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选择性发射极刻蚀后方阻均匀性的扩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善选择性发射极刻蚀后方阻均匀性的扩散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选择性发射极工艺主要包括:制绒,扩散,选择性发射结形成(喷墨和腐蚀工艺),PECVD和丝网印刷工艺。其中扩散工序制备PN结,SP-etch工序主要对非喷墨区域进行腐蚀,形成浅扩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晶硅太阳能电池片SP-etch腐蚀后结深太浅,且表面结深不均匀,导致刻后方阻均匀性极差,继而导致电池片的电性能参数中串联电阻波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选择性发射极刻蚀后方阻均匀性的扩散方法,解决刻蚀后方阻均匀性及串联电阻波动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针对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扩散工艺进行优化,使用两步扩散的方法,使硅片表面至PN结处形成一个较均匀的浓度,刻蚀后也能保持较均匀的刻后方阻。在本技术方案中,整个工艺步骤依次为:进舟,升温,稳定,沉积-1,推进-1,沉积-2,推进-2,冷却,退舟。将沉积和推进过程均分为两步进行;整个过程中,大氮一直保持通入状态;整体的工艺时间与原技术方案相比保持不变。具体工艺过程按照如下步骤依次为:(1)将经过清洗制绒的硅片采用背靠背的方式置于石英舟中,并将其置于扩散炉的推舟净化区,扩散炉炉管内的温度升高至830±5℃,通入大氮,流量为15±5slm。(2)进舟过程,通入氧气和氮气,氧气的流量为800±200sccm,大氮的流量为15±5slm,同时进行升温过程,升温过程需要时间为8±1min,温度控制在830±5℃。(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SE刻蚀后方阻均匀性的扩散方法,其特征是:针对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扩散工艺进行优化,使用两步扩散的方法,使硅片表面至PN结处形成一个较均匀的浓度,刻蚀后也能保持较均匀的刻后方阻;整个工艺步骤依次为:进舟,升温,稳定,沉积?1,推进?1,?沉积?2,推进?2,冷却,退舟;将沉积和推进过程均分为两步进行;整个过程中,大氮一直保持通入状态;整体的工艺时间与原技术方案相比保持不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选择性发射极刻蚀后方阻均匀性的扩散方法,其特征是:针对采用三氯氧磷液态源扩散工艺进行优化,使用两步扩散的方法,使硅片表面至PN结处形成一个较均匀的浓度,刻蚀后也能保持较均匀的刻后方阻;整个工艺步骤依次为:进舟,升温,稳定,沉积-1,推进-1,沉积-2,推进-2,冷却,退舟;将沉积和推进过程均分为两步进行;整个过程中,大氮一直保持通入状态;整体的工艺时间持续62±23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选择性发射极刻蚀后方阻均匀性的扩散方法,其特征是:将经过清洗制绒的硅片采用背靠背的方式置于石英舟中,并将其置于扩散炉的推舟净化区,扩散炉炉管内的温度升高至830±5℃,通入大氮,流量为15±5sl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选择性发射极刻蚀后方阻均匀性的扩散方法,其特征是:进舟过程,通入氧气和氮气,氧气的流量为800±200sccm,大氮的流量为15±5slm,同时进行升温过程,升温过程需要时间为8±1min,温度控制在83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选择性发射极刻蚀后方阻均匀性的扩散方法,其特征是:进入稳定过程,氧气流量为400±100sccm,大氮流量为11±4slm,持续时间为5±2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选择性发射极刻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禧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