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明专利>正文

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724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包括:一个底皮层,为具有中段连接部暨必要预开孔部位的全面式皮层;一个上皮层,与底皮层同型,为具有中段连接部暨必要预开孔部位的全面式皮层;一个顶盖板,为与底皮层的前段部位同型而尺寸略小的金属质平板;一个底座板,为与底皮层的后段部位同型而尺寸略小,并包括必要预开孔部位的金属质平板;其中,底座板的两侧边为固定翼片部位,底座板的底段具有突出状的承托片部位,对正在底皮层的中段连接部的前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此提供迅速制造、套面平整暨主要结构强化、耐冲击等多重实用效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在皮套的全面式底皮层与全面式上皮层,以形状略小的内围对正置入方式,装入一具 优异抗冲击性能的金属质顶盖板、底座板;使形成底皮层与上皮层相对应的短幅框围部位余留,方便借助热压贴合的加工操作,简便制成结构强化型皮套的

技术介绍
一般手机或计算机使用的皮套,由于外层包覆用的皮层的挺性暨保护性不足,且为了皮套包边的车缝操作能顺利进行,顶、底皮层间通常都会増加夹设ー强化层,该强化层的采用,则以纸板或塑料板等构造居多,其采用的原因则主要是在于车缝的车针,在抵触到強化层时,可以避免断裂。由于近期以触控或感应式的手机或计算机,其精密度的要求较高,而相对的提升了在使用或携带时,必须防止面板或机体被碰撞或震动破坏的严格要求。因此,该采用纸板或塑料板的强化层,在以皮套包覆时对内部手机或计算机的保护性,即出现有仍嫌不足的情形;而最重要的是在于该以多片式皮层前后拼接、车缝暨包边处理方式完成的皮套,在制作、准备各方面的繁复エ序暨成本上的增加,造成制造者的极度困扰;再由于纸板或塑料板等传统式強化层,因強度所需而相对增加的厚度,形成该类皮套均成厚实状,在强调轻薄、方便持拿的手机或计算机再装入后,反而也不方便持拿。以上所述,都是目前皮套结构亟需改善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主要在皮套的全面式底皮层与全面式上皮层,以形状略小的内围对正置入方式,装入一金属质顶盖板、底座板,再借助相叠各层的热压贴合加工,即可形成具优异抗冲击性能的強化型皮套结构,提供装设其内接受包附的手机或计算机,可以有效防止外力冲击,避免损坏。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在皮套的全面式底皮层与全面式上皮层,在分别装入形状略小的金属质顶盖板、底座板后,即可形成底皮层与上皮层相对应的短幅框围部位余留,使借助热压贴合的加工操作,再经完成底座板两侧边固定翼片部位、底段承托片暨顶盖板顶端夹扣部的折起成型后,即可简便、快速的完成整具皮套的制作;特别具有降低成本暨减少车缝操作所出现人工瑕疵等实用性、经济性效益。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其中,装入全面式底皮层与全面式上皮层的金属质顶盖板、底座板,因除具有结构强化外,更具有厚度可以降低的特点,可使皮套具有薄型化的结构优势,更方便使用者的持握与操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包括ー个底皮层,为具有中段连接部暨必要预开孔部位的全面式皮层;ー个上皮层,与底皮层同型,为具有中段连接部暨必要预开孔部位的全面式皮层;一个顶盖板,为与底皮层的前段部位同型而尺寸略小的金属质平板;一个底座板,为与底皮层的后段部位同型而尺寸略小,并包括必要预开孔部位的金属质平板;其中,底座板的两侧边为固定翼片部位,底座板的底段具有突出状的承托片部位,对正在底皮层的中段连接部的前段。优选的,顶盖板的顶端夹扣部预经内面贴设有同型软性垫,用于提供扣夹在皮套内手机或计算机顶端抵靠时的表面保护。本技术形成顶盖板、底座板的外围,分别余留底皮层与上皮层相对应的短幅框围部位;得借助对该框围部位、仅有底皮层与上皮层相贴的中段连接部暨中段预开孔部位的孔位外围,进行热压贴合的加工操作,并经完成底座板两侧边固定翼片部位、底段承托片暨顶盖板顶端夹扣部的折起成型后,即可完成整 具皮套的一次性制作,由此提供迅速制造、套面平整暨主要结构强化、耐冲击等多重实用效益。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立体分解图。图IA为本技术的立体局部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A为本技术局部加工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热压贴合加工的作用示意图一。图3B为本技术热压贴合加工的作用示意图ニ。图4为本技术使用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底皮层2中段连接部21开孔22上皮层3中段连接部31开孔32顶盖板4夹扣部41软性垫42底座板5开孔53固定翼片51承托片52框围S。具体实施方式请首先配合參阅图I、图1A、图2、图2A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一底皮层2,为具有中段连接部21暨必要预开孔22部位(如摄相头窗孔等)的全面式皮层;一上皮层3,为与底皮层2同型,包括中段连接部31暨必要预开孔32部位(如摄相头窗孔等)的全面式皮层;—顶盖板4,为与底皮层2的前段部位同型而尺寸略小的金属质平板;其中,顶盖板4的顶端夹扣部41,得预经内面贴设一同型软性垫42 ;一底座板5,为与底皮层2的后段部位同型而尺寸略小,并包括必要预开孔53部位的金属质平板;其中,底座板5的两侧边为固定翼片51部位;底段则具有突出状的承托片52部位,对正在底皮层2的中段连接部21前段;借助上述结构,该同型而尺寸略小的金属质顶盖板4、底座板5,预先以内围对正的置入方式,贴置在底皮层2内面上(如图IA所示)之后,即可提供上皮层3,以其内面再对正贴附在底皮层2的上方,由此形成顶盖板4、底座板5的外围,分别余留底皮层2与上皮层3相对应的短幅框围S部位,完成第一阶段的加工准备;续请增加配合图3A暨图3B所示完成各层贴合的待加工半成品,即可再借助对该框围S部位、仅有底皮层2与上皮层3相贴的中段连接部21、31暨中段预开孔22、32部位的孔位外围,借助同框型模具进行热压贴合的加工操作,即可使各层紧密贴合定位,且外围暨孔位周缘均完成封ロ,而将顶盖板4暨底座板5完全包覆在底皮层2与上皮层3内隐藏,而提供其套体部位的结构强度提升;续请增加配合图2A、图4所示完成热压贴合的待加工半成品,即可再经完成底座板5两侧边固定翼片51部位、底段承托片52暨顶盖板4顶端夹扣部41的折起成型、定型处理后,即可完成整具皮套(如图2所示)的一次性制作;并由夹扣部41内面预贴的同型软 性垫42,提供扣夹在皮套内手机(或计算机)顶端部位抵靠时的表面保护效果(如图4所示)。综上所陈,本技术确可提供皮套制造的简便性暨结构的強化效果,达到对所装设手机或计算机的更佳保护性,显符新型专利的成立要义。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个底皮层,为具有中段连接部暨必要预开孔部位的全面式皮层; ー个上皮层,与底皮层同型,为具有中段连接部暨必要预开孔部位的全面式皮层; 一个顶盖板,为与底皮层的前段部位同型而尺寸略小的金属质平板; 一个底座板,为与底皮层的后段部位同型而尺寸略小,并包括必要预开孔部位的金属质平板; 其中,底座板的两侧边为固定翼片部位,底座板的底段具有突出状的承托片部位,对正在底皮层的中段连接部的前段。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其特征在于,顶盖板的顶端夹扣部预经内面贴设有同型软性垫,用于提供扣夹在皮套内手机或计算机顶端抵靠时的表面保护。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包括一个底皮层,为具有中段连接部暨必要预开孔部位的全面式皮层;一个上皮层,与底皮层同型,为具有中段连接部暨必要预开孔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冲击皮套的组成暨制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底皮层,为具有中段连接部暨必要预开孔部位的全面式皮层;一个上皮层,与底皮层同型,为具有中段连接部暨必要预开孔部位的全面式皮层;一个顶盖板,为与底皮层的前段部位同型而尺寸略小的金属质平板;?一个底座板,为与底皮层的后段部位同型而尺寸略小,并包括必要预开孔部位的金属质平板;其中,底座板的两侧边为固定翼片部位,底座板的底段具有突出状的承托片部位,对正在底皮层的中段连接部的前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