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挡位变速器,涉及变速器领域,为避免体积增加较多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挡位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多挡位变速器,包括相互平行的动力输入轴、中间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中间轴和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设有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对;所述动力输入轴驱动行星系齿轮组,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动力源;所述行星系齿轮组通过动力传递单元将所述行星系齿轮组中至少两个组件输出的动力独立地传递至所述中间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汽车换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挡位变速器。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起步、加速、上坡等情况,经常需要利用到变速器进行换挡变速,以满足汽车在不同载荷和不同车速的行驶需要。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变速器为平行轴式齿轮传动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动カ输入轴101和动カ输出轴102,且动カ输入轴101与动カ输出轴102相互平行,两个轴上设有多个互相啮合的齿轮对,每对啮合的齿轮形成ー个挡位。图I中共设有四对啮合的齿轮(11-11'、12-12'、13-13'、14_14'),所以该变速器有四个挡位。动カ输入轴101上的齿轮称为主动挡轮,动カ输出轴102上的齿轮称为从动挡轮,相互啮合的主动挡轮与从动挡 轮构成一对啮合的齿轮。其中挡位之间设置有同步器或离合器(未图示),当汽车需要换挡时,通过控制相应同步器或离合器与相应挡位的齿轮结合或分离来完成换挡工作。如果需要使上述结构的变速器提供更多的挡位,则需要在动カ输入轴和动カ输出轴的轴向方向上增加更多的齿轮对,增加的齿轮对数越多增加的挡位就越多,但存在的问题是齿轮对数的増加导致变速器的体积较大,质量较重,从而导致变速器的制造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变速器内空间有限,因此可增加的挡位数也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挡位变速器,解决了现有采用平行轴式齿轮传动结构的变速器中,由于挡位增加导致的变速器体积增加较多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挡位变速器,包括相互平行的动カ输入轴、中间轴和动カ输出轴,所述中间轴和所述动カ输出轴上设有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对;所述动カ输入轴驱动行星系齿轮组,所述动カ输入轴连接动力源;所述行星系齿轮组通过动カ传递单元将所述行星系齿轮组中至少两个组件输出的动カ独立地传递至所述中间轴。其中,所述行星系齿轮组包括齿圈以及设在行星架上的与所述齿圈啮合的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进ー步地,所述动カ输入轴连接所述行星系齿轮组的齿圈;所述太阳轮固定;所述动カ传递单元为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中行星架离合器的动カ输入端连接所述行星架;所述双离合器中齿圈离合器的动カ输入端连接所述齿圈;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动カ输入轴共线,且所述中间轴为嵌套轴或实心轴;所述双离合器的动カ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间轴。其中,所述中间轴为嵌套轴,包括固定轴和包围所述固定轴的空心轴,且所述双离合器的动カ输出端连接所述空心轴,所述太阳轮刚性连接所述固定轴。进ー步地,所述动カ输入轴连接所述行星系齿轮组的太阳轮,所述中间轴为实心轴,且所述动カ传递单元包括平行于所述中间轴和所述动カ输出轴的过渡齿轮轴;设在所述过渡齿轮轴上的过渡齿轮;与所述行星架连接的行星架制动器;太阳轮离合器;与所述齿圈连接的过渡齿圈;所述太阳轮离合器的动カ输入端连接所述动カ输入轴;所述太阳轮离合器的动カ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间轴;所述过渡齿轮为双联齿轮,其中的第一过渡齿轮与所述过渡齿圈啮合,第二过渡齿轮与所述多个齿轮对中一个齿轮对的位于所述中间轴上的齿轮啮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挡位变速器,在现有的平行轴式齿轮传动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体积较小的行星系齿轮组及动カ传递单元,使得由行星系齿轮组中至少两个组件输出的动カ能独立地传递至中间轴;当行星系齿轮组中有η个组件输出的动カ独立地传递至中间轴时,中间轴具有η种不同的动力,通过设置在中间轴与动カ输出轴上的m个齿轮对的变换,动カ输出轴上可获得n*m种不同的动カ输出,即n*m种不同的挡位。由此可见,在获得更多挡位的前提下,減少增设组件的个数,从而可避免变速器体积增加较多。附图说明 图I为现有技术中平行式齿轮传动结构变速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挡位变速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ー种多挡位变速器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多挡位变速器的一种变形例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多挡位变速器传动路线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挡位变速器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多挡位变速器传动路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挡位变速器进行详细描述。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多挡位变速器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相互平行的动カ输入轴21、中间轴22和动カ输出轴23,所述中间轴22和所述动カ输出轴23上设有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对(A-A' ,B-B/ ,C-C1,D-D');所述动カ输入轴21驱动行星系齿轮组24,所述动カ输入轴21连接动力源(图I中未示出);所述行星系齿轮组24通过动カ传递单元25将所述行星系齿轮组24中至少两个组件输出的动カ独立地传递至所述中间轴22。具体来说,行星系齿轮组24通常如图2所示,至少包括ー个太阳轮241、一个行星轮242、一个行星架243及一个齿圈244,其中,所述太阳轮241与设在行星架243上的行星轮242啮合,行星轮242与齿圈244啮合。当汽车行驶时,动カ源传递至动カ输入轴21的动カ经过太阳轮241、行星轮242、行星架243及齿圈244的变换后分别输出不同的动力,这些输出的动カ会通过动カ传递单元25独立地传递至中间轴22,例如,太阳轮241输出的动力传递至中间轴22,或者连接行星轮242的行星架243输出的动カ传递至中间轴22,或者齿圈244输出的动カ传递至中间轴22。当然,上述的行星系齿轮组24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其它结构的行星系齿轮组也能用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挡位变速器,在现有的平行轴式齿轮传动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体积较小的行星系齿轮组及动カ传递单元,使得由行星系齿轮组中至少两个组件输出的动カ能独立地传递至中间轴;当行星系齿轮组中有η个组件输出的动カ独立地传递至中间轴时,中间轴具有η种不同的动力,通过设置在中间轴与动カ输出轴上的m个齿轮对的变换,动カ输出轴上可获得n*m种不同的动カ输出,即n*m种不同的挡位。由此可见,在获得更多挡位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挡位变速器相比于现有结构减少了增设组件的个数,从而可避免变速器体积增加较多。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多挡位变速器的另ー种具体的实施例,图3与图2中相同的组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所述动カ输入轴21连接所述行星系齿轮组24的齿圈244 ;所述太阳轮241固定;所述动カ传递单元25为双离合器31,所述双离合器31包括行星架离合器311和齿圈离合器312 ;所述行星架离合器311的动カ输入端连接所述行星架243 ;所述齿圈离合器312的动カ输入端连接所述齿圈244 ;所述中间轴22与所述动カ输入轴21共线,且所述中间轴22为嵌套轴或实心轴;所述双离合器31的动カ输出端连接所述中间轴22。。图3所示的中间轴22可以为嵌套轴,其包括固定轴221和包围所述固定轴221的 空心轴222,且所述双离合器31的动カ输出端连接所述空心轴222,所述动カ输入轴21连接所述行星系齿轮组24的齿圈244 ;所述太阳轮241刚性连接所述固定轴221。如图4所示,中间轴22也可以为实心轴,此时,动カ输入轴21与中间轴22共线,需要说明的是,图4与图3相同的组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图5示出了图3的多挡位变速器的两种传动路线,包括齿圈传动路线和行星架传动路线。路线ー齿圈传动路线动カ源提供动カ输入,传递至行星系齿轮组,行星系齿轮组通过齿圈输出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挡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动力输入轴、中间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中间轴和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设有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对;所述动力输入轴驱动行星系齿轮组,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动力源;所述行星系齿轮组通过动力传递单元将所述行星系齿轮组中至少两个组件输出的动力独立地传递至所述中间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久,李少华,杨飞,岳路峰,张志达,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