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臂式压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434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摆臂式压合机构,上压料芯(1)上设有上支架(3),下支架(16)与上支架(3)铰接,上压料芯(1)上设有凹模镶块(10),下支架(16)上设有与凹模镶块(10)相适配的凸模镶块(5),凹模镶块(10)上设有用于顶出下支架(16)的弹性顶出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下支架(16)摆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下支架(16)摆动,带动凸模镶块(5)与凹模镶块(10)闭合,完成压合动作,解决具有压合结构的钣金的模具的自动化生产问题,提高具有压合结构的钣金的模具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钣金件加工的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摆臂式压合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钣金件压合是指在模具的作用下,首先,将零件的边缘由直边翻成竖直边,然后,将竖直边预弯成45°边,最后,压死至一种压合面与零件表面平行的冲压工艺(如图3所示)。因此,在现有模具制造技术中,如果想完成此状态的工序,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普通压合模具进行压合。普通模具压合是将压合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通过压机滑块上下运行,带动楔板推动预弯凸模,预弯外板竖边成45°后退出,压合凸模下行将预弯的45°边最终压合并回位的全过程。普通压合机构主要由压料机构、预弯机构、钢型固定机构、定位机构、压合凸模等组成(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采用普通压合机构的模具要想完成压合工作,钣金件需要180度翻转,现有的自动化生产中,无法实现零件的后工序180度翻转,因·此,冲压工艺将无法实现普通压合模具的自动化生产,降低生产效率,并且存在模具结构复杂、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专利号为CN200710076865. 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压合机,该压合机无法实现自动化压合汽车车身钣金件,无法对汽车车身钣金件进行弯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压合模具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模具结构复杂、劳动强度高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具有压合结构的钣金的模具的生产效率,简化模具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的摆臂式压合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摆臂式压合机构,包括上压料芯和上模座,所述上压料芯上设有固定凹槽,并设有上支架装入所述固定凹槽内,还包括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与上支架铰接;所述上压料芯上设有凹模镶块,所述下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凹模镶块相适配的凸模镶块;所述凹模镶块上设有用于顶出所述下支架的弹性顶出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支架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下支架通过转动轴、转轴转动套和转动滑板与上支架连接。所述弹性顶出机构包括装入所述凹模镶块内的顶料钉,所述顶料钉上设有弹簧,所述顶料钉头部套装有顶料盖板,所述顶料盖板与顶料钉之间设有转动套。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的驱动块,所述下支架上设有与所述驱动块相适配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端面为斜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摆臂式压合机构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适用于大中型车身钣金件具有压合结构的模具。可以解决具有压合结构的钣金的模具的自动化生产问题,提高具有压合结构的钣金的模具的生产效率,简化模具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摆臂式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摆臂式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汽车车身钣金件压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上压料芯,2、固定凹槽,3、上支架,4、支撑板,5、凸模镶块,6、转动轴,7、转轴转动套,8、转动滑板,9、上模座,10、凹模镶块,11、驱动块,12、弹簧,13、顶料钉,14、转动套,15、顶料盖板,16、下支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摆臂式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压料芯I和上模座9,上压料芯I上设有固定凹槽2,并设有上支架3装入固定凹槽2内,还包括下支架16,下支架16与上支架3铰接;上压料芯I上设有凹模镶块10,下支架16上设有与凹模镶块10相适配的凸模镶块5 ;凹模镶块10上设有用于顶出下支架16的弹性顶出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下支架16摆动的驱动机构。下支架16通过转动轴6、转轴转动套7和转动滑板8与上支架铰接。弹性顶出机构包括装入凹模镶块10内的顶料钉13,顶料钉13上设有弹簧12,顶料钉13头部套装有顶料盖板15,顶料盖板15与顶料钉13之间设有转动套14。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座9上的驱动块11,下支架16上设有与驱动块11相适配的支撑板4,支撑板4端面为斜面。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座9上的驱动块11,下支架16上设有与驱动块11相适配的支撑板4,支撑板4端面为斜面。工作时,随着模具的闭合,上压料芯I逐渐受力,上模座9带动驱动块11逐渐下降,支撑板4端面为斜面,驱动块11与支撑板4接触过程中带动下支架16绕转动轴6逐渐摆动压缩弹性顶出机构的顶料钉13,同时下支架16上的凸模镶块5与凹模镶块10最终闭合,完成汽车车身钣金件压合动作;随着模具的打开,驱动块11与支撑板4逐渐分离,弹性顶料机构在弹簧12的作用下促使顶料钉13回位的同时推动下支架16带动凸模镶块5与凹模镶块10分离。该摆臂式压合机构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适用于大中型车身钣金件具有压合结构的模具。可以解决具有压合结构的钣金的模具的自动化生产问题,提高具有压合结构的钣金的模具的生产效率,简化模具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人的劳动强度。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ー种摆臂式压合机构,包括上压料芯(I)和上模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料芯(I)上设有固定凹槽(2),并设有上支架(3)装入所述固定凹槽(2)内,还包括下支架(16),所述下支架(16)与上支架(3)铰接;所述上压料芯(I)上设有凹模镶块(10),所述下支架(16)上设有与所述凹模镶块(10)相适配的凸模镶块(5);所述凹模镶块(10)上设有用于顶出所述下支架(16)的弹性顶出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支架(16)摆动的驱动机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摆臂式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16)通过转动轴(6)、转轴转动套(7)和转动滑板(8)与上支架连接。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摆臂式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顶出机构包括装入所述凹模镶块(10)内的顶料钉(13),所述顶料钉(13)上设有弹簧(12),所述顶料钉(13)头部套装有顶料盖板(15),所述顶料盖板(15)与顶料钉(13)之间设有转动套(14)。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摆臂式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9)上的驱动块(11),所述下支架(16)上设有与所述驱动块(11)相适配的支撑板 (4),所述支撑板(4)端面为斜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臂式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座(9)上的驱动块(11),所述下支架(16)上设有与所述驱动块(11)相适配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端面为斜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摆臂式压合机构,上压料芯(1)上设有上支架(3),下支架(16)与上支架(3)铰接,上压料芯(1)上设有凹模镶块(10),下支架(16)上设有与凹模镶块(10)相适配的凸模镶块(5),凹模镶块(10)上设有用于顶出下支架(16)的弹性顶出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下支架(16)摆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下支架(16)摆动,带动凸模镶块(5)与凹模镶块(10)闭合,完成压合动作,解决具有压合结构的钣金的模具的自动化生产问题,提高具有压合结构的钣金的模具的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21D37/10GK102847826SQ201210356319公开日2013年1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臂式压合机构,包括上压料芯(1)和上模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料芯(1)上设有固定凹槽(2),并设有上支架(3)装入所述固定凹槽(2)内,还包括下支架(16),所述下支架(16)与上支架(3)铰接;所述上压料芯(1)上设有凹模镶块(10),所述下支架(16)上设有与所述凹模镶块(10)相适配的凸模镶块(5);所述凹模镶块(10)上设有用于顶出所述下支架(16)的弹性顶出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支架(16)摆动的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亮田媛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