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及制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6276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A,通过相互独立的喷洒口,分别以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向基材上的荧光粉片层区域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以形成荧光浆料;步骤B,将所述荧光浆料固化形成荧光粉片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相互独立的喷洒口和确定的喷洒条件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可保证整个制作过程中所喷洒的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的量均保持一致,有助于提高制得的荧光粉片层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光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及制作系统
技术介绍
白光LED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光源,近几年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白光LED —种最常用的做法是使用荧光粉片层受激产生高亮度颜色光,例如可在蓝光LED的表面形成一层黄色荧光粉层,其中黄色荧光粉被蓝光激发产生黄光,该黄光与没有被吸收的蓝光混合在一起形成白光。因此,作为光源的核心光学器件,荧光粉片层的制造质量和效率对最终的光源产品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制造荧光粉片层,最常用的是丝网印刷的方法,印刷流程如图I所示,基材I上具有掩膜版2,然后把粘结剂与荧光粉均匀混合在一起形成荧光浆料3,掩膜版2带有图案,空的地方(荧光粉片层区域)被刮刀4刮过时会由荧光浆料3填平。掩膜版2取掉后,在基材I上形成与掩膜版2相同的荧光浆料的图案。然后烘干荧光浆料3,形成固化的荧光粉片层31。如果在实际使用中不需要基材,则可以将荧光片层31从基材上去除。实际应用中,粘结剂可以使用硅胶或环氧树脂等有机粘结剂。上述丝网印刷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工艺设备简易的优点,缺点是,荧光浆料3中的荧光粉颗粒的密度大于粘结剂的密度,因此在荧光浆料3中会形成沉淀,即下层的荧光浆料3中的荧光粉的密度要高于上层,导致先刮入荧光粉片层区域的荧光浆料比后刮入的荧光浆料的荧光粉的密度要高,从而导致批量制作造荧光片层时,先刮入荧光浆料的荧光粉片层区域的荧光粉片层的荧光粉的量比后刮入的要高,使得批量的荧光粉片层的一致性的控制变得困难。另外,这种工艺受到掩膜版2厚度不能太薄的限制,制造的荧光粉片层的厚度最薄为0. 06mm,在一些要求荧光粉更薄的场合中难以应用。最后,若使用这种工艺进行生产,制造出来的荧光粉片层若由于参数控制不当而不满足使用要求,例如荧光粉片层太薄而不足以吸收掉所有的激发光,则该荧光粉片层只能丢弃;这是因为对该荧光粉片层再印刷的厚度大于等于0. 06mm,这样印刷的荧光粉片层的厚度往往从过薄变成过厚,依然难以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旨在批量制作造荧光片层时,不同荧光片层的荧光粉的量能够保证相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A,通过相互独立的喷洒口,分别以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向基材上的荧光粉片层区域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以形成荧光浆料;步骤B,将所述荧光浆料固化形成荧光粉片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荧光粉片层的制作系统,包括喷洒装置,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喷洒口与第二喷洒口,第一、第二喷洒口分别用于以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向基材上的荧光粉片层区域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以形成荧光浆料;固化装置,用于将所述喷洒装置喷洒得到的荧光浆料进行固化形成荧光粉片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预定的喷洒条件来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形成每一个荧光粉片层对应的荧光浆料,可保证批量制作过程中,不同荧光粉片层中的荧光粉粉末的量一致,不同荧光粉片层中的粘接剂的量也一致,从而有助于提高批量制得的不同荧光粉片层的一致性。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丝网印刷方式制作荧光粉片层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得到荧光粉片层的结构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得到荧光粉片层的结构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得到荧光粉片层的结构图;图3D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得到荧光粉片层的结构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喷枪的喷嘴示意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喷枪的外形示意图;图5A、5B、5C、5D是以流水线作业方式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荧光粉片层制作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荧光粉片层的制作系统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荧光粉片层的制作系统的示意 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含预固化工序的制作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具体采用喷洒的方式在基材上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为保证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的质量比例可调节并能更好地控制大批量制作的荧光片层的一致性,采用不同的喷洒口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基于上述原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A,通过相互独立的喷洒口,分别以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向基材上的荧光粉片层区域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以形成荧光浆料。如图2所示,喷洒口 51和喷洒口 52分别在基材I的荧光粉片层区域31上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为保证喷洒效果的一致性,喷洒口 51和喷洒口 52分别按照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的参数进行喷洒,此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均是为了喷洒的量达到预定量,即第一预定条件是为了达到要喷洒的粘接剂的预定量而设定的条件,第二预定条件是为了达到要喷洒的荧光粉粉末的预定量而设定的条件,并不限定于某一种具体的喷洒方式(如固定的喷洒气压或喷洒时间)。例如可采用较短时间、较高气压的喷洒参数,也可采用较长时间、较低气压的喷洒方式,只要能够保证最终的喷洒量相同,即可认为是相同的预定条件。举例来说,第一预定条件可以是使喷洒粘接剂的量达到IOg的以下两种方式(I)气压IOPa且喷洒时间IOs ; (2)气压20Pa且喷洒时间5s。进一步地,喷洒口 51和喷洒口 52具体的喷洒方式不限,可以是喷洒口 51和喷洒口 52同时喷洒,也可以是两者先后喷洒,且先后顺序不限,甚至还 可以交替喷洒荧光粉粉末和粘结剂。请参照图3A、图3B、图3C、图3D,图3A为分别以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同时在基材上的荧光粉片层区域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得到的荧光浆料31,其中的荧光粉粉末与粘结剂均匀混合在一起;图3B和图3C为先后在基材上的荧光粉片层区域以第一预定条件喷洒粘结剂和以第二预定条件荧光粉粉末得到的荧光浆料31,其中图3B为在基材上的荧光粉片层区域,先喷洒粘结剂然后喷洒荧光粉粉末得到的荧光粉片层,图中311表示喷洒粘结剂,312表示荧光粉粉末,图3C则为在基材上的荧光粉片层区域,先喷洒荧光粉粉末然后喷洒粘结剂得到的荧光粉片层;图3D为在基材上的荧光粉片层区域多次交替喷洒荧光粉粉末和粘结剂,以形成具有多层荧光粉粉末和粘结剂相间层叠结构的荧光浆料,多次交替喷洒的荧光粉粉末的总量以及粘接剂的总量分别与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对应。为保证荧光粉片层的发光效果,喷洒的荧光粉粉末的量与喷洒的粘结剂的量的比例可以灵活调节,具体的,可通过在相同喷洒效率的条件下控制喷洒口 51和喷洒口 52的喷洒时间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调节其它参数来实现,例如喷洒气压。优选的情况下,喷洒的荧光粉粉末的量多于喷洒的粘结剂的量。喷洒口可以喷洒固态粉末,也可以喷洒液体,也可以喷洒固态粉末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喷洒口 51,可喷洒液态有机粘结剂,固态颗粒状有机粘结剂、无机粘结剂等,对于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粉片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A,通过相互独立的喷洒口,分别以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向基材上的荧光粉片层区域喷洒粘结剂和荧光粉粉末以形成荧光浆料;步骤B,将所述荧光浆料固化形成荧光粉片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屹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