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震阳专利>正文

一种气动工具的冲击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945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0:13
一种气动工具的冲击架,包括:一第一架壁;一第二架壁,与该第一架壁间隔;一第一连壁,连接该第一架壁及该第二架壁,并具有一连接部,以及一个自该连接部一体突出的限转突部;一第二连壁,连接该第一架壁及该第二架壁,并与该第一架壁、该第二架壁及该第一连壁共同界定出一冲击空间,该第一连壁的限摆突部是往该冲击空间突出;及一销孔,位在该第一连壁的相反侧,并穿过第一架壁且往该第二连壁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制造容易、制造成本低,还可因为钻孔深度浅而提高加工的精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
技术介绍
参阅图1、2,现有气动工具的冲击装置I是被图中未示出之一转子驱动,并且带动一工具轴(图未示)旋转作工,所述冲击装置I包含一冲击 架11、两个冲击块12、两个等长并将该冲击块12以可枢摆方式架设在该冲击架11上的插销13,以及一个受到该冲击块12中的其中之一冲击而可正转及反转的冲击杆14。该冲击架11包括两片左右平行的架壁111、两个连接在该架壁111之间的连壁112,以及一个介于该架壁111及该连壁112之间的冲击空间113,所述架壁111中的其中之一具有一供该冲击杆14穿入的贯孔114,另一架壁111具有一个供转子(图未示)卡合地插设的卡掣孔115,而该冲击块12是可枢摆地安装在该冲击空间113内。又现有冲击架11还包括两个贯穿该架壁111及其中一个连接壁112的销孔10,每个销孔10都具有两个分别对应该架壁111的封闭孔部101,以及一个对应该连接壁112并与该冲击空间113相通的开放孔部102。现有冲击架11在制造时,首先铸造成型一个基架19,该基架19具有两个基架壁191,以及两个连接在该基架壁191之间的基连壁192,该基架壁191中的其中之一具有该贯孔114,另一个基架壁191具有一个卡掣原孔193。现有冲击架11为了制造该销孔10,在铸造形成该基架19时,所述基架19的基连壁192的厚度大于即将成型的销孔10的直径。之后以深孔加工形成两个贯穿该基架壁191及基连壁192的封闭孔194,之后以切削技术磨切该基连壁192而扩大该冲击空间113的宽度,当该冲击空间113与封闭孔194贯穿,且在该卡掣原孔193处车制凹沟以形成该卡掣孔115时,即完成该冲击架11的加工,因此,现有冲击装置I的冲击架11在加工时需要经过铸造、深加工及切削等步骤。现有冲击装置I的冲击架11在加工时,必需先在基架19上形成该厚度大于销孔10的孔径的基连壁192,然后以深孔加工形成封闭孔194后,再以切削技术磨切出销孔10的开放孔部102,其原因在于该冲击架11的冲击空间113内需要设置该冲击块12,故该冲击架11的冲击空间13大约是冲击块12厚度的两倍,即该销孔10的深度为该架壁111及该冲击块12厚度的总和,加工时必需使用深孔加工,但深孔加工使用的钻头如果在钻设过程遇到不同的阻力时,容易产生偏移以及加工精度变差等等问题,故现有冲击架11在制造时,需要先在铸造形成的基架19上预留厚度,使钻头可以平均的钻过实心的基连壁192及基架壁191,以形成该封闭孔194,再以切削加工将该基连壁192上多余的壁厚切除,以形成该销孔10的开放孔部102。前述因为冲击架11构造限制所产生的加工步骤不仅麻烦、钻头磨损率高、制造成本高,而且在进行深孔加工时也容易产生精度较差的问题,影响冲击装置I的运转效能及扭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冲击装置,使其制造容易、制造成本低、并具有较佳的加工精度。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动工具的冲击架,包括一第一架壁;一第二架壁,与该第一架壁间隔;一第一连壁,连接该第一架壁及该第二架壁,并具有一连接部,以及一个自该连接部一体突出的限转突部;一第二连壁,连接该第一架壁及该第二架壁,并与该第一架壁、该第二架壁及该第一连壁共同界定出一冲击空间,该第一连壁的限摆突部是往该冲击空间突出;及一销孔,位在该第一连壁的相反侧,并穿过第一架壁且往该第二连壁方向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该冲击架的第一连壁上一体成型的限摆突部,同时在该第一连壁的相反侧设置穿过该第一架壁并往该第二连壁延伸的销孔,可以利用简单且单次的钻孔加工完成该冲击架的制造,因此本技术不仅制造容易、制造成本低,还可因为钻孔深度浅而提高加工的精度。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冲击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现有冲击装置的冲击架的制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冲击架第一较佳实施例与其他构件相对关系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第一较佳实施例一的制造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线5-5所取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冲击架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6中线7-7所取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冲击架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8中线9-9所取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冲击架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10中线11-11所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阅图3、4、5,冲击架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系与一冲击块3、一插销4及一冲击杆5组合形成气动工具之一冲击装置,该冲击块3是籍该插销4可枢摆地安装在该冲击架2内,其具有两个平行的端面31、一个贯穿该端面31的冲击孔32、一个贯穿该端面31的限摆凹槽33,以及一个贯穿该端面31的枢摆凹槽34,该限摆凹槽33及枢摆凹槽34位于相反侧。所述冲击杆5是可转动地插设在该冲击架2上,并包括一个对应该冲击块3的冲击孔32的冲击突部51,由于该冲击杆5及冲击块3的结构及作动方式与本技术改进的重点无关,不再详述。本实施例的冲击架2包括一第一架壁21、一与该第一架壁21平行间隔的第二架壁22、一个连接在该第一架壁21及第二架壁22之间的第一连壁23、一个连接在该第一架壁21及第二架壁22之间的第二连壁24,以及一个由第一架壁21、第二架壁22、第一连壁23及第二连壁24界定而成的冲击空间25。该第一架壁21具有一个圆形的贯孔211,而该第二架壁22具有一个与该贯孔211轴向对应的卡掣孔221,本实施例的第一连壁23具有一个与外侧的连接部231,以及一个由该连接部231往该冲击空间25 —体突出的限摆突部232。又该冲击架2还包含一位在该第一连壁23相反侧的销孔26,该销孔26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一架壁21的第一封孔部261,以及一个与该冲击空间25相通并对应该第二连壁24的开放部262,以及一个对应该第二架壁22的第二封孔部263。组装时,将该冲击块3摆放在该冲击架2的冲击空间25内,并将该插销4插设在该冲击架2的销孔26内,插设后,该冲击块3的限摆凹槽33对应该冲击架2的限摆突部232,而该冲击块3的枢摆凹槽34对应该插销4,所述冲击杆5则是由该冲击架2的贯孔211插入该冲击块3的冲击孔32内,由于该冲击孔32及冲击杆5的结构及作动方式与本技术改进的重点无关,不再详述。本实施例的冲击架2在制造时,首先铸造形成一个基架20,该基架 20具有平行间隔的第一架壁21及第二架壁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架壁21及第二架壁22的第一连壁23、第二连壁24,该第一连壁23在成型时即具有往该冲击空间25 —体突出的限摆突部232,而第一架壁21亦具有该贯孔211,所述第二架壁22具有一个与该贯孔211轴向对应的卡掣原孔201。之后以钻头在该基架20上加工形成该销孔26,并与该卡掣原孔201上车制凹沟以形成该卡掣孔221,即完成该冲击架2的制造。本实施例虽然需要在该基架20上钻设该销孔26,但由于该销孔26的长度较现有者短且数量为单个,所述销孔26的开放部262的长度也缩小许多,故在加工时不仅距离短、钻头的磨损低,也不需要再加工磨切该基架20,同时直接形成的限摆突部232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工具的冲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架壁;一第二架壁,与该第一架壁间隔;一第一连壁,连接该第一架壁及该第二架壁,并具有一连接部,以及一个自该连接部一体突出的限转突部;一第二连壁,连接该第一架壁及该第二架壁,并与该第一架壁、该第二架壁及该第一连壁共同界定出一冲击空间,该第一连壁之限摆突部是往该冲击空间突出;及一销孔,位在该第一连壁的相反侧,并穿过第一架壁且往该第二连壁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震阳
申请(专利权)人:林震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