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供一种能够低成本制造轻量的元件、能够充分确保耐久性的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而该传动带(10)具有(12A),各元件(12A)具有:两侧端面部;能够摆动地卡合于邻接的另外的一对元件(12P、12F)中的任一个的锁定边缘部(21);和与另外的一对元件(12P、12F)卡合的凹凸卡合部(22),各元件(12A)具有:板状部(23);从该板状部(23)的一面(23c)突出的第1凸部(24);和从第1凸部(24)分开地从板状部(23)的一面(23c)突出而构成锁定边缘部(21)的第2凸部(25),元件(12A)与另外的元件(12P、12F)通过第1凸部(24)以及第2凸部(25)能够相互挤压地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适于带式无级变速器的。
技术介绍
作为自动车等车辆用的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以下称为CVT),具有在分别作为可变轮的驱动侧带轮与被驱动侧带轮之间架设无端的传动带而成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在这样的CVT中使用的传动帯,由作为芯材的无端带状环和将板厚方向朝向无端带状环的轴线方向地保持于无端带状环的多个元件构成,通过多个元件在无端带状环的轴线方向上压接或者张力作用于无端带状环,从而能够从驱动侧带轮向被驱动侧带轮传递转矩。 作为这种传动带,多使用如下所述的传动带例如在多个元件上分別形成有向传动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开ロ的左右ー对凹部,2根无端带状环被收纳于两凹部,从而在2根无端带状环之间保持多个元件。另外,在这种传动带中,在元件的一面侧形成有锁定边缘,在传动带卷绕于各带轮时,在使多个元件与限于各自的锁定边缘部的元件接触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邻接的元件相对摆动。而且,为了高效地制造这样的传动带的元件,众所周知,准备实施了滚压加工等使得板厚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和两端部不同并在两者之间形成有台阶差的帯状的钢板(下面,也称为粗制型材),在该台阶差成为锁定边缘的位置从粗制型材顺序冲切出元件(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另外,如果元件的平坦度不良,则层叠后的元件彼此不会紧密接合而向环的组装就变得困难,并且/或者元件彼此的间隔不均匀,基于传动带的驱动侧以及被驱动侧带轮之间的动力传递效率下降,所以如下所述的元件制造方法众所周知(例如,參照专利文献2),即在元件的制造时,通过对层叠状态的元件施加大小不同的检查载荷时在该层叠元件全长的收缩量是否出现一定量以上的变化,判定是否是具有应变和/或弯曲的平坦度不良的元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2006-192459号公报(參照图6、图13)专利文献2 :特开2001-3305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如上所述从带状的粗制型材冲切元件的现有的中,在通过模具从粗制型材冲切元件时,成为在相对于该元件的冲切部位的材料进给方向的至少ー侧存在由于在先元件的冲切而形成的开ロ部的状态,出于提高材料利用率的需要,该开ロ部接近于冲切部位。因此,在与冲切エ序中的材料进给方向相对应的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两侧在元件的板厚上容易产生不均匀,有时在粗制型材的材料板厚本身也产生不均匀的加工批次不同的元件之间,在其板厚会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另外,这里所说的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两侧处的元件板厚的不均匀每个都非常小,但在将例如400个元件层叠起来时,能够产生超过0. 4mm的误差。另外,利用帯状的钢板准备通过滚压加工等成形了与锁定边缘相对应的台阶差的粗制型材,从该粗制型材冲切元件,所以不但元件的制造成本升高,而且元件的大部分的板厚变大,所以传动带的轻量化变得困难。对于带宽度方向两侧的元件的板厚不均匀的问题,还能够通过增大从粗制型材冲切元件的间隔来消除,但该情况下材料利用率下降,所以在冲切加工中也会产生导致元件的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另ー方面,在根据层叠元件的全长相对于大小不同的检查载荷的收缩量变化来判定是否是平坦度不良的元件的现有传动带的制造方法中,下述的可能性较高对于被判定为不良的层叠元件,即使含有相当多如果个别检查则为没有应变和/或弯曲的合格品的元件,它们仍被判定为不良;对于被判定为良品的层叠元件,即使含有应变和/或弯曲较大的 元件,该元件也会被作为合格品来使用。因此,具有下述的问题元件不良的产生率升高导致传动带的制造成本升高,或者安装了传动带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耐久性会由于传动带轮与元件的边缘接触(edge contact)等而下降。不但如此,还具有下述的问题在根据层叠元件的全长相对于大小不同的检查载荷的收缩量变化来判定平坦度不良时,无法针对上述带宽度方向两侧的元件的板厚的不均匀进行良否判定。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消除上述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低成本地制造轻量元件、而且能够充分确保带式传动机构的耐久性的。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的传动带,为了解决上述课题,(I) ー种传动带,具备无端帯状环和经由所述无端带状环被能够互相挤压地层叠以及捆束起来的多个元件,各所述元件分别具有两侧端面部、锁定边缘部和凹凸卡合部,所述两侧端面部在带宽度方向的两侧由带轮夹压,所述锁定边缘部能够摆动地与邻接于该元件两面侧的另外的一对元件的任一方卡合,所述凹凸卡合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另外的一对元件凹凸卡合,该传动带的特征在于,各所述元件分别具有板状部、第I凸部和第2凸部,所述板状部具有所述两侧端面部,所述第I凸部从该板状部的一面向所述另外的一对元件的任一方突出,所述第2凸部与所述第I凸部分开地从所述板状部的一面突出而构成所述锁定边缘部;各所述元件分别与所述另外的一对元件通过所述第I凸部以及所述第2凸部能够互相挤压地卡合。通过该结构,在进行由传动带进行的带轮间的传动时,多个元件,在互相平行的直线行进区间通过第I凸部以及第2凸部中的至少一方能够相互挤压地卡合,在由带轮夹压且互相摆动的区间通过成为锁定边缘部的第2凸部能够相互挤压地卡合。因此,即使元件的板状部的板厚容易产生不均匀,通过利用精密冲压成形等将第I凸部以及第2凸部成形为所需要的高度,就能够充分抑制元件的板厚在带宽度方向两侧之差,并且不需要将板状部的板厚增厚到锁定边缘部的高度,所以能够容易将传动带轻量化。而且,当层叠多个元件时,邻接的元件彼此通过第I凸部以及第2凸部能够互相挤压地卡合,所以通过适当设定第I凸部以及第2凸部的突出高度,就能够利用同一板厚的坯料制作厚度不同的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带中,(2)优选所述第I凸部从所述板状部的一面突出的高度比所述第2凸部从所述板状部的一面突出的高度高。通过该结构,还能够利用第I凸部作为凹凸卡合部的凸部。另外,在多个元件变得互相平行的传动带的直线行进区间,还能够使第I凸部承担元件之间的挤压力。(3)优选所述板状部具有第I凹部,所述第I凹部在所述第一凸部的背后形成,其从所述板状部的另一面凹陷的深度比所述第I凸部从所述板状部的一面突出的高度小,由所述第I凸部以及所述第I凹部构成所述凹凸卡合部。由此,还能够利用在多个元件互相平行地压接的区间承担挤压カ的第I凸部作为凹凸卡合部的凸部,挤压カ的作用点稳定由此能够进行稳定的传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带中,(4)优选各所述元件分别具有头部、主体部和颈部,所述头部具有所述第I凸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所述第2凸部,所述颈部连结所述头部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I凸部以及所述第2凸部中的至少一方呈在所述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肋形状。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抑制多个元件倾斜导致在带宽度方向的一端接近而在另一端侧分开。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带中,(5)也可以各所述元件分别具有头部、主体部和颈部,所述头部具有所述第I凸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所述第2凸部,所述颈部连结所述头部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I凸部以及所述第2凸部中的至少一方由在所述带宽度方向上分开的多个突起构成。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有效抑制多个元件倾斜导致在带宽度方向的一端接近而在另一端侧分开。在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带中,(6)优选所述板状部在所述第2凸部的背后具有与所述第2凸部相对应的第2凹部;至少所述第I凸部以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悟,石井良和,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