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路桩,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式路桩。
技术介绍
低成本,具有可重复利用性的建筑施工材料,一直以来是建筑领域研究的方向。在现有的路政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起到美化环境,且起到对道路进行分割的路桩,多为圆柱式路桩,且在现有的路面上切割一个洞,然后将路桩埋于洞内,并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现有的固定安装方法虽然很结实,但是,随着日益变化的交通状况,对路桩的位置需要经常的调整,而由于传统的方法将路桩与路面已经浇筑为一体,不易拆除,即便拆除下来,也不适合二次利用,进而增加了建筑成本,对建筑材料也造成了浪费。 因此,提供一种具有可移动性,且安装、拆装方便的新型路桩,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安装、拆除方便,并且能够多次重复利用的新型可移动式路桩。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可移动式路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在桩体I的下端桩体壁上设置有外置螺纹,且用于固定桩体I下端桩体的路基2的固定洞内设置有内置螺纹的固定座3。积极有益处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桩体便于安装、拆卸,具有多次重复利用性,减低了建筑成本,也节约了建筑材料。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桩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为粧体I、路基2、固定座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可移动式路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在桩体I的下端桩体壁上设置有外置螺纹,且用于固定桩体I下端桩体的路基2的固定洞内设置有内置螺纹的固定座3,如图I所示。使用时,在路基2上开有固定路桩的洞,且洞内固定有内置螺纹的固定座3,在桩体 ...
【技术保护点】
可移动式路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在桩体(1)的下端桩体壁上设置有外置螺纹,且用于固定桩体(1)下端桩体的路基(2)的固定洞内设置有内置螺纹的固定座(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亚召,李永辉,徐红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