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成型机之抵推装置结构改良,该机的抵推装置包含有滑座、上推座、下推座及动力源,上推座、下推座各具曲杆及抵推元件,主要指抵推装置由单一动力源经减速机至动机台前方另设的上、中、下凸轮转动,该上凸轮及下凸轮分别驱动上推座、下推座的上下移位,中凸轮驱动滑座的左右移位,且上推座、下推座的曲杆一端及抵推元件承接在滑座;利用控制箱的设定,以单一动力源配合三座凸轮驱动抵推元件的位移,达到抵推元件被定位后调整简化,及节省动力源设置的进步性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簧成型机,指以单一动力源配合三座凸轮以驱动抵推元件的位移,达到被定位后调整简化的弹簧成型机之抵推装置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弹簧成型机的成型机台主要具有线材送料装置10、推切装置20及抵推装置30(见图1、2所示),推切装置20设有弹簧切刀201及节距成型刀202,中央处设有成型轴座40,抵推装置30至少包含有上推座301及下推座302,其上推座301及下推座302的作用端具有抵推元件303,待线材50由线材送料装置10向抵推装置30推送时,藉推切装置20、抵推装置30及成型轴座40的推移、抵制,使线材50卷曲而形成节距弹簧。其中,节距成型刀202用以控制弹簧的节距,抵推装置30的上推座301及下推座302用以控制弹簧的节径大小,藉上推座301、下推座302的移位速度不同,即一快、一慢可控制成型右旋弹簧(如图1)或左旋弹簧(如图2),弹簧切刀201下切时与成型轴座40的切边成下切作用,以分离成型后的弹簧与线材50。承上,该抵推装置30的上推座301及下推座302由一动力源(图中未绘出)以一凸轮60及连杆组601控制其一起移位(如图3)其中上推座301以右斜向上67.5°的方向移位,下推座302以右斜向上22.5°方向移位,图中所示为制造右旋弹簧。若欲制造左旋弹簧则必须使上推座301及下推座302拆解后改装设在下方对应的机台(如图4),但因其构件极重,故在操作上极为不便,此为其最大之缺失。如图5所示的另一弹簧成型机,其中上推座301及下推座302系上、下分设,以一双凸轮70及连杆单元701控制其分别右斜向上、右斜向下移位,若上推座301以右斜向上67.5°的方向较快移位,下推座302以右斜向下的方向较慢移位,则可制造右旋弹簧(如图5),反之,若上推座301以右斜向上的方向慢速移位,下推座302以右斜向下67.5的方向快速移位,则可制造左旋弹簧(如图6)。然而,因上推座301及下推座302上、下分别移位,故其无法制造外径比例较大的弹簧(因为其若分离较开,将导致线材50自两抵推元件303之间穿过而无法抵制成型),亦即所制的弹簧直径尺寸被限制。因之,遂有图7所示的弹簧成型机出现,其主要指其抵推装置30具有上推座301、下推座302、滑座304及动力源80,上推座301、下推座302、滑座304各由一动力源80所致动,动力源80由控制箱(图中未绘出)设定及调控,使控制箱的参数条件设定即可控制抵推装置30的移位方向及速度,即滑座304水平左右位移,上推座301、下推座302上、下位移,故与滑座304同步移位时,即产生相对运动而可控制上推座301、下推座302呈右斜向上或右斜向下,及快度或慢速的移位,如此即可改善前述习用机具之缺失。然而其在操作上,必须要有熟悉控制箱的程式、参数条件改变及设定的工作人员才可调整,故在运作上并无法使仅懂硬体的机构人员可操作,便利性不佳,为其存在之缺失,又因为该抵推装置30组装了三具动力源80,在成本上较高,故导致该种机具的售价偏高。因此,实在有再改进之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左旋或右旋弹簧不用更换上推座及下推座,及可制造外径比例较大的弹簧成型机之抵推装置改良结构,主要藉单一动力源配合三座凸轮以驱动抵推装置的抵推元件位移,达到被定位后调整简单,及可节省构件成本的弹簧成型机改良结构。为达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首先思及若能利用单一动力源即可达到使抵推装置达到同样的运作效果,在机具出场前,硬体机构安装及控制箱的程式、参数设定后,其作动的主要架构即被固定,若欲调整时仅须调整硬体机构的微调即可,如此一来即可克服前述习用者缺失,使仅懂硬体的机构人员亦可操作,达到方便性的目标,降低构件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在于使抵推装置由滑座、上推座、下推座及动力源组成,上推座、下推座各具曲杆及抵推元件,抵推装置由单一动力源经减速机至动机台前方另设的上、中、下凸轮转动,使上凸轮及下凸轮分别驱动上推座、下推座上下移位,中凸轮驱动滑座的左右移位,上推座、下推座的曲杆一端及抵推元件承接在滑座,该动力源由控制箱设定及调控,以达单一动力源配合三座凸轮的驱动即可使抵推装置的抵推元件达到位移的效果,被定位后的调整可由机构微调即可达成,以简化其操作,及可节省动力源的设置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弹簧成型机的制造右旋弹簧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弹簧成型机的制造左旋弹簧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现有第一种常用弹簧成型机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另一结构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现有第二种常用弹簧成型机的制造右旋弹簧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图5常用弹簧成型机的制造左旋弹簧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现有第三种常用弹簧成型机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机具前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动力结构侧视参考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座结构侧视参考图。图11、12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作动实施例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习用实施例10-线材送料装置; 20-推切装置;201-弹簧切刀; 202-节距成型刀;30-抵推装置; 301-上推座;302-下推座;303-抵推元件;304-滑座; 40-成型轴座;50-线材; 60-凸轮; 601-连杆组 70-双凸轮;701-连杆单元 80-动力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滑座; 11-凹轨;2-上推座; 21-曲杆;22-抵推元件; 221-微调元件;3-下推座 31-曲杆;32-抵推元件; 321-微调元件;4-动力源 41-减速机;42-上凸轮;43-中凸轮;431-连轴; 432-滚轮;433-周环; 44-下凸轮;5-控制箱; b-机台;b1-凹室; b2-轨条。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8~12所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弹簧成型机之抵推装置结构改良,该抵推装置包含有滑座1、上推座2、下推座3及动力源4(另见图9),其中滑座1(见图8、10),枢接在机台b的前方,枢接的方式可使机台b前方设有凹室b1,凹室b1内固设有轨条b2,滑座1对应轨条b2,滑座1对应轨条b2设有凹轨11,使滑座1利用凹轨11可在轨条b2左右移位。上推座2、下推座3(见图8、10),设在机台b的前方,各具曲杆21、31及抵推元件22、32,曲杆21、31的一端及抵推元件22、32承接在滑座1。又抵推元件22、32具有微调元件221、321,以供做微调工作。动力源4(见图9),为单一动力源,设在机台b的后方,经减速机41至动机台b前方另设的上凸轮42、中凸轮43及下凸轮44转动,上凸轮42及下凸轮44分别抵接在上推座2、下推座3的曲杆21、31另端(见图8),藉其转动时可分别驱动上推座2、下推座3的移位,亦即曲杆21、31受上凸轮42及下凸轮44的转动而摆动(另见图11、12),使滑座1及承接的抵推元件22、32可上、下移位,中凸轮43藉一接合在滑座1的连轴431驱动滑座1左右移位,其中,连轴431的一端枢结二滚轮432,二滚轮432分别导移在中凸轮43的周环433,使中凸轮43转动同时藉周环433呈凸轮转动(见图11、12)使位于水平的二滚轮432带动连轴431及滑座1呈水平的左右移位。承上,动力源4由控制箱5设定及调控。据上组成,在动力源4启动后,由减速机41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簧成型机之抵推装置结构改良,抵推装置包含有滑座、上推座、下推座及动力源,滑座枢接在机台的前方,其特征在于:上推座、下推座各具曲杆及抵推元件,抵推元件由单一动力源经减速机至动机台前方另设的上、中、下凸轮转动,该中凸轮驱动滑座的左右移位,上推座、下推座的曲杆一端及抵推元件承接在滑座,上凸轮、下凸轮分别抵接在上推座、下推座的曲杆另端驱动上推座、下推座的上下移位,该动力源由控制箱设定及调控,使抵推装置的抵推元件可分别成快或慢的右斜向上或右斜向下的移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成型机之抵推装置结构改良,抵推装置包含有滑座、上推座、下推座及动力源,滑座枢接在机台的前方,其特征在于上推座、下推座各具曲杆及抵推元件,抵推元件由单一动力源经减速机至动机台前方另设的上、中、下凸轮转动,该中凸轮驱动滑座的左右移位,上推座、下推座的曲杆一端及抵推元件承接在滑座,上凸轮、下凸轮分别抵接在上推座、下推座的曲杆另端驱动上推座、下推座的上下移位,该动力源由控制箱设定及调控,使抵推装置的抵推元件可分别成快或慢的右斜向上或右斜向下的移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至富,
申请(专利权)人:自如行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