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弹簧成型机的切断机构,是指切断机构主要具有由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及一第三连杆所构成的肘节机构,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一可左右移位的滑块枢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该第二连杆、该第三连杆的内端枢接一起,第二连杆的外端与成型机的机壁定位枢接,第三连杆的外端组接刀具,而滑块由一动力马达配合一皮带轮组控制连动;据此,动力马达配合皮带轮组、滑块控制连动时,借助第一连杆反复推移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使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反复形成弯折状或直线状的肘节机构,而达到节省成本、增进裁切速度、且提升裁切刀道的进步性功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指一种弹簧成型机的切断机构,尤指利用肘节机构配合动力马达及皮带轮组而控制连动的切断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压缩弹簧成型机(Spring Forming Machine)的切断机构A,由一动力马达10经由一齿轮式减速装置20驱动一凸轮30(见图I),借助其动力传动关系,带动组接一刀具40的一滑板机构50相对位于成型机的机壁B上的一滑板座60作滑动,而使该刀具40作裁切动作而形成一条一条的弹簧成品。此种实施已久的弹簧成型机的切断机构A,因为配合齿轮式减速装置20的减速,故其裁切力道大小全部决定于动力马达10的功率,因此,若欲裁切大线径(如16 22MM)的弹簧,往往需要30 50KW功率的动力马达10,但此种功率的动力马达10不但体积大,且价格极高,另外,减速作用由齿轮式减速装置20达成,其配·合高功率的动力马达10后虽使刀具40具有稳定的裁切力道,但因配合高功率的动力马达10,故必须使用大型的减速齿轮,而其成本亦不低,因此,造成切断机构A在动力马达10、齿轮式减速装置20的成本太高,而不利于提高设备竞争。其次,减速齿轮在实施时会造成较大的噪音,以及其使用日久后会有磨损而影响裁切的精度,在在都减损了产品竞争力;再者,此类切断机构A的裁切速度亦受制于齿轮式减速装置20而无法提升,一般仅为每分钟可裁切6 8条而已。因此,实有再改进的必要。另外,中国台湾公告第180883号专利前案,其指成型机的刀具设于一滑块之上,该滑块的末端与一滚珠螺杆螺帽固接而螺套于一滚珠螺杆上,使之可由滚珠螺杆控制而运动,而滚珠螺杆则由一伺服马达配合一皮带控制连动,使滚珠螺杆受皮带的带动而旋转时,与之配合的滑块可令刀具作精密的前进或后退,而使弹簧的成型更为精密。该前案揭露了利用伺服马达配合一皮带控制连动该滑块,使刀具直接进刀的技术,但该种伺服马达的功率较小,导致刀具的裁切力道较小,故该种弹簧成型机(或称为线材成型机,俗称为八爪机,Coiling Machine)仅可实施于制造小线径(如2MM)的弹簧,其并无法适用于大线径(如16 22MM)的压缩弹簧成型机(SpringForming Machine)的裁切实施。再者,该种刀具直接进刀的技术,因其裁切的反作用力直接向后反应在滚珠螺杆螺帽、伺服马达,因此,造成其构件的极大受力,也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承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思及若仍应用小功率的动力马达,且配合一皮带轮组控制连动的方式,若再配合能在短距离内可传递很大作用力的一肘节机构(Toggle Mechanism),使刀具组接于肘节机构的作用端,如此改良,应可使压缩弹簧成型机(Spring FormingMachine)的切断机构达到降低成本、确保裁切刀道,以及增进裁切速度的进步性目标。是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大线径的压缩弹簧成型机(SpringForming Machine)而改良的创新切断机构,主要采用小功率的动力马达配合一皮带轮组的控制连动,以取代现有的大功率的动力马达及齿轮式减速装置,且再利用一肘节机构(Toggle Mechanism)受连动于皮带轮组,并使刀具组接于肘节机构的作用端,利用肘节机构能在短距离内传递较大作用力的原理,据以达成降低成本、确保裁切刀道,以及增进裁切速度的进步性目标。承上,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结构为该切断机构设于成型机的机壁前端,且与位于机壁后侧的一动力马达连接,该动力马达与一皮带轮组的第一皮带轮连接,该皮带轮组另包含一皮带及一第二皮带轮,该皮带绕接于该第一皮带轮与该第二皮带轮之间,而该切断机构至少包含一滑块组件及一刀具,该滑块组件包含一动力杆、一滑块及一滑座,该动力杆的一端与该第二皮带轮相连接,该动力杆的另一端与该滑块连接,而该滑块枢设于滑座之中,该滑座固设于机壁的前端,且该动力杆运动时该滑块可于滑座之中左右移位;其中该切断机构再具有一个肘节机构,而该肘节机构具有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及一第三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该滑块枢接,该第二连杆及该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为一内端及一外端,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该第二连杆、该第三连杆的内端枢接一起,且该第二连杆的外端与该机壁定位枢接,该第三连杆的外端该刀具连接。另该第二连杆、该第三连杆的长度可为相同。据此,利用该动力马达与该皮带轮组的带动该滑块稳定且具有较高速度的连动,而滑块再连动该肘节机构,利用该肘节机构的作动效益,使刀具可具有提升裁切刀道及裁切速度的功效。另外,该滑块组件的该动力杆可为一滚珠螺杆,或是其他等效的致动元件。再者,该第二连杆及该第三连杆的后侧设有一定位座,该定位座固定结合于机壁,又该定位座于该第二连杆的外端处设有一轴接块,且该轴接块与该第二连杆的外端定位枢接,又该第三连杆的外端可沿该定位座上下移动。附图说明图I为一现有压缩弹簧成型机的切断机构的平面实施例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实施例图。图3为图2的正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实施例图。图5为图4的正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作动原理示意图。元件符号说明A切断机构 B机壁10动力马达20齿轮式减速装置30凸轮40刀具50滑板机构60滑板座a切断机构I机壁2动力马达3皮带轮组31第一皮带轮 32皮带33第二皮带轮 4滑块组件41动力杆42滑块43滑座5刀具6肘节机构 61第一连杆 62第二连杆63第三连杆7定位座71轴接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弹簧成型机的切断机构,是指该切断机构a设于成型机的机壁I的前端,且与一动力马达2连接,在图2中仅绘出上方切断机构a的动力马达2,而在图2、图3中,上方的切断机构a为切断弹簧的作用,下方的切断机构a为暂无作用,此需要根据制造左旋弹簧或右旋弹簧而定,而本实施例的图中均以制造右旋弹簧为例。其中,该动力马达2设于机壁I的后侧(见图2),且其功率为4 IOKW即可。其次,该动力马达2与一皮带轮组3连接,该皮带轮组3包含一第一皮带轮31、一皮带32及一第二皮带轮33,该第一皮带轮31连接该动力马达2的动力,而皮带32绕结于第一皮带轮31与第二皮带轮33之间。续上,该切断机构a由一滑块组件4、一刀具5及一肘节机构6 (见图4、5所示),其中滑块组件4,包含一动力杆41、一滑块42及一滑座43,该动力杆41的一端与该第二皮带轮33穿组(另见图2、3所示),且承接其动力,动力杆41的另一端组入该滑块42, 使滑块42受其致动,而该滑块42枢设于滑座43之中,且该滑座43固设于机壁I的前端,且该动力杆41作动时,该滑块42可于滑座43之中左右移位,而该动力杆41可为一滚珠螺杆,或是其他等效的致动元件均可。肘节机构6,由一第一连杆61、一第二连杆62及一第三连杆63枢接组成,该第一连杆61的一端与该滑块42枢接,该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与该第二连杆62、第三连杆63的内端枢接一起,且第二连杆62的外端与该机壁I定位枢接,而该第三连杆63的外端为作用端,且组接该刀具5,又该第二连杆62、该第三连杆63的长度可为相同。另外,该第二连杆62及该第三连杆63的后侧具有一固结于机壁I的定位座7,该定位座7于该第二连杆62的外端处设有一轴接块71 (如图4、5所示),且该轴接块71与该第二连杆62的外端定位枢接,又该第三连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簧成型机的切断机构,该切断机构设于成型机的机壁前端,且与位于机壁后侧的动力马达连接,该动力马达与皮带轮组的第一皮带轮连接,而该皮带轮组另包含皮带及第二皮带轮,该皮带绕接于该第一皮带轮与该第二皮带轮之间,而该切断机构至少包含一个滑块组件及一个刀具,该滑块组件包含一个动力杆、一个滑块及一个滑座,该动力杆的一端与该第二皮带轮相连接,该动力杆的另一端与该滑块连接,而该滑块枢设于该滑座之中,该滑座固设于机壁的前端,且该动力杆运动时该滑块能够于滑座之中左右移位;而其特征在于:该切断机构再具有一个肘节机构,该肘节机构包含一个第一连杆、一个第二连杆及一个第三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该滑块枢接,而该第二连杆及该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为一个内端及一个外端,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该第二连杆、该第三连杆的内端枢接一起,且该第二连杆的外端与该机壁定位枢接,该第三连杆的外端与该刀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至富,
申请(专利权)人:自如行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