分别穿过绝缘内壁与绝缘外壁上的非绝缘连接部连接;线圈、第一接线端、第一连接线、非绝缘连接部、人体穴位、第二连接线和第二接线端之间构成闭合的电回路;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使闭合的电回路内产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在非绝缘连接部的位置对人体穴位产生局部电刺激。该电磁针灸装置能够将针刺穴位刺激与磁疗、电刺激对穴位刺激结合,在一次治疗的同时使用多重治疗手段,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

Electromagnetic acupunct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gnetic acupuncture device, electromagnetic acupuncture device comprises an electromagnetic needle and movable electromagnetic field generating device, the electromagnetic needle comprises a needle handle and a needle,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needle handle are wound on the coil, the needle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outer wall and insulation insulation wall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non insulated connection part, the first connecting coil lines and second connecting lines respectively through non insulated connection of insulation and insulation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coil, a first terminal, a first connecting wire, non insulated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line and the acupoints of the human body between the second terminals of the electric closed loop; mobile device to change curr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electric circuit in the closed, change the position of the current insulation connecting lo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he non acupuncture points on the human body. The electromagnetic acupuncture device can combine acupuncture point stimulation with magnetic therapy and electric stimulation to stimulate acupuncture points, and simultaneously uses multiple therapeutic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to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针灸装置
本技术属于临床针灸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磁疗、电刺激功能的电磁针灸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哪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2006年经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技术中针灸采用的针具通常是指毫针,山西师怀堂先生在《灵枢》“九针”的基础上,历时40余年反复临床研究应用、研制、革新后,形成了师氏新九针,即镵针、磁圆针、鍉针、锋勾针、铍针、梅花针、火针、毫针、三棱针九种针具。镵针的柄为不锈钢,长10cm,针体为钼质金属制作,长4cm,直径为0.3cm,钼质针体部分嵌于不锈钢柄内,针体的末端延伸为0.5cm长的箭头状锋利针头。磁圆针的柄为合金铝所制,分两节,两节间由螺旋丝口衔接,前节较细,长12cm,后节较粗,长10cm,针头长6cm,两端针尖嵌有3000高斯磁铁,针头一端形如绿豆大圆粒状,名曰磁圆针;另一端形如梅花针头状,名曰磁梅花针,各有其用。鍉针全长12cm,针柄9.5cm长,针体长2.2cm,是不锈钢制作,针头如黍粒状,直径约0.3cm。锋勾针为不锈钢制成,针长12cm,中间粗而长,两端细而短,针头勾回,呈110度角,针尖锋利呈三棱形,三个棱皆成锋刃。现有技术中的针灸针具只是单纯地对穴位进行针刺刺激,不具备磁疗、电刺激等多重刺激的效果,治疗时间长,临床疗效不够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磁疗、电刺激功能的电磁针灸装置,在针刺的基础上增加对穴位的多重刺激,增强针灸治疗的疗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电磁针灸装置包括电磁针和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所述电磁针包括针柄和针头,所述针头固定连接在针柄的端部;所述针柄的外圆周上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具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与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均设置在针头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在针头内部分别与针尖连接,所述针头包括绝缘外壁和绝缘内壁,所述绝缘外壁上设置有非绝缘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分别穿过绝缘内壁与所述绝缘外壁上的非绝缘连接部连接;所述线圈、第一接线端、第一连接线、非绝缘连接部、人体穴位、第二连接线和第二接线端之间构成闭合的电回路;所述闭合的电回路置于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电磁场中,所述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用于产生瞬时变化磁场,瞬时变化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使所述闭合的电回路内产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在非绝缘连接部的位置对人体穴位产生局部电刺激。所述针柄采用电绝缘材料制作。所述线圈是采用漆包线缠绕在针柄上形成的线圈结构。所述针头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的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包括磁场产生线圈,该磁场产生线圈外接交流电,通过改变交流电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磁场产生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大小。所述的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和悬臂,所述磁场产生线圈连接在悬臂的端部,所述悬臂与支撑杆铰接,所述悬臂能够以支撑杆的端部为中心在水平面上360度旋转,并且能够支撑杆的端部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旋转。所述支撑杆和悬臂内设置有交流电电源线,该交流电电源线与磁场产生线圈连接,为磁场产生线圈提供外接交流电。所述交流电电源线与磁场产生线圈之间还连接有电流调节旋钮,该电流调节旋钮与降压变压器连接,用于调节外接交流电电流的大小,进而调控针柄的外圆周上的线圈内的电流;所述交流电电源线上还设置有变频设备和调波设备,变频设备用于调节交流电的频率;调波设备用于交流电的波形,将正弦波改成方波或锯齿波。所述电流调节旋钮固定设置在支撑杆的侧面上。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杆与底座垂直,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电磁针灸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将针刺穴位刺激与磁疗、电刺激对穴位刺激结合,在一次治疗的同时使用多重治疗手段,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电磁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I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电磁针灸装置包括电磁针和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所述的电磁针包括针柄1和针头2,所述针头2固定连接在针柄1的端部;所述针柄1的外圆周上缠绕有线圈3,所述线圈3具有第一接线端4和第二接线端5,所述第一接线端4与第一连接线6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5与第二连接线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7均设置在针头2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7在针头2内部分别与针尖8连接;如图3和4所示,所述针头2包括绝缘外壁21和绝缘内壁22,所述绝缘外壁21上设置有非绝缘连接部23,所述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7分别穿过绝缘内壁22与所述绝缘外壁21上的非绝缘连接部23连接;所述线圈3、第一接线端4、第一连接线6、非绝缘连接部23、人体穴位、第二连接线7和第二接线端5之间构成闭合的电回路;所述闭合的电回路置于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9(如图2所示)产生的电磁场中,所述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用于产生瞬时变化磁场,瞬时变化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使所述闭合的电回路内产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在非绝缘连接部23的位置对人体穴位产生局部电刺激。所述针柄1采用电绝缘材料制作。所述线圈3是采用漆包线缠绕在针柄1上形成的线圈结构。所述针头2内部为中空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的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9包括磁场产生线圈10,该磁场产生线圈10外接交流电,通过改变交流电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磁场产生线圈10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大小。所述的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9还包括支撑杆12和悬臂14,所述磁场产生线圈10连接在悬臂14的端部,所述悬臂14与支撑杆12铰接,所述悬臂14能够以支撑杆12的端部为中心在水平面上360度旋转,并且能够支撑杆12的端部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旋转,用于扩大磁场范围。所述支撑杆12和悬臂14内设置有交流电电源线,该交流电电源线与磁场产生线圈10连接,为磁场产生线圈10提供外接交流电。所述交流电电源线与磁场产生线圈10之间还连接有电流调节旋钮13,该电流调节旋钮13与降压变压器连接,用于调节外接交流电电流的大小,进而调控针柄1的外圆周上的线圈3内的电流;所述交流电电源线上还设置有变频设备和调波设备,变频设备用于调节交流电的频率;调波设备用于交流电的波形,将正弦波改成方波或锯齿波等波形,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所述电流调节旋钮13固定设置在支撑杆12的侧面上。所述支撑杆1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磁针灸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针灸装置,所述电磁针灸装置包括电磁针和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针包括针柄和针头,所述针头固定连接在针柄的端部;所述针柄的外圆周上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具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与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均设置在针头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在针头内部分别与针尖连接,所述针头包括绝缘外壁和绝缘内壁,所述绝缘外壁上设置有非绝缘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分别穿过绝缘内壁与所述绝缘外壁上的非绝缘连接部连接;所述线圈、第一接线端、第一连接线、非绝缘连接部、人体穴位、第二连接线和第二接线端之间构成闭合的电回路;所述闭合的电回路置于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电磁场中,所述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用于产生瞬时变化磁场,瞬时变化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使所述闭合的电回路内产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在非绝缘连接部的位置对人体穴位产生局部电刺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针灸装置,所述电磁针灸装置包括电磁针和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针包括针柄和针头,所述针头固定连接在针柄的端部;所述针柄的外圆周上缠绕有线圈,所述线圈具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与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均设置在针头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在针头内部分别与针尖连接,所述针头包括绝缘外壁和绝缘内壁,所述绝缘外壁上设置有非绝缘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分别穿过绝缘内壁与所述绝缘外壁上的非绝缘连接部连接;所述线圈、第一接线端、第一连接线、非绝缘连接部、人体穴位、第二连接线和第二接线端之间构成闭合的电回路;所述闭合的电回路置于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电磁场中,所述可移动电磁场产生装置用于产生瞬时变化磁场,瞬时变化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使所述闭合的电回路内产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在非绝缘连接部的位置对人体穴位产生局部电刺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采用电绝缘材料制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是采用漆包线缠绕在针柄上形成的线圈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内部为中空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针灸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可林
申请(专利权)人:周可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