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度得到改善、形状良好、分离容易的合成树脂管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由主型材、加强型材以及涂敷带构成。其中,主型材由内侧形成第一空间部的主体部与在主体部两侧下端延长形成的长片部构成,卷绕成螺线形状,内侧面平滑,因相邻的长片部相互重叠,外侧面由交替的主体部与长片部形成。加强型材在内侧形成第二中空部,在主型材的外侧面,位于相邻的主体部之间,沿主型材卷绕成螺线形状。而且,涂敷带卷绕于被卷绕成螺线形状的主型材与加强型材的外侧面,与主型材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synthetic resin pipe and method offorming the same),特别是涉及ー种强度得到改善、形状良好、分离容易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用聚こ烯(PE)制成的管子可以成型为多种形状,这种利用聚こ烯成型的管子主要用于下水管或污水管等延展管用途。以往,合成树脂管是从挤压机挤出内部中空的型材并冷却后,在以螺线形卷绕于卷绕器上的同时,向型材之间供应连接材料,使型材连续连接,外侧涂敷加强材料后成型。 但是,这种以往的合成树脂管在埋设于地下的情况下,当铺设于有重物通过的道路时,由于无法承受重物施加的压カ与土压等,成型状态从圆形变为椭圆形,结果发生分离或撕裂现象,虽然柔软性良好,但强度低下是其最薄弱的问题。而且,型材与连接材料的属性不同,冷却程度各异,在最初成型时,型材与连接材料虽然连接成一体型,但一旦反复施加荷重,在型材与连接材料的连接部分最先发生分离现象。另ー方面,本申请人为改善上述问题,在韩国申请了增强树脂管強度的专利并获得注册,“在波纹管上卷绕螺线形态型材加强的合成树脂管",专利注册号第807549 号。但是,基于上述注册技术的合成树脂管,由于其波纹管(ABS)与型材管(PE)由不同材质构成,相互无法保持一体型结合状态,容易剥离,造成产品耐久性及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如上问题,本专利技术要实现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强度得到改善、形状良好、分离容易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为实现上述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合成树脂管构成包括主型材,由内侧形成第一空间部的主体部与在上述主体部两侧下端延长形成的长片部构成,卷绕成螺线形状,内侧面平滑,因相邻的上述长片部相互重叠,外侧面由交替的上述主体部与上述长片部形成;加强型材,内侧形成第二中空部,在上述主型材的外侧面,位于相邻的上述主体部之间,沿上述主型材卷绕成螺线形状;以及涂敷帯,卷绕于被卷绕成螺线形状的上述主型材与上述加强型材的外侧面,与上述主型材结合。其中,优选地,在上述加强型材的外侧面中央,沿长度方向形成底面宽度大于上侧开ロ部宽度的插槽部。而且,上述加强型材与上述涂敷带可由不同材质构成。另外,优选地,在两端部,上述主型材或结合的上述加强型材与涂敷带中某一者去除既定长度,分别形成连接区。而且,优选地,在上述连接区,沿圆周方向按既定间隔形成一个以上的连结孔。另外,在上述第二中空部还可形成加强筋。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合成树脂管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在第一挤压机中,第一合成树脂形成主型材并向下排出,主型材由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空间部的主体部与向上述主体部两侧下端延长形成的长片部构成;步骤2,在第二挤压机中,第二合成树脂形成横截面形状与上述主型材的主体部对应的加强型材;以及步骤3,在位于上述第一挤压机下侧的成型机中,上述第一挤压机排出的上述主型材卷绕成螺线形状,使上述长片部相互重叠,上述加强型材沿重叠的上述长片部卷绕成螺线形状,成型成合成树脂管。其中,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步骤卷绕成螺线形状的上述加强型材在经过上述第二 挤压机的槽形成部的同时,在上述加强型材的外侧面中央形成底面宽度大于上侧开ロ部宽度的插入槽。而且,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步骤成型的合成树脂管截断成一定长度后,在上述合成树脂管的两端部,上述主型材或结合的上述加强型材与涂敷带中某一者去除既定长度,分别形成连接区,在上述连接区,沿圆周方向按既定间隔形成一个以上的连结孔。另外,还可以包括一个步骤在冷却装置的第一冷却机中,向在上述成型机中形成的上述合成树脂管外侧面喷射冷却水,在第二冷却机中,向上述合成树脂管内侧面喷射冷却空气。而且,在上述合成树脂管的内侧面,冷却空气由上述第二冷却机的送风装置供应,经空气引导部引导,通过位于旋转支撑部内侧的空气排出部的喷射孔喷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在加强型材的外侧面中央,沿长度方向形成底面宽度大于上侧开ロ部宽度的插槽部,因此,即使涂敷带材质不同于上述加强型材,也可以从结构上结合于上述加强型材。第二,在合成树脂管的两端部,上述主型材或结合的上述加强型材与涂敷带中某一者去除既定长度,分别形成连接区,在上述连接区,沿圆周方向按既定间隔形成一个以上的连结孔,因此,可以利用连结构件容易地结合。第三,在加强型材的第二中空部还形成加强筋,可以进ー步加强上述加强型材的強度。第四,利用第一冷却机与第二冷却机同时冷却合成树脂管的外侧面与内侧面,从而减小主型材的塑性流动性,防止屈曲,因此,可以获得形状良好的合成树脂管。附图说明參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以下附图,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会更易理解,上述附图中图I是显示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构成图;图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第一挤压机及成型机的立体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成型机的构成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冷却引导部的示例图;图5是从第一挤压机下侧观察主型材从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第一挤压机排出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A-A线截面图;图7是从前方观察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成型机的合成树脂管制作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从后方观察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成型机的合成树脂管制作状态的立体图; 示例图;图10是显示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第一加压滚柱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8的B-B线截面图;图12是图8的C-C线截面图;图1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第二加压滚柱组装体的示例图;图1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成型机与第二冷却机的示例图;图15是显示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变位装置的立体图;图16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制造的合成树脂管的示例图;图17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制造的合成树脂管的截面示例图;图18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制造的合成树脂管的截面示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參照附图,说明可具体实现上述技术课题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图I是显示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例的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的构成图。如图I所示,上述合成树脂管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10、第一挤压机120、第二挤压机200、成型机150以及冷却装置190。首先,在上述底座110的上侧带有上述第一挤压机120,上述第一挤压机120对供应的第一合成树脂进行加热、挤出,排出主型材10。其中,上述第一合成树脂最好是ABS (acrylonitrile butadien styrene:丙烯腈-苯こ烯-丁ニ烯共聚物)、PP (polypropylene :聚丙烯)、PC (polycarbonate :聚碳酸酷)及PVC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こ烯)等树脂,但并非限定于此,可根据需要,使用其它合成树脂。而且,上述第一挤压机120排出的上述主型材10经冷却引导部130供应给上述成型机150,在上述成型机150中,上述主型材10被卷绕成螺线形状。此时,上述主型材10被第一加压滚柱组装体170向中心方向加压,因此,上述主型材10形成圆桶形状。另外,上述第二挤压机200对供应的第二合成树脂进行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树脂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型材,由内侧形成第一空间部的主体部与在所述主体部两侧下端延长形成的长片部构成,卷绕成螺线形状,内侧面平滑,因相邻的所述长片部相互重叠,外侧面由交替的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长片部形成;加强型材,内侧形成第二中空部,在所述主型材的外侧面,位于相邻的所述主体部之间,沿所述主型材卷绕成螺线形状;以及涂敷带,卷绕于被卷绕成螺线形状的所述主型材与所述加强型材的外侧面,与所述主型材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庚五,赵石守,咸范植,
申请(专利权)人:努里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