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输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高温超导材料实现的谐振式无线输电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输电是一种不需输电线的输电方式。无线输电可以避免传统导线输电具有的电击、火花、磨损等缺陷,实现电能的安全、可靠、灵活、高效传输。早在19世纪末特斯拉就设想全球无线输电系统,并建成了特斯拉线圈进行实验,由于后期资金不足,没有继续下去。2007年,MIT提出了谐振式无线输电,在传输效率、传输距离上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得无线输电重新成为引人关注的重要方向。 由于系统自身电阻的存在和能量的控制比较困难,目前,无线输电的传输效率普遍不高;另外,传输距离较短(谐振式约2米),供电频率高(谐振式10MHz)。这些缺陷阻碍了无线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在实验中尝试将超材料(如具有负折射率的超材料)应用于电能传输技术,使得传输效率与传输距离有所提高,供电频率有所下降。而将超导材料用于无线供电的研究很少,只有美国马里兰大学刚刚开展谐振式超导无线的理论研究工作。由于无线输电的传输效率与输电线圈的自身电阻直接相关,输电线圈的自身电阻越小,传输效率越高;若不考虑辐射损耗(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高温超导材料的谐振式无线输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输电装置包括发射侧装置和接收侧装置;所述的发射侧装置包括发射侧振荡电路、发射侧非金属杜瓦(3’)、发射侧顶盖(2’)和电源(1),电源(1)并联在发射侧振荡电路的两端;所述的接收侧装置包括接收侧振荡电路、接收侧非金属杜瓦(3)、接收侧顶盖(2)和负载(6),负载(6)并联在接收侧振荡电路的两端;所述的发射侧振荡电路由发射侧超导线圈(4’)和发射侧谐振电容(5’)并联组成,接收侧振荡电路由接收侧超导线圈(4)和接收侧谐振电容(5)并联组成;所述的发射侧超导线圈(4’)安装在所述的发射侧非金属杜瓦(3’)中冷却,所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民,余卉,靖立伟,李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