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纱机摇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528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细纱机摇架结构,包括相配合后罗拉与后皮辊、中罗拉与上销、前罗拉和前皮辊,后罗拉分别与后皮辊、中罗拉截面的圆心连线夹角为25-28度。该摇架结构能使使粗纱贴在罗拉表面,加强了牵伸过程中对游离纤维的控制,提高纱的条干。(*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细纱机摇架结构
技术介绍
细纱机是棉纺整个流程当中的一个环节,它的任务是把粗纱机所纺的粗纱加工成细纱,细纱机上设有摇架,如图2所示,棉/纱线经过摇架上的罗拉和皮辊后别碾成细线,但直线排列后区罗拉和皮辊对纤维的控制较弱,影响纱的条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对棉/纱线具有较强控制力的摇架 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细纱机摇架结构,包括相配合后罗拉与后皮辊、中罗拉与上销、前罗拉和前皮辊,后罗拉分别与后皮辊、中罗拉截面圆心的连线夹角为25-28度。所述的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截面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的摇架升降动力源为气缸。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摇架结构能使使粗纱贴在罗拉表面,加强了牵伸过程中对游离纤维的控制,提高纱的条干。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I为本技术摇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老式摇架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后罗拉;2、后皮棍;3、中罗拉;4、上销;5、如罗拉;6、IU皮辊。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可知,细纱机摇架结构包括相配合后罗拉I与后皮辊2、中罗拉3与上销4、前罗拉5和前皮辊6,细纱机摇架降动力源为气缸,加工时纱/棉线依次经过相向旋转的后罗拉I与后皮辊2,再经过相向旋转的中罗拉3与上销4,最后经过前罗拉5和前皮辊6,其中后罗拉I、中罗拉3和前罗拉5截面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为了提高牵伸力,后皮辊2沿后罗拉表I面向后偏移,即后皮辊2向摇架的外侧偏移使后罗拉I分别与后皮辊2、中罗拉3截面圆心的连线夹角为25-28度,从而使线经过摇架时呈曲线,增大与罗拉、皮辊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加强了牵伸过程中对游离纤维的控制。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细纱机摇架结构,包括相配合后罗拉(I)与后皮辊(2)、中罗拉(3)与上销(4)、前罗拉(5)和前皮辊(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罗拉(I)分别与后皮辊(2)、中罗拉(3)截面圆心的连线夹角为25-28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细纱机摇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罗拉(I)、中罗拉(3)和前罗拉(5)截面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细纱机摇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架升降动力源为气缸。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细纱机摇架结构,包括相配合后罗拉与后皮辊、中罗拉与上销、前罗拉和前皮辊,后罗拉分别与后皮辊、中罗拉截面的圆心连线夹角为25-28度。该摇架结构能使使粗纱贴在罗拉表面,加强了牵伸过程中对游离纤维的控制,提高纱的条干。文档编号D01H5/52GK202643996SQ20122023846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孙光保, 檀琦 申请人:芜湖金亚特亚麻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纱机摇架结构,包括相配合后罗拉(1)与后皮辊(2)、中罗拉(3)与上销(4)、前罗拉(5)和前皮辊(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罗拉(1)分别与后皮辊(2)、中罗拉(3)截面圆心的连线夹角为25?28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光保檀琦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金亚特亚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