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815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测装置,用于探测待检测金属板的表面情况,该探测装置包含:传感器阵列,与所述传感器阵列通过电路连接的数据采集仪和激励电路,与所述数据采集仪通过电路连接的上位计算机;其中,所述传感器阵列包含激励线圈,以及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所述激励线圈周围的检测线圈;所述待检测金属板放置在所述传感器阵列下方,且每个检测线圈与所述待检测金属板之间高度间距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保证探测装置和待测金属板无接触、无损坏,并且能方便、快速、准确地探测出金属表面伤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金属表面伤痕探測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基于矩形铁芯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測装置,属于电磁传感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エ业的发展,对于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及精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金属材料的薄厚、表面缺陷伤痕、冶金状态及导电导磁性能的探测技术的成功开发是决定金属材料准确快速检测的前提条件。在已有的技术研究中,EIT (电阻抗成像)、ECT (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成像)、或ERT (电阻层析成像)等各种现有的电学层析成像技术,都无法实现对金属表面的非接触无创检測。而采用EMT (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的检测装置则控制方法复杂,且设备造价 昂贵,用于对金属表面伤痕进行探測成本较高,无法达到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提供ー种能够对金属表面伤痕实现非接触、无创检測,且检测方便、准确的探測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測装置,保证探测装置和待测金属板无接触、无损坏,并且能方便、快速、准确地探測出金属表面伤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測装置,用于探测待检测金属板的表面情況,该探测装置包含传感器阵列,与所述传感器阵列通过电路连接的数据采集仪和激励电路,与所述数据采集仪通过电路连接的上位计算机;其中,所述传感器阵列包含激励线圈,以及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所述激励线圈周围的检测线圈;所述待检测金属板放置在所述传感器阵列下方,且每个检测线圈与所述待检测金属板之间高度间距相同。所述传感器阵列为矩形铁芯传感器阵列,所述的激励线圈绕制在中间铁芯上;所述的若干检测线圈均匀绕制在位于激励线圈周围的矩形铁芯上。所述的若干检测线圈的线圈绕线直径、绕制匝数、绕制方式和绕制密度均彼此相同。所述检测线圈的线圈绕线直径为O. Imm IOmm ;绕制阻数为3 200。所述激励电路与所述激励线圈的接线端通过电路连接,对该激励线圈施加激励信号,使激励线圈通过待检测金属板在每个检测线圈上形成互感检测信号。 所述数据采集仪通过接ロ分别与每个检测线圈的接线端通过电路连接,接收在每个检测线圈上形成的互感检测信号,并将其传输至上位计算机中。所述上位计算机接收每个检测线圈与激励线圈之间通过待检测金属板产生的互感检测信号,并与预先存储在该上位计算机中的互感标定信号进行对比,通过互感值的变化判断待检测金属板表面是否存在伤痕。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測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检测方法简单快速,极具可行性,适用范围广。并且,本技术能够实现在不与待测金属板发生任何接触、并不对其造成任何损坏的前提下,仅通过直接检测位于传感器阵列下方的待测金属板与标定金属板之间的电感变化,即可快速方便的判断出金属板表面是否存在裂纹、杂物等伤痕,准确提供待测金属板表面情況。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中基于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传感器阵列的结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I 图2,详细说明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如图I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探測装置包含传感器阵列,与所述传感器阵列通过电路连接的数据采集仪40和激励电路60,与所述数据采集仪40通过电路连接的上位计算机50 ;其中,所述传感器阵列包含激励线圈20,以及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所述激励线圈20周围的检测线圈10。所述传感器阵列为矩形铁芯传感器阵列,所述的激励线圈20绕制在中间铁芯上,其接线端与所述激励电路60连接;所述的若干检测线圈10均匀绕制在位于激励线圈20周围的矩形铁芯上,该每个检测线圈10的接线端通过接ロ 30与所述数据采集仪40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阵列包含六个均匀绕制在位于激励线圈20周围的矩形铁芯上的检测线圈10。图2中分别显示在六个检测线圈10上的数字“ 1,2,3,4, 5,6”是对该六个检测线圈10的编号,以便于显示本实施例中检测线圈10的数量。所述的六个检测线圈10的线圈绕线直径、绕制匝数、绕制方式和绕制密度均彼此相同。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圈10的线圈绕线直径为O. Imm IOmm ;绕制匝数为3 200。 所述激励电路60对所述激励线圈20施加激励信号,使激励线圈20能通过放置在传感器阵列下方的待检测金属板,与每个检测线圈10之间产生互感值,并在每个检测线圈10上形成互感检测信号。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激励电路60采用的是数字频率合成器(DDS),其向所述激励线圈20施加的激励信号是由数字频率合成器以数控振荡器的方式产生频率、相位可控制的交流正弦信号。所述数据采集仪40通过接ロ 30分别接收在每个检测线圈10上形成的互感检测信号,并将该些互感检测信号传输至上位计算机50中。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ロ 30采用USB接ロ ;所述数据采集仪40采用的是多级増益放大电路,其能优化互感检测信号的提取质量,提高信噪比。所述上位计算机50接收每个检测线圈10与激励线圈20之间因待检测金属板而产生的互感检测信号,并与预先存储在该上位计算机50中的互感标定信号进行对比,通过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互感值的变化判断待检测金属板表面是否存在裂纹、杂物等伤痕,并通过图像重建显示金属板表面伤痕。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測装置,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体检测方法如下所述。步骤I、对于表面确定无伤痕的标定金属板,利用本技术的探測装置对其进行标定检测;具体包含以下步骤步骤I. I、将标定金属板放置在传感器阵列下方,并调整所述的六个检测线圈10,使每个检测线圈10距离其下方的标定金属板高度相同;步骤I. 2、使用激励电路60对激励线圈20施加激励信号,并使用数据采集仪40分别接收各个检测线圈10通过标定金属板与所述激励线圈20之间所产生的互感检测信号;步骤I. 3、所述数据采集仪40将上述检测接收到的互感检测信号传输至上位计算·机3中,作为标定值。步骤2、对于表面待检测的金属板,利用本技术的探測装置对其进行实时检测;其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I中所述的操作方法相同,具体包含以下步骤步骤2. I、将待检测金属板放置在传感器阵列下方,并调整所述的六个检测线圈10,使每个检测线圈10距离其下方的待检测金属板高度相同;步骤2. 2、使用激励电路60对激励线圈20施加激励信号,并使用数据采集仪40分别接收各个检测线圈10通过待检测金属板与所述激励线圈20之间所产生的互感检测信号;步骤2. 3、所述数据采集仪40将上述检测接收到的互感检测信号传输至上位计算机3中,作为测量值。步骤3、上位计算机3通过标定值与测量值之间的互感值的变化,判断待检测金属板表面是否存在裂纹、杂物等伤痕,并通过图像重建显示金属板表面伤痕。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測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成像检测技术相比,其检测装置结构简単,实用方便,检测方法简单快速,极具可行性,适用范围广。并且,本技术能够实现在不与检测目标(金属板表面)发生任何接触、并不对检测目标(金属板表面)造成任何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的金属表面伤痕探测装置,用于探测待检测金属板的表面情况,该探测装置包含:?传感器阵列,与所述传感器阵列通过电路连接的数据采集仪(40)和激励电路(60),与所述数据采集仪(40)通过电路连接的上位计算机(50);所述传感器阵列包含激励线圈(20),以及若干个均匀分布在所述激励线圈(20)周围的检测线圈(10);所述待检测金属板放置在所述传感器阵列下方,且每个检测线圈(10)与所述待检测金属板之间高度间距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阳尹武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