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流自稳型风量测量装置,它涉及一种风量测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锅炉制粉系统的紧凑的布局形式使磨煤机入口的安装空间狭小使测量装置安装困难以及磨煤机入口风量不均匀、不稳定导致测量装置的测量结果波动大、稳定性差、测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所述第一通风道、空气均流器、第二通风道呈一字设置并依次连通设置,均流区内固接有多个隔片,空气均流器的测试区的侧壁上加工有通孔,测速管穿过通孔,测速管处于测试区侧壁外的管体上分别连通有两个差压管和两个清扫风管,测速管处于测试区内的管体的侧壁上有多个进风孔,温度变送器在空气均流器的内部,压力变送器垂直安装在空气均流器外侧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测量磨煤机入口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量測量装置,具体涉及ー种均流自稳型风量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制粉系统是火力发电企业燃煤锅炉ー个重要的附属系统,该系统是由磨煤机、给煤机、送风管道、送粉管道、密封系统、消防系统构成。其中送风系统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制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送风系统中风量测量装置是确保制粉系统能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由于现场空间所限,很多的风量测量装置不符合设计安装条件,致使风量测量装置或者无法准确测量磨煤机入口风量;即便安装了測量装置也会由于磨煤机入口风量不均匀、不稳定出现測量装置所测得的数据波动大、稳定性差、測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影响运行人员的操作。综上所述,磨煤机的入口风量的測量工作中存在因磨煤机入口的安装空间狭小使測量装置安装困难以及磨煤机入口风量不均匀、不稳定导致測量装置的測量结果波动大、稳定性差、測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流自稳型风量测量装置,以解决目前的锅炉制粉系统的紧凑的布局形式使磨煤机入口的安装空间狭小使測量装置安装困难以及磨煤机入口风量不均匀、不稳定导致測量装置的測量结果波动大、稳定性差、測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均流自稳型风量测量装置包括第一通风道、第二通风道、空气均流器、压カ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测速管、两个差压管和两个清扫风管,所述第一通风道、空气均流器、第二通风道呈一字设置并依次连通,所述空气均流器由均流区和测试区组成,均流区和测试区相连通并制为一体,所述空气均流器的均流区内沿空气均流器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多个交叉设置的隔片,多个隔片的横截面为网格结构,所述空气均流器的测试区的侧壁上加工有通孔,所述测速管穿过通孔,所述测速管与通孔的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测速管穿过通孔外部的管体上分别连通有两个差压管和两个清扫风管,两个差压管并列设置,两个清扫风管并列设置,所述测速管处于测试区内的管体侧壁上沿管体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进风孔,所述温度变送器安装在空气均流器的内部,所述压カ变送器垂直安装在空气均流器外侧壁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合理,能够准确、稳定的測量第一风道内的真实风速,特别适用于锅炉制粉系统入口风量测量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使上级流动复杂的流场分布,经均流器处理后能够获得流动稳定、简单的下级流场的特点,该系统显著提高了制粉系统风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制粉系统自动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有利于锅炉燃烧效率的提闻;ニ、本专利技术运行维护成本低廉,系统运行可靠、可以长期运行的优点;三、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据空间小,可方便安装在磨煤机入口处;四、本专利技术可減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強度,有利于提高制粉系统的工作效率,有效辅助制粉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五、本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泛,特别适用于锅炉制粉系统入口风量测量装置改造过程使用,特别针对那些原有制粉系统布置紧凑、风量測量装置不符合设计安装条件的电厂改造使用,由此提高制粉系统控制精度所帯来的综合效益可实现快速改造费用回收并盈利;六、本专利技术造价便宜、安装便捷、系统阻カ小、工作时可靠性高、測量数据准确性尚,波动小;七、本专利技术中空气均流器中多个交叉设置的隔片,是为了使第一风道内的不均匀的风量通过多个隔片后形成均匀稳定的风量流,有利于测量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均流导向的作用;ノ V、本专利技术中测速管位于空气均流器内部的一端上加工有多个进风孔,这样设置 是为了使均匀的风量流方便进入;清扫风管的设置是由于风量流中存在大量灰尘等杂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空气均流器径向的横截面为圆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I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I、图2、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均流自稳型风量测量装置包括第一通风道I、第二通风道2、空气均流器3、压カ变送器4、温度变送器5、测速管6、两个差压管9和两个清扫风管10,所述第一通风道I、空气均流器3、第二通风道2呈一字设置并依次连通,所述空气均流器3由均流区3-1和测试区3-2组成,均流区3-1和测试区3-2相连通并制为一体,所述空气均流器3的均流区3-1内沿空气均流器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多个交叉设置的隔片13,多个隔片13的横截面为网格结构,所述空气均流器3的测试区3-2的侧壁上加工有通孔15,所述测速管6穿过通孔15,所述测速管6与通孔15的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测速管6穿过通孔15外部的管体上分别连通有两个差压管9和两个清扫风管10,两个差压管9并列设置,两个清扫风管10并列设置,所述测速管6处于测试区3-2内的管体侧壁上沿管体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进风孔14,所述温度变送器5安装在空气均流器3的内部,所述压カ变送器4垂直安装在空气均流器3外侧壁上。本实施方式中压カ变送器4和温度变送器5均为已有产品,各种型号均可,能够实现测量压强和温度的传感器皆可,压カ变送器4垂直安装在空气均流器3的侧壁的外表面是为了测取压力变送器4所在的安装点的静压;多个隔片13为碳钢制成的隔片13,能够承受温度为300摄氏度左右的风量流即可;本实施方式中当风量通过多个隔片13后称为风量流,图I中箭头指向为本专利技术中风量流的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ニ 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均流器3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根据具体的实地空间来选择适当形状的空气均流器3,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I、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均流器3的均流区3-1内沿空气均流器3的长度方向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多个交叉设置的隔片13。焊接的方式省时又省力,可行性强,在实践中证明多个隔片1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空气均流器中是最理想的连接方式。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I、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风道I、空气均流器3、第二通风道2依次通过螺栓连通为一体。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螺栓连接的方式是最优的连接方式,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I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速管6包括动压管6-1和静压管6-2,所述动压管6-1和静压管6-2并列设置且管径大小一致,所述动压管6-1和静压管6-2固定连接制为一体,所述多个进风孔14包括多个第一进风孔14-1和多个第二进风孔14-2,动压管6-1的迎风侧壁上加工有4 6个第一进风孔14-1,静压管6-2的管壁上加工有4 6个第二进风孔14-2,所述动压管6-1上通过ー个差压管9与 差压变送器7连通,所述动压管6-1上通过ー个清扫风管10与压缩空气系统8连通,所述静压管6-2通过另ー个差压管9与差压变送器7连通,静压管6-2通过另ー个清扫风管10与压缩空气系统8连通。本实施方式中差压变送器7用来将测速管6测得的风压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为已有产品;压缩空气系统8提供压缩空气,使用时将压缩空气系统8内的压缩空气通入清扫风管10内即可,压缩空气系统8为已有设备;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进风孔14-1和第二进风孔14-2 —一对应设置,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流自稳型风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自稳型风量测量装置包括第一通风道(1)、第二通风道(2)、空气均流器(3)、压力变送器(4)、温度变送器(5)、测速管(6)、两个差压管(9)和两个清扫风管(10),所述第一通风道(1)、空气均流器(3)、第二通风道(2)呈一字设置并依次连通,所述空气均流器(3)由均流区(3?1)和测试区(3?2)组成,均流区(3?1)和测试区(3?2)相连通并制为一体,所述空气均流器(3)的均流区(3?1)内沿空气均流器的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多个交叉设置的隔片(13),多个隔片(13)的横截面为网格结构,所述空气均流器(3)的测试区(3?2)的侧壁上加工有通孔(15),所述测速管(6)穿过通孔(15),所述测速管(6)与通孔(15)的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测速管(6)穿过通孔(15)外部的管体上分别连通有两个差压管(9)和两个清扫风管(10),两个差压管(9)并列设置,两个清扫风管(10)并列设置,所述测速管(6)处于测试区(3?2)内的管体侧壁上沿管体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进风孔(14),所述温度变送器(5)安装在空气均流器(3)的内部,所述压力变送器(4)垂直安装在空气均流器(3)外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继伟,孟繁兵,金宏达,杜利梅,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