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747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框架,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散热器框架吸能效果差、压缩载荷低、安装不便等问题。本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上横梁包括呈管状的梁体和梁体两端的侧翼,梁体和两侧翼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缓冲吸能效果好、扭转刚度强、NVH性能优、碰撞安全性能高、安装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散热器框架
技术介绍
生命是美好的,每个人都只拥有一次生命。因此,安全成为了人类永恒的谈论话题,提高安全性成为人类不变的努力目的,特别是当今社会汽车的普及,车辆和交通的安全令人们尤为的关注。交通事故通常都以碰撞事故发生,提高车辆相关部位的抗碰撞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耐用性和乘员的安全性。散热器框架的上横梁的抗碰撞能力通常被人们所忽略,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专利散热器框架授权公告号CN201126328Y,一种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护板、右侧板、下护 板和左侧板,上护板、右侧板、下护板和左侧板一次顺序联接组成矩形结构,右侧板与中冷器联接的一侧设置有与中冷器联接孔区域,左侧板与中冷器联接的一侧设置有与散热带本体联接孔区域和与中冷器联接孔区域,与中冷器联接孔区域和设置有凸部;凸部的高度大于用于联接散热带本体的螺栓或螺母凸出的高度。常规的上横梁直接由一块板制成或者由内外两层板焊接而成,这样的结构吸能效果差、压缩载荷低且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散热器框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散热器框架抗碰撞能力更好。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包括呈管状的梁体和梁体两端的侧翼,所述的梁体和两侧翼连为一体。本散热器框架上横梁通过两侧翼能够固连到左立柱和右立柱上,上横梁梁体管状结构缓冲吸能效果好,扭转刚度高,碰撞安全性能高,且有利于其NVH性能。在上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梁体为钢管液压成形技术制成的钢管。此钢管具有重量轻、质量高、成本低及设计灵活的特点,可以在各个车型中类似功能的零部件处进行改进应用。在上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梁体横截面呈圆形。在上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梁体横截面呈多边形。管状梁体的横截面可以是多边形可以是圆形,从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到圆形,由于拐角弧度增加,应力集中减少,力的传递、能量的吸收效果会逐渐变好。在上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上横梁上端面有若干长条形凹槽。凹槽可以有效地提高上横梁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在上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两侧翼呈弯折状,所述的侧翼端部具有呈板状的连接部。弯折状的两侧翼能够更好的与左立柱和右立柱进行衔接,板状的连接部可以增大衔接部位的接触面,使上横梁与左立柱和右立柱的连接更为稳固。在上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上横梁的侧面具有便于框架安装的安装孔。在上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上横梁的底面具有便于框架安装的安装孔。在上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中,所述的上横梁的侧面和底面都具有便于框架安装的安装孔。上横梁的管状结构为散热器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安装孔,使安装孔的设置不再局限于上横梁的侧面,安装孔也可以设置在底面,方便了散热器的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横梁采用管状结构,具有缓冲吸能效果好、扭转刚度强、NVH性能优、碰撞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同时管状结构也使散热器的安装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图I是上横梁的正视图。图2是上横梁的俯视图。图3是上横梁的左视图。图中,I、上横梁;2、侧翼;3、梁体;4、凹槽;5、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一种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横梁I、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如图I、图2和图3所示,上横梁I包括两侧翼2和呈管状的梁体3。梁体3为钢管液压成形技术制成的钢管,其横截面呈圆形或多边形,梁体3上端面还有若干长条形凹槽4。两侧翼2呈弯折状,且侧翼2端部具有呈板状的同左立柱和右立柱相连接的连接部5。上横梁I的侧面或底面具有便于散热器框架安装的安装孔,安装孔也可以同时分布在上横梁I的侧面和底面。本散热器框架上横梁I通过两侧翼2能够固连到左立柱和右立柱上,上横梁I梁体3管状结构缓冲吸能效果好,扭转刚度高,碰撞安全性能高,且有利于其NVH性能,且安装孔设置灵活,为整个框架的安装提供了方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横梁(I)、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⑴包括呈管状的梁体⑶和梁体(3)两端的侧翼(2),所述的梁体(3)和两侧翼(2)连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体(3)为钢管液压成形技术制成的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体(3)横截面呈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体(3)横截面呈多边形。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I)上端面有若干长条形凹槽(4)。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侧翼(2)呈弯折状,所述的侧翼(2)端部具有呈板状的连接部(5)。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I)的侧面具有便于框架安装的安装孔。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I)的底面具有便于框架安装的安装孔。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散热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I)的侧面和底面都具有便于框架安装的安装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框架,属于汽车
它解决了现有散热器框架吸能效果差、压缩载荷低、安装不便等问题。本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上横梁包括呈管状的梁体和梁体两端的侧翼,梁体和两侧翼连为一体。本技术具有缓冲吸能效果好、扭转刚度强、NVH性能优、碰撞安全性能高、安装方便等优点。文档编号F28F9/007GK202630777SQ201220186450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孙风蔚, 陈杰龙, 金爱君, 李宏华, 李功赋, 吴成明,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框架,包括上横梁(1)、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1)包括呈管状的梁体(3)和梁体(3)两端的侧翼(2),所述的梁体(3)和两侧翼(2)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风蔚陈杰龙金爱君李宏华李功赋吴成明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