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机动车灯泡,包括灯架座与内置有灯丝的玻璃泡壳,其特点在于所述玻璃泡壳顶部设有防眩顶盖,且在玻璃泡壳一侧还设置有固定杆,该固定杆一端与防眩顶盖相固接,该固定杆另一端与灯架座相固接。通过采用玻璃泡壳上设有防眩顶盖的结构,使本产品具有防眩目功能,有利于提高机动车的行车安全,使机动车行车更为安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灯泡。
技术介绍
机动车灯泡对驾驶员来说,在夜晚行驶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照明作用。但目前所用的机动车灯由于没有防眩目功能,使得灯泡会直接发射出的刺眼照明光线,而这种刺眼照明光线会直接影响到从对面行走来的其它车辆和行人的视线,从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另外,目前机动车灯泡的灯丝,主要采用较粗的钥丝作为灯丝在玻璃泡壳中支撑固定部件,以使灯丝能够矗立地安装于玻璃泡壳中。这种结构的机动车灯泡在组装时,首先,必须预先采用钥丝制作出灯丝架,然后再将细小的灯丝固焊在灯丝架,最后再将灯丝架 固定于玻璃泡壳中。然而,由于灯丝是非常细小的零部件,要将一根根细小的灯丝固焊在灯丝架上,不仅装配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效率非常低,而且固焊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目前这种结构的机动车灯泡还存在装配结构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质量较差等问题。介于目前机动车灯还存在的上述不足,因而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眩目功能,有利于提高机动车的行车安全,且结构简单、实现容易的机动车灯泡;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利于简化产品的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装配品质,生产成本低的机动车灯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机动车灯泡,包括灯架座与内置有灯丝的玻璃泡壳,其特点在于所述玻璃泡壳顶部设有防眩顶盖,且在玻璃泡壳一侧还设置有固定杆,该固定杆一端与防眩顶盖相固接,该固定杆另一端与灯架座相固接。其中,上述防眩顶盖由主盖体、套装部及固定耳构成,上述玻璃泡壳顶部做出有圆柱状套接部,该防眩顶盖通过其套装部与圆柱状套接部相套装而实现与玻璃泡壳顶部相连接;该防眩顶盖的固定耳与固定杆一端相固接。为了实现本技术的进一步目的,上述玻璃泡壳下部分别做出有灯丝夹持部与插装部,上述灯丝的二端分别做出有灯丝引脚,该灯丝通过其灯丝引脚被置于灯丝夹持部中而实现安装于玻璃泡壳内腔中;所述玻璃泡壳的插装部插装于灯架座的顶部。其中,上述玻璃泡壳中设有二条呈竖向设置的灯丝,以及在玻璃泡壳的插装部中还分别设有三片钥片,所述二条灯丝的其中一端灯丝引脚相绞合一起,并一起穿过灯丝夹持部,且与插装部中的其中一片钥片相焊接一起;该二条灯丝的另外一端灯丝引脚分别穿过灯丝夹持部,且分别与插装部中的另外二片钥片相焊接一起。本技术的技术效果(I)由于采用玻璃泡壳上设有防眩顶盖的结构,使本产品具有防眩目功能,有利于提高机动车的行车安全,使机动车行车更为安全。(2)由于采用在玻璃泡壳上做出有灯丝夹持部、以及将灯丝的引脚置于灯丝夹持部中来实现灯丝矗立安装在玻璃泡壳中的结构,这样不仅简化了产品的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装配品质,而且还减少了钥丝材料的使用,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使本产品结构与以往产品相比,得到了进一步地简单化。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装好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玻璃泡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玻璃泡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与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机动车灯泡,包括灯架座I与内置有灯丝3的玻璃泡壳2。为了实现本实和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又如图I所不,所述玻璃泡壳2顶部设有防眩顶盖4,且在玻璃泡壳2 —侧还设置有固定杆5,该固定杆5 一端与防眩顶盖4相固接,该固定杆5另一端与灯架座I相固接。通过该防眩目顶盖4,使本技术具有了防眩目功能,有利于提高机动车的行车安全,使机动车行车更为安全。为了防眩顶盖4更为简单、可靠地安装在玻璃泡壳2的顶部,如图I、图2与图3所示,所述防眩顶盖4由主盖体41、套装部42及固定耳43构成,所述玻璃泡壳2顶部做出有圆柱状套接部21,该防眩顶盖4通过其套装部42与圆柱状套接部21相套装而实现与玻璃泡壳2顶部相连接;该防眩顶盖4的固定耳43与固定杆5 —端相固接。此外,为了使固定杆5的底部便于与灯架座I连接,如图I所示,在灯架座I上还设有连接部6,所述固定杆5另一端与连接部6相固接。为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本技术所述玻璃泡壳2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构造。如图I、图2、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将玻璃泡壳2上部做成为锥形状,使整个灯泡的泡壳大体上成锥形状构造。而所述圆柱状套接部21则相对应地设置在玻璃泡壳2的锥顶上。为了实现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如图I、图2、图4、图5所示,所述玻璃泡壳2下部分别做出有灯丝夹持部22与插装部23,该灯丝夹持部22与插装部23是采用玻璃压封工艺在玻璃泡壳2下部直接压封而成,从而在玻璃泡壳2下部形成上、下二级的封装结构。所述灯丝3的二端分别做出有灯丝引脚31,该灯丝3通过其灯丝引脚31被置于灯丝夹持部22中而实现安装于玻璃泡壳2内腔中;所述玻璃泡壳2的插装部23插装于灯架座I的顶部。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简化了产品的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装配品质,而且还减少了钥丝材料的使用,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使本产品结构与以往产品相比,得到了进一步地简单化。此外,为了满足机动车照明亮度的需要,又如图I、图2、图4、图5所示,一般采用在玻璃泡壳2中设有二条呈竖向设置的灯丝3,以及在玻璃泡壳2的插装部23中还分别设有三片钥片7,以便与灯丝引脚31的连接。具体是这样的,所述二条灯丝3的其中一端灯丝引脚31相绞合一起,并一起穿过灯丝夹持部22,且与插装部23中的其中一片钥片7相焊接一起;该二条灯丝3的另外一端灯丝引脚31分别穿过灯丝夹持部22,且分别与插装部23中的另外二片钥片7相焊接一起。二条灯丝3大体上呈一把刀形状安装于玻璃泡壳2中。另 夕卜,同以往现有产品一样,在各钥片7的底部还相应地分别连接有接线脚8,以使钥片7通过接线脚8能够方便地与灯架座I相电连接。权利要求1.ー种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机动车灯泡,包括灯架座(I)与内置有灯丝(3)的玻璃泡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泡壳(2)顶部设有防眩顶盖(4),且在玻璃泡壳(2) —侧还设置有固定杆(5),该固定杆(5) —端与防眩顶盖(4)相固接,该固定杆(5)另一端与灯架座(I)相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机动车灯泡,其特征在于上述防眩顶盖(4)由主盖体(41)、套装部(42)及固定耳(43)构成,上述玻璃泡壳(2)顶部做出有圆柱状套接部(21),该防眩顶盖(4)通过其套装部(42)与圆柱状套接部(21)相套装而实现与玻璃泡壳(2)顶部相连接;该防眩顶盖(4)的固定耳(43)与固定杆(5) —端相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机动车灯泡,其特征在干上述灯架座(I)上还设有连接部出),上述固定杆(5)另一端与连接部(6)相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机动车灯泡,其特征在于上述玻璃泡壳(2)上部做成为锥形状,上述圆柱状套接部(21)设置在玻璃泡壳(2)的锥顶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机动车灯泡,其特征在于上述玻璃泡壳(2)下部分别做出有灯丝夹持部(22)与插装部(23),上述灯丝(3)的ニ端分别做出有灯丝引脚(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机动车灯泡,包括灯架座(1)与内置有灯丝(3)的玻璃泡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泡壳(2)顶部设有防眩顶盖(4),且在玻璃泡壳(2)一侧还设置有固定杆(5),该固定杆(5)一端与防眩顶盖(4)相固接,该固定杆(5)另一端与灯架座(1)相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尚林,
申请(专利权)人:傅尚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