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及其轴承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330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及其轴承压入装置,包括机壳和前盖,所述前盖插入固定在机壳的开口端,机壳内壁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两块磁铁,这两块磁铁共同组成了定子,两块磁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转子,所述机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前盖上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子的转轴分别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相连,所述前盖和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卡入所述凹槽内。前盖和机壳上相配合的凸起和卡槽阻止前盖脱离机壳,使得前盖和机壳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同时前盖和机壳安装还是和以前一样,只需要将前盖插入到机壳内即可,因此安装也很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玻璃升降器上的电机及其轴承压入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上设置有用于升起和降落车窗玻璃的汽车玻璃升降器,汽车玻璃升降器的主体部分就是一个电机,电机的包括机壳和前盖,所述前盖插入固定在机壳的开口端,机壳内壁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两块磁铁,这两块磁铁共 同组成了定子,两块磁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转子,机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前盖上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子的转轴分别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相连。转轴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蜗杆。为了方便安装,以往机壳和前盖仅仅依靠相互之间的摩擦力插套配合固定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机壳和前盖之间比较容易脱落,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另外,原先将第一轴承安装到机壳内的过程都是通过工人手工完成的,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第一轴承安装不到位的情况,而且第一轴承通过粉末冶金压制而成,装入轴承孔内时,受到内壁挤压,会发生形变,使得轴承内孔的直径减小,导致转轴无法插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机,电机的机壳和前盖之间连接可O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压入装置,能够方便快捷的将轴承压入机壳内,同时能撑开轴承的内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电机,包括机壳和前盖,所述前盖插入固定在机壳的开口端,机壳内壁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两块磁铁,这两块磁铁共同组成了定子,两块磁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转子,所述机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前盖上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子的转轴分别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相连,所述前盖和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卡入所述凹槽内。前盖和机壳上相配合的凸起和卡槽阻止前盖脱离机壳,使得前盖和机壳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同时前盖和机壳安装还是和以前一样,只需要将前盖插入到机壳内即可,因此安装也一样方便。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前盖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壁上。插入时,前盖上的凸起挤开机壳内壁,到达凹槽处时,凸起卡入凹槽内,如果前盖相对机壳移动,凸起为了滑出凹槽,需要撑开机壳的内壁,这个需要相当的力才能完成,因此相对于单纯依靠前盖和机壳之间的摩擦力的连接,其连接强度大大增加。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机壳的底部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内,所述前盖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内。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机壳的开口处设置有翻边。一种轴承压入装置,包括支架和气缸,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杆、基座和顶板,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所述通孔,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固定件、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径,所述顶杆其它位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径,所述第一移动件套在所述套管外,所述第一移动件和所述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移动件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用于放置所述第一轴承的卡槽,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卡槽的底部,所述第二移动件套在所述第一移动件的外,所述第二移动件和所述第一移动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移动件的外侧面与所述机壳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使用时,先将第一轴承安放在第一移动件的顶部的卡槽内,第一轴承的内圈套在顶杆顶部,然后将机壳套在第二移动件上,然后启动气缸,活塞杆往下压,压到机壳上,机壳随第二移动件往下运动,同时,第一移动件被第一弹簧压下,也往下运动,因为第二弹簧的弹性比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大,所以第一移动件往下运动的速度比第二移动件快,使得第一轴承不断靠近第一轴承座,直至第一轴承逐渐卡入第一轴承座内。继续下压,第一轴承内孔被顶杆涨大。然后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顶杆退出第一轴承内孔,第一轴承被安装在机壳上,第一轴承由于受到第一轴承座内壁的挤压,内孔直径也变小。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顶杆的底部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螺栓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前盖和机壳上相配合的凸起和卡槽阻止前盖脱离机壳,使得前盖和机壳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同时前盖和机壳安装还是和以前一样,只需要将前盖插入到机壳内即可,因此安装也很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电机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电机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前盖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机壳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I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轴承压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夹具的示意图。图8为轴承压入装置工作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I至图5,一种电机,包括机壳I和前盖2,前盖2插入固定在机壳I的开口端,机壳I内壁的相对位置上固定有两块磁铁11、12,这两块磁铁11、12共同组成了定子la,两块磁铁11、1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转子3,转子3的转轴分别与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的内圈相连。机壳I的底部有第一轴承座14,所述第一轴承座14内固定有第一轴承41。所述前盖2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座24,第二轴承座24内安装有第二轴承42。机壳I的开口处成型有翻边15。前盖2的外表面上成型有凸起23,机壳I的内表面上成型有凹槽13。前盖2插入机壳I内,凸起23卡入凹槽13内。参见图6至图7,一种轴承压入装置,包括支架5和气缸6,支架5包括支撑杆51、基座52和顶板53,支撑杆51的底部固定在基座52上,支撑杆51的顶部固定在顶板53上,气缸6的缸体61固定在顶板53上,顶板53上设置有通孔,气缸6的活塞杆62向下伸出通孔。所述基座52上设置有滑道521,所述夹具7滑动连接在所述滑道521上。所述夹具7上设置有推杆77。通过推动推杆77,可以使得夹具7在滑道521上移动。所述夹具7包括固定件73、第一移动件71和第二移动件72,所述固定件73上设置有套管731,所述套管731内设置有顶杆8,所述顶杆8的顶部的直径小于第一轴承41的 内径,所述顶杆8其它位置的直径大于第一轴承41的内径,所述第一移动件71套在所述套管73外,所述第一移动件71和所述固定件7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74,所述第一移动件7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用于放置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第一轴承41的卡槽711,所述顶杆8穿过所述卡槽711的底部,所述第二移动件72套在所述第一移动件71的外,所述第二移动件72和所述第一移动件7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75,所述第二移动件72的外侧面与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壳I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第一弹簧74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弹簧75的弹性系数。所述顶杆8的底部设置有调节螺栓76,所述螺栓76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件73上。通过旋转调节螺栓76,可以上下调节顶杆8的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包括机壳(I)和前盖(2),所述前盖(2)插入固定在所述机壳(I)的开口端,所述机壳(I)内壁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两块磁铁(11、12),这两块磁铁(11、12)共同组成了定子(la),两块所述磁铁(11、1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转子(3),所述机壳(I)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41),所述前盖(2)上设置有第二轴承(42),所述转子(3)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包括机壳(1)和前盖(2),所述前盖(2)插入固定在所述机壳(1)的开口端,所述机壳(1)内壁的相对位置上设置有两块磁铁(11、12),这两块磁铁(11、12)共同组成了定子(1a),两块所述磁铁(11、1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转子(3),所述机壳(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41),所述前盖(2)上设置有第二轴承(42),所述转子(3)的转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41)和所述第二轴承(42)的内圈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2)和所述机壳(1)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凸起(23)和凹槽(13),所述凸起(23)卡入所述凹槽(13)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