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201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包括气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吸吹装置,气路板内设置有气路,气路与吸吹装置连通;所述气路板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延伸到气路板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说:所述吸吹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气路板上的若干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顶柱,周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吹气孔;所述吸吹气孔与气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合真空风机、电磁阀、真空切换阀和控制器,组成一个产品自动吸出系统。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整个过程的产品吸出和投放过程动作轻柔,避免了产品碰伤摔坏等意外情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注塑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产品自动吸出治具
技术介绍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在注塑机中,机械手取出注塑产品有以下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由机械手夹住产品放在传送带上,再由人工把产品拿下来,剪掉烧ロ放在吹塑盘中。此种产品取出方式非常普遍,但是由于需要人工不停的修剪浇ロ,效率比较低,并且多了一道人工操作,提高了产品成本,也増加了产品剪切不良而影响产品的风险。第二种由机械手夹住产品,把产品放入产品箱,此过程中产品自动脱落在产品箱中,之后再由人工把产品放入吹塑盘中。这样的取出方式一般都是因模具设计成潜伏式浇ロ,产品自动脱落在产品箱里面。这种取出方式适用于外观比较粗糙的产品,这是因为产品跌落在一起,容易有碰伤压坏的风险。同吋,目前的产品由于产品体积比较小,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并且ー模为16穴,16穴产品出货要分穴出货,产品不允许有碰伤,以及垃圾附着.利用传统的取出方法无法满足的产品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机械手取出注塑产品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手用的产品自动吸出治具,该产品自动吸出治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能避免注塑产品在取出放下过程中碰伤摔坏,保证了产品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包括气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吸吹装置,气路板内设置有气路,气路与吸吹装置连通;所述气路板上设置有开ロ,开ロ延伸到气路板的中心位置,并且中心位置的开ロ宽度大于边缘位置的开ロ宽度。进一步地说所述吸吹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气路板上的若干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顶柱,周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吹气孔;所述吸吹气孔与气路连通。更进ー步地说所述气路板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块精定位块。更进ー步地说所述气路板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气路垫板,气路垫板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支撑柱。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是用于机械手的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并配合真空风机、电磁阀、真空切換阀和控制器,组成ー个完整的产品自动吸出系统。该系统利用产品自动吸出治具上的吸吹孔,在真空切换阀的作用下产生吸吹作用,在拾取时吸吹孔吸气,产生吸カ将产品吸出,在投放产品时吸吹孔吹起,产品投放到位,整个动作的控制,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无需人工操作。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整个过程的产品吸出和投放过程,都是有吸吹孔完成的,动作轻柔,避免了产品碰伤摔坏等意外情况。同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附图说明 图I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气路垫板;2_气路板;3_精定位块;4_顶柱;5_吸吹气孔;6_安装座;7-开ロ ;8_机械手夹子;9_气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 :如附图I所示,一种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包括气路板2,所述气路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吸吹装置,气路板2内设置有气路9,气路9与吸吹装置连通。所述气路板2上设置有开ロ 7,开ロ 7延伸到气路板2的中心位置,并且中心位置的开ロ宽度大于边缘位置的开ロ宽度。在技术是专门配合注塑机中机械手的,由此可以看出,机械手与气路板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并且机械手上的机械手夹子8位于开ロ 7中,并且是在气路板2的中心位置。本技术与真空风机、电磁阀、真空切換阀和控制器结合,组成ー个完整的产品自动吸出系统。工作开始前,真空风机在真空切换阀和电磁阀的作用下,在吸吹装置上表现为吹气,使得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处于排气状态。拾取产品时,机械手到位,并产生吸取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控制电磁阀和真空切换阀动作,真空风机在吸吹装置上产生吸力,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利用吸力吸取产品。投放产品时,机械手运行到投放位置,此时吸取信号断开,控制器根据信号控制电磁阀和真空切换阀动作,真空风机利用吸吹装置上产生吹力,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利用吹力投放产品。本技术与真空风机、电磁阀、真空切換阀和控制器结合,实现了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整个过程的产品吸出和投放过程,都是有吸吹孔完成的,动作轻柔,避免了产品碰伤摔坏等意外情况。实施例2 其余与所述实施例I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吹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气路板2上的若干个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顶柱4,周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吹气孔5,所述吸吹气孔5与气路9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6的数目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的,一般情况下,安装时16个,分别对称安装在气路板2的上端面上。吸吹气孔5围绕顶柱4均匀设置。顶柱的作用是为了避免产品吸取时产品直接覆盖在吸吹气孔5上,造成吸吹气孔5无法吸气,或者是吸气不畅。实施例3 其余与所述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气路板2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块精定位块3。精定位块3的数目和安装位置,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的。在本实施例中,精定位块3的数目为两块,分别相对于气路板2的中心位置安装的。精定位块3的作用是精确定位产品的位置,以便在投放时可以精准的投放到预定位置。实施例4其余与所述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气路板2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气路垫 板I,气路垫板I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支撑柱。气路垫板I的作用是为了加强气路9的牢固性,也避免了气路板2与机械手的直接接触,以免对气路板2造成损伤。同吋,气路垫板I上的支撑柱起到了支撑作用,増加了气路垫板I与机械手固定的牢固。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包括气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吸吹装置,气路板内设置有气路(9),气路(9)与吸吹装置连通;所述气路板(2)上设置有开口( 7),开口( 7)延伸到气路板(2)的中心位置,并且中心位置的开口宽度大于边缘位置的开口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吹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气路板(2)上的若干个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顶柱(4),边缘位置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吹气孔(5);所述吸吹气孔(5)与气路(9)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板(2)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块精定位块(3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板(2)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气路垫板(I),气路垫板(I)的底端面上设置有支撑柱。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包括气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吸吹装置,气路板内设置有气路,气路与吸吹装置连通;所述气路板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延伸到气路板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说所述吸吹装置包括对称安装在气路板上的若干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顶柱,周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吹气孔;所述吸吹气孔与气路连通。本技术配合真空风机、电磁阀、真空切换阀和控制器,组成一个产品自动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产品自动吸出治具,包括气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吸吹装置,气路板内设置有气路(9),气路(9)与吸吹装置连通;所述气路板(2)上设置有开口(7),开口(7)延伸到气路板(2)的中心位置,并且中心位置的开口宽度大于边缘位置的开口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刘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联钢精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