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忠亮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自动精确校准的冲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9616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0:28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自动精确校准的冲床模具,涉及到柔性电路板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及冲孔的冲床模具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电路板冲床模具放料定位存在的不足,包括有上模、下模及垂直移动上模的升降导向机构;所述的上模底面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固定板层、弹力层及压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层上设向下垂直伸出压板层的引导定位针;所述的弹力层和压板层上分别设有与引导定位针对应的通孔。上模上设引导定位针,在上模下落过程中对传入到下模上的柔性电路板进行精确校正定位,由于下模上无定位装置,上模与下模分离出较低的高度后,就可以柔性电路板插入其中,甚至可以实现连续自动供料,提升了供料效率,避免事故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柔性电路板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及冲孔的冲床模具
技术背景 目前,柔性电路板的冲床模具一般是在下模上设定位装置,在上模与下模分离开之后,通过人工或机械臂将设有定位孔的电路板放入到下模上,将电路板上的定位孔套在下模上的定位装置上,从而达到定位的目的。由于上述的现有这种放料方式是通人工或机械臂进行放料的,在放料前需要将上模与下模分离出足够的空间,为了分离出足够的空间,目前的实现方式是通过提升上模的高度或是将下模分离后水平移出放料;而提升上模高度进行放料就可能存在误操作过程中夹到操作者的手,发生安全事故;而水平移出下模存在模具损耗严重,尤其是导向机构。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在制作电路之前,需要将对其进行精确定位,而定位的方式是通过在柔性电路板制作完成后在柔性电路板两侧边位置冲出定位孔,通过定位孔进行定位。由于柔性电路板质软,存在弹性伸缩,在冲压定位孔的过程中,即便步进电机控制精确,但冲压出的定位孔间距也不一定相同,从而导致制作电路过程中存在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路板冲床模具放料定位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柔性电路板的自动精确校准的冲床模具。为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柔性电路板的自动精确校准的冲床模具,包括有上模、下模及垂直移动上模的升降导向机构;所述的上模底面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固定板层、弹力层及压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层上设向下垂直伸出压板层的引导定位针;所述的弹力层和压板层上分别设有与引导定位针对应的通孔。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有所述的垂直移动上模的升降导向机构包括有连接上模与下模的导柱,以及控制上模沿导柱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固定板层上位于引导定位针的正前方和正后方同等距离的位置各设有一枚预冲针和主冲针;所述的弹力层和压板层上分别设有与预冲针和主冲针对应的通孔;所述的预冲针的直径与引导定位针直径相同,且小于主冲针直径;在在弹力层压缩之前,所述主冲针和预冲针的针头置于弹力层中的对应通孔中。所述的引导定位针、预冲针及主冲针分别包括有用于对柔性电路板左侧进行校准冲孔的左引导定位针和右引导定位针、左预冲针和右预冲针、左主冲针和右主冲针。所述的固定板层的上层还设有底板层。所述的引导定位针、预冲针及主冲针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结构或者是多边形结构。当所述的引导定位针、预冲针及主冲针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时,引导定位针的针头为圆锥形或圆台形。当所述的引导定位针、预冲针及主冲针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时,引导定位针的针头为棱锥形或棱台形。所述的垂直移动上模的升降导向机构包括有连接上模与下模的四根导柱;所述的控制上模沿导柱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包括有与四根导柱顶部固定连接的顶板,四角套接在四根导柱上的升降平台,以及设于顶板与升降平台之间的油缸;所述的上模设于升降平台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上模上设引导定位针,在上模下落过程中对传入到下模上的柔性电路板进行精确校正定位,由于下模上无定位装置,上模与下模分离出较低的高度后,就可以柔性电路板插入其中,甚至可以实现连续自动供料,提升了供料效率,避免事故发生。另外,在上模底部再增加预冲针和主冲针可以对柔性电路板进行连续冲孔作业时,在柔性电路上连续冲出若干间距相同的定位孔,预冲针首先主冲针前方两个定位孔间距的位置冲出一个相对较小的初步定位孔,柔性电路板随步进电机的驱动下将移动一个定位孔间距的距离,引导定位针锥形针头插入到初步定位孔的过程中,柔性电路板随锥形针头的侧壁面而自动精确校准,在自动精确校准完成后,主冲针下方对应的上一轮冲出的初步定位孔被主冲针扩大,形成最终的定位孔,本技术不仅保证了所有定位孔间距一致,而且,保证了定位过程中引导定位针不会对最终的定位孔产生破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用作冲定位孔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作冲定位孔时上模结构底部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作冲定位孔时的预冲针、引导定位针及主冲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仅作冲床模具定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参照图I至图4中所示,参照图I和图2中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上模I、下模2及垂直移动上模的升降导向机构3。参照图I和图3中所示,所述的上模I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底板层14、固定板层15、弹力层16及压板层17 ;所述的固定板层15上垂直固定安装有向下伸出的一组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进行冲孔的主冲针11,在主冲针11的前方位于一个冲孔间距的位置设有一组引导定位针12,在引导定位针12的前方位于一个冲孔间距的位置还设有一组预冲针13 ;为了方便主冲针11、引导定位针12及预冲针13的组装连接,在固定板层15上设有供冲针11、引导定位针12及预冲针13插入固定的通孔,底板层14设于固定板层15上层是为了避免主冲针11、引导定位针12及预冲针13在受力时向上退出。所述的弹力层16和压板层17上分别设有与主冲针11、引导定位针12及预冲针13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引导定位针12的长度大于主冲针11,引导定位针12的针头部露出在压板层17的外部,引导定位针12的针头121为锥形结构,预冲针13的长度小于引导定位针12,引导定位针12和预冲针13直径相同,且小于主冲针11 ;在弹力层16压缩之前,所述主冲针11和预冲针13的针头置于弹力层16中的对应通孔中,设弹力层16和压板层17的目是为了在主冲针11和预冲针13冲压之前将柔性电路板4夹紧固定,避免冲压过程中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冲针11、弓丨导定位针12和预冲针13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结构,引导定位针12的针头121就为圆锥形或圆台形;主冲针11、引导定位针12和预冲针13的横截面还可以均为多边形结构,引导定位针12的针头121就为四棱锥形或四棱台形。参照图2和图4中所示,为了能够同时对柔性电路板4左、右两侧进行冲孔操作,主冲针11包括有用于对柔性电路板4左侧进行冲孔的左主冲针111和用于对柔性电路板4右侧进行冲孔的右主冲针112。当主冲针11包括有左主冲针111和右主冲针112时,弓丨导定位针12包括有与左主冲针111或右主冲针112对应的左引导定位针121和右引导定 位针122,预冲针13包括有与左主冲针111或右主冲针112对应的左预冲针131和右预冲针 132。参照图I和图2中所示,升降导向机构3包括有四根支撑导向杆31、顶板32、油缸33及升降平台34。所述的四根支撑导向杆31支撑连接顶板32的四角位置,升降平台34四角套接在四根支撑导向杆31上,油缸33连接在顶板32与升降平台34之间,上模I设于升降平台底面。参照图3和图4中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对柔性电路板4连续冲孔作业时,主冲针11、引导定位针12、预冲针13同步上下移动,开机初始状态下,柔性电路板4进入预冲针13的下方,当上模I第一次下落时,预冲针13在柔性电路板4上冲出孔径相对较小的初步定位孔,主冲针11和引导定位针12冲空或冲出无效孔;当上模I上升后,柔性电路板4在步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自动精确校准的冲床模具,包括有上模、下模及垂直移动上模的升降导向机构;所述的上模底面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固定板层、弹力层及压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层上设向下垂直伸出压板层的引导定位针;所述的弹力层和压板层上分别设有与引导定位针对应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亮
申请(专利权)人:何忠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