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专用模具及脱模方法,尤其是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及脱模方法。技术背景现有的钩尾框多采用模压成型,其专用模具有上模上下模构成,当上模和下模扣合时, 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钩尾框的空腔,在模压成型后,钩尾框需要脱模,然而,现有的专用模具在成型后,脱模只能是人工从一端或两端撬取,这种脱模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 、撬取时为点接触,且作用点在钩尾框成型时形成的飞边上,由于局部受力且飞边 强度较低,飞边容易变形,从而在后续工艺的剪切是不易定位,导致废品产生或增加。2) 、人工撬取效率较低,不易撬取,因而钩尾框在模腔中的时间较长,易造成模具内 表面的变型,縮短模具的寿命。3) 、工人撬取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能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自动快速脱模 的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及脱模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专用模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钩尾框的专用模具, 包括上模以及下模,在所述的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一空心的用于钩尾框锻压的腔体,还包括 一脱模结构,该脱模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上的至少一个通孔。在所述的通孔的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包括上模(1)以及下模(2),在所述的上模(1)与下模(2)之间形成一空心的用于钩尾框锻压的腔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脱模结构,该脱模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2)上的至少一个通孔(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包括上模(1)以及下模(2),在所述的上模(1)与下模(2)之间形成一空心的用于钩尾框锻压的腔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脱模结构,该脱模结构包括设置在下模(2)上的至少一个通孔(2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通孔(21)的上 端设置一活动块(4),该活动块(4)的上平面与腔体(3)底面在同一平面。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模结构包 括设置在下模(2)两端的两个通孔(31、 32),且该两个通孔(31、 32)的上端与腔体(3) 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钩尾框的专用模具,其特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