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6790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包括壳体轮座、轴及设置在轴右端并通过紧定螺母固定的内导轮,所述轴的左端设置第一轴承,在第一轴承与内导轮之间的轴上设置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与轴连接的隔套,第一轴承外侧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外设置轴套,第二轴承外侧设有定位套,所述轴套的右端部设有通过螺钉与轴套相连的具有密封套的透盖,在定位套与透盖之间形成密封腔,轴套的左端设置有通过螺钉与轴套连接的半透盖。将原来布置在内导轮轮体内的轴承布置在内导轮组件壳体内,避免轴承与渣水接触;增加多道密封材料确保不进水,不使轴承生锈卡涩;即使污水进入内导轮组件壳体内也会由下方的放水导流管将污水排走不会使其进入轴承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捞渣机,尤其涉及一种捞渣机专用的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
技术介绍
内导轮作为捞渣机的重要部件,内导轮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捞渣机的正常使用。因其直接浸泡在渣水中,水中的灰渣易将内导轮密封件损坏造成轴承进水生锈卡死,造成内导轮及链条磨损大,更换频率高。即使是内导轮设置轴封水系统,内导轮轴承密封形式为洁净密封水及润滑脂,连续且有一定压力的密封水可有效阻挡仓内渣水进入轴承室,问题仍然未完全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承使用寿命长,密封性能高、便于观察到内导轮是否转动,且便于处理检修的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包括壳体轮座、轴及设置在轴右端并通过紧定螺母固定的内导轮,所述轴的左端设置第一轴承,在第一轴承与内导轮之间的轴上设置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与轴连接的隔套,第一轴承外侧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外设置轴套,第二轴承外侧设有定位套,所述轴套的右端部设有通过螺钉与轴套相连的具有密封套的透盖,在定位套与透盖之间形成密封腔,轴套的左端设置有通过螺钉与轴套连接的半透盖。上述的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所述定位套内设有密封件,在定位套与透盖之间通过螺钉设置有将所述透盖内的密封套密封固定的压板,所述压板外设有与定位套外侧相连接的定位圈。上述的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所述半透盖上设置压板,在压板上设置有观察孔。上述的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所述轴套上设有与壳体轮座内的密封腔相连的通孔,在轴套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的导流管。本技术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的优点是I.将原来布置在内导轮轮体内的轴承布置在内导轮组件壳体内,避免轴承与渣水接触。2.增加多道密封材料确保不进水,不使轴承生锈卡涩。3.在前几道密封损坏的情况下,即使污水进入内导轮组件壳体内也会由下方的放水导流管将污水排走不会使其进入轴承内。4.增加观察视窗,可以观察内导轮运行情况是否堵转。5.内导轮组件在组装完毕后充满润滑脂。6.内导轮组件通过螺栓连接到壳体轮座上,需要更换或维修时将螺栓打开直接将内导轮组件侧翻到壳体外进行,安全快捷。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I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I、2、3所示,一种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包括壳体轮座I、轴2及设置在轴2的右端并通过紧定螺母3固定的内导轮4,在轴2的左端设置第一轴承5,在第一轴承5与内导轮4之间的轴上设置第二轴承6,在第一轴承5与第二轴承6之间设有与轴I连接的隔套7,第一轴承5的外侧通过螺母8与轴I固定,在第一轴承5与第二轴承6外设置轴套9,为提高紧凑性,在隔套7外还设置第二隔套10,在螺母8与第一轴承5之间设置第三隔套101在第二轴承6的外侧设有定位套12,在轴套9的右端部设有通过螺钉与轴套9相连的具有密封套13的透盖14,在定位套12与透盖14之间形成密封腔15,轴套9的左端通过螺钉设置有与轴套9连接的半透盖16,在半透盖16上设置压板17,在压板17上设置有观察孔18。为提高密封效果,在定位套12内设有密封件121,在定位套12与透盖14之间通过螺钉设置有将透盖14内的密封套13密封固定的压板21,在压板21外设有与定位套12外侧相连接的定位圈22。轴套9上设有与壳体轮座I内的密封腔15相连的通孔19,在轴套9上设有与该通孔19相连的导流管20。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包括壳体轮座、轴及设置在轴右端并通过紧定螺母固定的内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的左端设置第一轴承,在第一轴承与内导轮之间的轴上设置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与轴连接的隔套,第一轴承外侧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外设置轴套,第二轴承外侧设有定位套,所述轴套的右端部设有通过螺钉与轴套相连的具有密封套的透盖,在定位套与透盖之间形成密封腔,轴套的左端设置有通过螺钉与轴套连接的半透盖。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套内设有密封件,在定位套与透盖之间通过螺钉设置有将所述透盖内的密封套密封固定的压板,所述压板外设有与定位套外侧相连接的定位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半透盖上设置压板,在压板上设置有观察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其特征是所述轴套上设有与壳体轮座内的密封腔相连的通孔,在轴套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连的导流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包括壳体轮座、轴及设置在轴右端并通过紧定螺母固定的内导轮,所述轴的左端设置第一轴承,在第一轴承与内导轮之间的轴上设置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与轴连接的隔套,第一轴承外侧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外设置轴套,第二轴承外侧设有定位套,所述轴套的右端部设有通过螺钉与轴套相连的具有密封套的透盖,在定位套与透盖之间形成密封腔,轴套的左端设置有通过螺钉与轴套连接的半透盖。将原来布置在内导轮轮体内的轴承布置在内导轮组件壳体内,避免轴承与渣水接触;增加多道密封材料确保不进水,不使轴承生锈卡涩;即使污水进入内导轮组件壳体内也会由下方的放水导流管将污水排走不会使其进入轴承内。文档编号F16N1/00GK202630083SQ20122029335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白汝春 申请人:青岛奥利斯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外置侧翻导流式内导轮总成,包括壳体轮座、轴及设置在轴右端并通过紧定螺母固定的内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的左端设置第一轴承,在第一轴承与内导轮之间的轴上设置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设有与轴连接的隔套,第一轴承外侧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外设置轴套,第二轴承外侧设有定位套,所述轴套的右端部设有通过螺钉与轴套相连的具有密封套的透盖,在定位套与透盖之间形成密封腔,轴套的左端设置有通过螺钉与轴套连接的半透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汝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奥利斯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