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卸料不粘底的矿车。属于矿山轨道运输设备。其结构由车架(1),行动轮(2),车箱和车箱定位挡件所组成;车箱底板(3)与车架(1)固定连接;车箱的两侧板和前、后端板整体构成一个箱筒体部分(4),在箱筒体部分(4)的前、后端板上分别焊有吊耳(5);上述的箱筒体部分(4)与车箱底板(3)之间通过阴阳榫配合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卸料时,不需要人工用铁锤打击矿车底部清理,不损坏矿车,省时,劳动强度小,安全;运输效率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山轨道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卸料不粘底的矿车。
技术介绍
矿车是矿山轨道运输主要设备,矿车分为侧卸式、底卸式和固定式等矿车,其中固定式矿车载重量大,要采用翻车机卸载物料,这种矿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物料粘底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矿车物料粘底的原因,就是矿车内的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受颠簸振动力影响,底部物料相挤压实,造成占车箱容积约30 %以上的物料粘贴在车箱底部无法卸载,并且清除困难,随矿车往返运输,这样降低运输效率,浪费能量,且缩减矿车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严重的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矿车粘底现象,目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人工用铁锤打击矿车底部清理法,这一方法费时,劳动强度大,且损坏矿车;二是机械振动法,这一方法耗能大,噪声大,效果差,严重损坏矿车;三是利用高压水或高压风射流清理,这一方法耗能大,高压射流易使物料飞扬,威胁人员安全;四是电渗法,这一方法耗电大,效率低;五是1991年I月16日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9371U,所公开的一种底开式不粘底矿车,由车架,行动轮,车箱,活动底板,专用折页所组成,将普通矿车的弧型车底改为平底活动式,在车箱底部设置两块活动底板,当矿车进入翻车机翻转180度时,活动底板靠自重打开,将车箱底积存的物料震动掉,当翻车机转动完毕复位时,活动底板靠自重闭合。这种矿车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复位闭合,造成严重漏矿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卸料不粘底的矿车。使用该矿车,不需要人工用铁锤打击矿车底部清理,不损坏矿车,省时,劳动强度小,安全;运输效率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卸料不粘底的矿车,由车架,行动轮,车箱和车箱定位挡件所组成;车箱底板与车架固定连接;车箱的两侧板和前、后端板整体构成一个箱筒体部分,在箱筒体部分的前、后端板上分别焊有吊耳;上述的箱筒体部分与车箱底板之间通过阴阳榫配合接触连接;所述的阴阳榫是车箱底板的四边的边沿处设有阳榫,箱筒体部分的底部与之对应接触处有阴榫;所述的车箱定位件在车箱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每套定位件包括一块竖立的槽钢和一个导向板,竖立的槽钢设置在紧靠车箱端的车架位置上;导向板焊接在对应车箱端的端板上,并且在箱筒体部分与车箱底板配合接触连接后,导向板插入对应端的竖立的槽钢内。为了防止物料泄漏,上述箱筒体部分的底部的阴榫内有柔性填充材料。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一、矿车底不粘积存物料,提高了矿车的使用效率。其二、卸载不需要人工用铁锤打击矿车底部,不损坏矿车,省时,劳动强度小,对操作人员安全。其三、本技术外型与普通矿车一样,外型尺寸相同,除安装起重设备外,不需增加其他专用设施,容易与现有辅助设备兼容;可以实现对已有设备进行逐批或逐台更新改造,减轻矿山企业技改资金的占用压力。附图说明 图I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横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I的卸载不意图。附图上的标记为1车架;2行动轮;3车箱底板;4箱筒体部分;5吊耳;6阳榫;7阴榫;8竖立的槽钢;9导向板;10柔性填充材料;11起重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卸料不粘底的矿车,由车架1,行动轮2,车箱和车箱定位挡件所组成;车箱底板3与车架I固定连接;车箱的两侧板和前、后端板整体构成一个箱筒体部分4,在箱筒体部分4的前、后端板上分别焊有吊耳5 ;上述的箱筒体部分4与车箱底板3之间通过阴阳榫配合接触连接;所述的阴阳榫是车箱底板3的四边的边沿处设有阳榫6,箱筒体部分4的底部与之对应接触处有阴榫7 ;所述的车箱定位件在车箱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每套定位件包括一块竖立的槽钢(8)和一个导向板(9),竖立的槽钢(8)设置在紧靠车箱端的车架(I)位置上,该竖立的槽钢(8)是一个限位件;导向板(9)焊接在对应车箱端的端板上,并且在箱筒体部分(4)与车箱底板(3)配合接触连接后,导向板插入对应端的竖立的槽钢(8)内,达到车箱前后左右定位。为了防止物料泄漏,上述箱筒体部分4的底部的阴榫7内有柔性填充材料10。为了更好地防止矿车物料粘底,上述箱筒体部分4的底部加装至少一根横跨两侧板或两端板的钢丝绳。使用本技术运输物料时,箱筒体部分4与车箱底板3之间通过阴阳榫配合接触密封连接成车箱,物料装入车箱内。本技术进入翻车机卸载点定位后,先用起重设备11将箱筒体部分4吊离车箱底板3,大部分物料从本技术两边塌落卸载。钢丝绳还破坏残留在车箱底板3上物料的粘结性。残留在车箱底板3上的物料通过翻车机卸载干净,翻车机回位后,起重设备11又将箱筒体部分4吊回车箱底板3上。完成运输卸载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卸料不粘底的矿车,由车架(I),行动轮(2),车箱和车箱定位件所组成;其特征是车箱底板(3)与车架(I)固定连接;车箱的两侧板和前、后端板整体构成一个箱筒体部分(4),在箱筒体部分(4)的前、后端板上分别焊有吊耳(5);上述的箱筒体部分(4)与车箱底板(3)之间通过阴阳榫配合接触连接;所述的阴阳榫是车箱底板(3)的四边的边沿处设有阳榫出),箱筒体部分(4)的底部与之对应接触处有阴榫(7);所述的车箱定位件在车箱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每套定位件包括一块竖立的槽钢(8)和一个导向板(9),竖立的槽钢(8)设置在紧靠车箱端的车架(I)位置上;导向板(9)焊接在对应车箱端的端板上,并且在箱筒体部分(4)与车箱底板(3)配合接触连接后,导向板插入对应端的竖立的槽钢(8)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卸料不粘底的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筒体部分(4)的底部的阴榫(7)内有柔性填充材料(10)。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卸料不粘底的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筒体部分(4)的底部加装至少一根横跨两侧板或两端板的钢丝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卸料不粘底的矿车。属于矿山轨道运输设备。其结构由车架(1),行动轮(2),车箱和车箱定位挡件所组成;车箱底板(3)与车架(1)固定连接;车箱的两侧板和前、后端板整体构成一个箱筒体部分(4),在箱筒体部分(4)的前、后端板上分别焊有吊耳(5);上述的箱筒体部分(4)与车箱底板(3)之间通过阴阳榫配合接触连接;本技术卸料时,不需要人工用铁锤打击矿车底部清理,不损坏矿车,省时,劳动强度小,安全;运输效率高。文档编号B61D11/02GK202624221SQ20122030337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6日专利技术者贺良才 申请人:贺良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卸料不粘底的矿车,由车架(1),行动轮(2),车箱和车箱定位件所组成;其特征是:车箱底板(3)与车架(1)固定连接;车箱的两侧板和前、后端板整体构成一个箱筒体部分(4),在箱筒体部分(4)的前、后端板上分别焊有吊耳(5);上述的箱筒体部分(4)与车箱底板(3)之间通过阴阳榫配合接触连接;所述的阴阳榫是车箱底板(3)的四边的边沿处设有阳榫(6),箱筒体部分(4)的底部与之对应接触处有阴榫(7);所述的车箱定位件在车箱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每套定位件包括一块竖立的槽钢(8)和一个导向板(9),竖立的槽钢(8)设置在紧靠车箱端的车架(1)位置上;导向板(9)焊接在对应车箱端的端板上,并且在箱筒体部分(4)与车箱底板(3)配合接触连接后,导向板插入对应端的竖立的槽钢(8)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良才,
申请(专利权)人:贺良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