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电机(5)设置在轨道(1)的下方,齿轮(6)设置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设置在轨道(1)上,第一摩擦轮(8)通过同步带(7)与齿轮(6)连接,输送杆(2)通过输送导向装置(3)设置在轨道(1)的槽中,吊锭(4)设置在输送杆(2)下方,输送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件(13),相邻的铰接件(13)通过输送杆导向装置(3)上的轴连接,所述的输送杆(2)位于第一摩擦轮(8)和第二摩擦轮(9)之间,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与输送杆(2)滚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粗纱的自动循环运动,能够方便粗纱工运输粗纱,减少粗纱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织机械的一个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细纱机输送备用粗纱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直线游车形式,一种为循环形式。直线游车因细纱机上所附带的集体落纱装置和辅机吹吸清洁器占据了通道,影响挡车工工作,导致挡车工工作效率低,粗纱工劳动强度大。循环游车的使用有效增大了通道的空间,能够让粗纱工能轻松更换粗纱,但由于各厂生产的粗纱循环装置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纺织厂很难接受,且由于目前用工成本的增加,多数纺织厂一直期待一种能省工,且性价比高的产品来代替现在的循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该装置实现了粗纱的自动循环运动,能够方便粗纱工运输粗纱,减少粗纱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它包括轨道、输送杆、输送杆导向装置、吊锭、电机、齿轮、同步带、第一摩擦轮和第二摩擦轮,电机设置在轨道的下方或者上方,齿轮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设置在轨道上,第一摩擦轮通过同步带与齿轮连接,输送杆通过输送导向装置设置在轨道的槽中,吊锭设置在输送杆下方,输送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件,相邻的铰接件通过输送杆导向装置上的轴连接,所述的输送杆位于第一摩擦轮和第二摩擦轮之间,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与输送杆滚动摩擦;所述的输送杆导向装置包括轴承架、行走轮、导向轮,导向轮横向设置在轴承架上,行走轮纵向设置在轴承架上。所述的轨道是由中间为直线轨道,两端为半圆轨道整体连接而成的环形轨道。所述的半圆轨道的直径为1250 1550mm。所述的轴承架、导向轮的材质为铁制或尼龙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输送杆上设置有I 8个吊锭。所述的轨道上设置有I 5对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所述的输送杆的长度小于所述半圆轨道的半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设计简单,结构紧凑,克服了因直线游车在使用过程中破坏集体落纱装置和吹吸清洁器的问题,能够实现粗纱工在车头车尾任意更换粗纱的功能,制造成本低,能满足广大客户的使用要求。2、将直线游车更改为循环游车,并增加轴承架这套装置代替原直线游车的轴承座,在直线轨道的基础上增加了半圆轨道,实现了粗纱的循环运动。3、将原I. 26米的输送杆改为小于半圆轨道半径的短输送杆,解决了纱厂运输粗纱的难题,能方便粗纱工运输粗纱,减少粗纱工的劳动强度,实现粗纱的自动循环往复运动,提高了工作效率。4、实用性强,有利于纺织厂粗纱工运输粗纱,可用于纺织厂改造,也可用于纺织厂粗细联和细络联等自动化生产的实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1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输送杆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它包括轨道1、输送杆2、输送杆导向装置3、吊锭4、电机5、齿轮6、同步带7、第一摩擦轮8和第二摩擦轮9,电机5设置在轨道I的下方,齿轮6设置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设置在轨道I上,第一摩擦轮8通过同步带7与齿轮6连接,输送杆2通过输送导向装置3设置在轨道I的槽中,吊锭4设置在输送杆2下方,输送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件13,相邻的铰接件13通过输送杆导向装置3上的轴连接,所述的输送杆2位于第一摩擦轮8和第二摩擦轮9之间,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与输送杆2滚动摩擦;所述的输送杆导向装置3包括轴承架10、行走轮11、导向轮12,导向轮12横向设置在轴承架10上,行走轮11纵向设置在轴承架10上。所述的轨道1是由中间为直线轨道,两端为半圆轨道整体连接而成的环形轨道。所述的半圆轨道的直径为1520mm。所述的轴承架10、导向轮12的材质为尼龙材料。每节输送杆2上设置有3个吊锭4。所述的轨道1上设置有5对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所述的输送杆2的长度小于所述半圆轨道的半径。权利要求1.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它包括轨道(I)、输送杆(2)、输送杆导向装置(3)、吊锭(4)、电机(5)、齿轮(6)、同步带(7)、第一摩擦轮(8)和第二摩擦轮(9),其特征是电机(5)设置在轨道(I)的下方,齿轮(6)设置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设置在轨道(I)上,第一摩擦轮(8)通过同步带(7)与齿轮(6)连接,输送杆(2)通过输送导向装置(3)设置在轨道(I)的槽中,吊锭(4)设置在输送杆(2)下方,输送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件(13),相邻的铰接件(13)通过输送杆导向装置(3)上的轴连接,所述的输送杆(2)位于第一摩擦轮(8)和第二摩擦轮(9)之间,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与输送杆(2)滚动连接;所述的输送杆导向装置(3)包括轴承架(10)、行走轮(11)、导向轮(12),导向轮(12)横向设置在轴承架(10)上,行走轮(11)纵向设置在轴承架(10)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轨道(I)是由中 间为直线轨道,两端为半圆轨道整体连接而成的环形轨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半圆轨道的直径为 1250 1550m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轴承架(10)、导向轮(12)的材质为铁制或尼龙材料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输送杆(2)上设置有I 8个吊锭(4)。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轨道(I)上设置有I 5对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输送杆(2)的长度小于所述半圆轨道的半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电机(5)设置在轨道(1)的下方,齿轮(6)设置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设置在轨道(1)上,第一摩擦轮(8)通过同步带(7)与齿轮(6)连接,输送杆(2)通过输送导向装置(3)设置在轨道(1)的槽中,吊锭(4)设置在输送杆(2)下方,输送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件(13),相邻的铰接件(13)通过输送杆导向装置(3)上的轴连接,所述的输送杆(2)位于第一摩擦轮(8)和第二摩擦轮(9)之间,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与输送杆(2)滚动连接。本技术实现了粗纱的自动循环运动,能够方便粗纱工运输粗纱,减少粗纱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文档编号D01H9/18GK202644005SQ20122026978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王亚平, 徐富荣, 赵振毅, 丁亚平, 王丽, 朱建中 申请人:山西经纬合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四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细纱机中的粗纱循环装置,它包括轨道(1)、输送杆(2)、输送杆导向装置(3)、吊锭(4)、电机(5)、齿轮(6)、同步带(7)、第一摩擦轮(8)和第二摩擦轮(9),其特征是电机(5)设置在轨道(1)的下方,齿轮(6)设置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设置在轨道(1)上,第一摩擦轮(8)通过同步带(7)与齿轮(6)连接,输送杆(2)通过输送导向装置(3)设置在轨道(1)的槽中,吊锭(4)设置在输送杆(2)下方,输送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件(13),相邻的铰接件(13)通过输送杆导向装置(3)上的轴连接,所述的输送杆(2)位于第一摩擦轮(8)和第二摩擦轮(9)之间,第一摩擦轮(8)、第二摩擦轮(9)与输送杆(2)滚动连接;所述的输送杆导向装置(3)包括轴承架(10)、行走轮(11)、导向轮(12),导向轮(12)横向设置在轴承架(10)上,行走轮(11)纵向设置在轴承架(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平,徐富荣,赵振毅,丁亚平,王丽,朱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经纬合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四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