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京芳专利>正文

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336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能磁力推动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量消耗小且动力比较高的高能磁力推动装置。该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转轴(4)、转子(3)、定子(2),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5)与所述壳体(1)转动配合,所述转轴两端均穿出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转子(3)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4)上,所述定子(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转子(3)的外侧面与所述定子(2)的内侧面磁极相同,所述定子(2)磁能积与所述转子(3)磁能积的比大于1。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动力机械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能磁力推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械能是以消耗水、电、油、煤气、核能来转换的,这样导致的资源匮乏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有的人提出不消耗任何能源的永动机,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世界上不可能在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情况自主的产生能量,因为ー种能量的产生则势必消耗其他能量,而自然界存在很多我们未认知的能量,所以这些能量是有可能被利用的,比如电磁能、原子能等等,过去没有相关理论时候我们也认为不是能量,现在却有发电机和核电站等,其实所有物质的微观粒都在高速运动,量子世界里有无穷的能量,因此,目前有人提到磁动机这ー完全可行的概念,并有大量的科研人员进行研发和摸索,但现有的磁动机的研 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能量相互之间消耗过大,动カ达不到所需求的配套设备的要求,这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量消耗小且动カ比较高的高能磁力推动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转轴、转子、定子,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转动配合,所述转轴两端均穿出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转子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转子的外侧面与所述定子的内侧面磁极相同,所述定子磁能积与所述转子磁能积的比大于I。所述高能磁力推动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直流电机、位于所述直流电机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飞轮,所述直流电机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转轴一端相适配的高速磁合开关,所述飞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包括至少三个转子扇形磁块,所述定子包括至少三个定子扇形磁块,所述转子扇形磁块和所述定子扇形磁块均采用稀土双相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制成。所述转子扇形磁块、所述定子扇形磁块均有相反的两个侧面,磁北极在ー个侧面,磁南极在另外ー个侧面,所述转子扇形磁块的外圆面和所述定子扇形磁块的内圆面均为磁北极,所述转子扇形磁块和所述定子扇形磁块的磁力线均垂直偏心方向。所述转子扇形磁环通过内衬套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外衬套,所述外衬套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所述外壳与所述外衬套之间通过键槽卡扣式配合。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磁极间空隙为4MM-8MM/KW。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转轴、转子、定子,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转动配合,所述转轴两端均穿出所述壳体外部,所述转子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转子的外侧面与所述定子的内侧面磁极相同,所述定子磁能积与所述转子磁能积的比大于I,通过提供ー个很小的动力给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带动转子转动后,由于同性排斥的原理,与所述定子之间产生推力,以此,以相对稳定的方式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产生较大的输出能量和转矩,所以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比较低、能量消耗小且动カ比较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图3是图2A-A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包括壳体I、位于所述壳体I内的转轴4、转子3、定子2以及位于所述壳体I外部的动カ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5与所述壳体I转动配合,所述转轴两端穿出所述壳体1,其一端与所述动カ装置相连接,所述动カ装置包括直流电机和设置在所述直流电机内部的高速磁合开关,另一端作为动カ输出端与设备相连接,所述转子3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4上,所述定子2固定在所述壳体I的侧壁上,所述转子3的外侧面与所述定子2的内侧面为相同的极性,同样为南极或同样为北极,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动カ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直流电机的工作效率和所述高速磁合开关的开与关,在实际制造过程中,所述壳体I包括了圆筒10和位于所述圆筒两侧的端盖11,所述端盖11与所述圆筒10相适配,所述轴承5设置在所述端盖11上,所述转轴4的其中一端穿出所述端盖11并与所述动カ装置相连接,所述定子2磁能积与所述转子3磁能积的比大于1,优选采用2:5、17:49、1:3。所述转子3包括至少三个转子扇形磁块,所述定子2包括至少三个定子扇形磁块,它们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保证磁能积的比大于I即可,所述转子扇形磁块和所述定子扇形磁块均采用稀土双相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制成。所述转子扇形磁块、所述定子扇形磁块均有相反的两个侧面,磁北极在ー个侧面,磁南极在另外ー个侧面,即所述转子扇形磁块的外圆面和所述定子扇形磁块的内圆面均为磁北极,所述转子扇形磁块和所述定子扇形磁块的磁力线均垂直偏心方向。另外,所述转子扇形磁环通过内衬套6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4上,所述定子2与所述外壳I之间设置有外衬套7,所述外衬套7固定在所述外壳I的侧壁上,所述外壳I与所述外衬套7之间通过键槽卡扣式配合,即所述圆筒10上设置至少ー个定位槽,所述外衬套7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至少ー个键,所述键位于所述定位槽内起到固定的作用,或者是反过来设置,所述直流电机与所述壳体I之间的飞轮8,所述飞轮8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4上,这样可以进ー步保证稳定性,为了保证所述转子3的高效转动,所述转子3与所述定子2磁极间空隙为4MM-8MM/KW为佳。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动カ机械领域,尤其是需要高动カ的场合。权利要求1.一种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包括壳体(I)、位于所述壳体(I)内的转轴(4)、转子(3)、定子(2),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5)与所述壳体(I)转动配合,所述转轴(4)两端均穿出所述壳体(I)外部,所述转子(3)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4)上,所述定子(2)固定在所述壳体(I)的侧壁上,所述转子(3)的外侧面与所述定子(2)的内侧面磁极相同,所述定子(2)磁能积与所述转子(3)磁能积的比大于I。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磁力推动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I)外部的直流电机、位于所述直流电机与所述壳体(I)之间的飞轮(8),所述直流电机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转轴(4) 一端相适配的高速磁合开关,所述飞轮(8)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4)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3)包括至少三个转子扇形磁块,所述定子(2)包括至少三个定子扇形磁块,所述转子扇形磁块和所述定子扇形磁块均采用稀土双相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扇形磁块、所述定子扇形磁块均有相反的两个侧面,磁北极在一个侧面,磁南极在另外一个侧面,所述转子扇形磁块的外圆面和所述定子扇形磁块的内圆面均为磁北极,所述转子扇形磁块和所述定子扇形磁块的磁力线均垂直偏心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扇形磁环通过内衬套(6 )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4 )上。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2)与所述外壳(I)之间设置有外衬套(7),所述外衬套(7)固定在所述外壳(I)的侧壁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与所述外衬套(7)之间通过键槽卡扣式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3)与所述定子(2 )磁极间空隙为4MM-8MM/KW。全文摘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磁力推动装置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转轴(4)、转子(3)、定子(2),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5)与所述壳体(1)转动配合,所述转轴(4)两端均穿出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转子(3)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4)上,所述定子(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转子(3)的外侧面与所述定子(2)的内侧面磁极相同,所述定子(2)磁能积与所述转子(3)磁能积的比大于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京芳
申请(专利权)人:潘京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