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377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9:29
一种飞轮组件(1),其包括第1飞轮(2)、第2飞轮(3)、第1弹簧组(49)、第2弹簧(48)、第1弹簧座(44)。第2弹簧(48)的外径小于第1弹簧组(49)的外径。第1弹簧座(44)具有第1筒状部(44a)。第1筒状部(44a)内嵌入有第2弹簧(48)的第1端部(48a),且第1筒状部(44a)围绕第2弹簧(48)的第1端部(48a)外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在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涉及ー种具有减振机构的飞轮组件
技术介绍
为了传递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中搭载有各种装置。作为这种装置,例如可以考虑离合器装置或飞轮组件。这些装置中,以降低旋转振动为目的,使用减振机构(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及2)。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特开平7-208547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平9-2428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例如,飞轮组件具有第I飞轮、第2飞轮、减振机构。第I飞轮被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上。减振机构,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第I飞轮与第2飞轮。具体而言,减振机构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第I飞轮与第2飞轮的多个螺旋弹簧。多个螺旋弹簧配置成使其在第I飞轮与第2飞轮之间发挥串联作用。螺旋弹簧的端部被弹簧座支撑。上述减振机构中,通过串联配置多个螺旋弹簧,并将各螺旋弹簧的刚性设定得较高,以确保减振机构整体的高扭转刚性的同吋,确保大的扭转角度。但是,一旦将螺旋弹簧的刚性设定得较高,螺旋弹簧的外径则会变大,但一旦螺旋弹簧的外径变大,朝半径方向或轴向支撑螺旋弹簧端部的弹簧座支撑部的板变薄,有可能降低弹簧座的強度。在这里所掲示的技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大幅改变扭转特性,且能够提高耐久性的飞轮组件。在这里所掲示的飞轮组件,其包括第I旋转部件、第2旋转部件、第I弾性部件、第2弾性部件、第I座部件。第2旋转部件配置成相对第I旋转部件能够进行旋转。第I弹性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第I旋转部件与第2旋转部件。第2弾性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第I旋转部件与第2旋转部件的同时,配置成使其与第I弾性部件串联发挥作用。第2弾性部件的外径小于第I弾性部件的外径。第I座部件配置在第I旋转部件及第2旋转部件中的至少ー侧与第2弾性部件之间。第I座部件具有第I筒状部。第2弾性部件的第I端部嵌入到第I筒状部内,且该第I筒状部围绕第2弾性部件的第I端部外周。该飞轮组件中,由于第I弾性部件与第2弾性部件串联配置,能够确保大的扭转角度。而且,第2弾性部件的外径小于第I部件的外径,且第I座部件具有第2弾性部件的第I端部嵌入其中,并围绕第2弾性部件的第I端部外周的第I筒状部。因此,能够确保第I筒状部的厚度,且能够提高第I座部件的強度。如果为上述的飞轮组件,不需大幅改变扭转特性,能够提高耐久性。附图说明图I为飞轮组件的平面图;图2为图I的II-II剖面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 (A)为第I弹簧座的平面图、(B)为第I弹簧座的剖面图;图5 (A)为第2弹簧座的平面图、(B)为第2弹簧座的剖面图、(C)为第2弹簧座的平面图; 图6 (A)为第3弹簧座的平面图、(B)为第3弹簧座的剖面图、(C)为第3弹簧座的平面图;图7为机械线路图(中立状态);图8为扭转特性线形图;图9为机械回路图(正向驱动时);图10为机械回路图(反向驱动时)。具体实施例方式<整体结构>结合图I 图6 (C)对飞轮组件I进行说明。飞轮组件I是通过离合器装置(图中未示出)向变速箱传递发动机产生的动カ所需的装置。如图I及图2所示,飞轮组件I包括第I飞轮2 (第I旋转部件的示例)、第2飞轮3 (第2旋转部件的示例)、减振机构4、摩擦产生机构5。<第I飞轮>第I飞轮2是输入发动机产生的动カ的部件,被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图中未示出)上。如图I 图3所示,第I飞轮2,具有第I板部件21、第2板部件22、支撑部件23。第I板部件21,具有第I板部件主体21a、两个第I侧部21b、以及从第I板部件主体21a及第I侧部21b的外周部朝轴向延伸的筒状部21c。第I侧部21b,是比第I板部件主体21a更向发动机侧突出的部分,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成。两个第I侧部21b,在旋转方向上以相同螺距配置。第I侧部21b,形成在与两个第I弹簧组49及两个第2弹簧48 (后述)相对应的范围内。第2板部件22是被固定在筒状部21c上的环状部件,具有第2板部件主体22a、两个第2侧部22b、内侧筒状部22c。第2侧部22b,是比第2板部件主体22a更向变速箱侧突出的部分,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成。两个第2侧部22b,在旋转方向上以相同螺距配置。第2侧部22b,形成在与两个第I弹簧组49及两个第2弹簧48 (后述)相对应的范围内。由于第2侧部22b与第I侧部21b在轴向上相向配置,因此通过第I侧部21b及第2侧部22b能够在第I飞轮2的外周部上形成配置第I弹簧组49及第2弹簧48的较大空间。而且,由于第I侧部21b的旋转方向端部及第2侧部22b的旋转方向端部,在旋转方向上能够与第I弹簧座44相抵接,因此第I弹簧座44,被第I侧部21b及第2侧部22b朝旋转方向支撑着。内侧筒状部22c是从第2板部件主体22a的内周部向发动机侧延伸的筒状部分,与密封环38 (后述)相接触。支撑部件23通过铆钉27被固定在第I板部件21上。支撑部件23及第I板部件21之间配置有摩擦产生机构5。〈第2飞轮>第2飞轮3配置成相对第I飞轮2能够进行旋转,其具有第2飞轮主体31和输出板33。输出板33通过铆钉32被固定在第2飞轮主体31上。第2飞轮3被轴承39相对第I飞轮2能够旋转地支撑着。 第2飞轮主体31是配置在第2板部件22的变速箱侧的环状部件。输出板33配置在容纳空间S内,且被固定在第2飞轮主体31上。如图I所示,输出板33具有环状的主体部33a和从主体部33a朝半径方向延伸的两个传递部33e。主体部33a被固定在支撑部31a上。传递部33e是板状部分,配置成在旋转方向上能够与第I弹簧座44相抵接。动カ没有通过飞轮组件I传递至离合器盘组件的中立状态下,传递部33e配置在第I板部件主体21a及第2板部件主体22a的轴向之间。传递至第I飞轮2的动カ通过两个第I弹簧组49及两个第2弹簧48传递至传递部33e。〈减振机构〉减振机构4,是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第I飞轮2与第2飞轮3的机构,具有四个第I弹簧组49 (第I弾性部件的示例)、四个第2弹簧48 (第2弾性部件的示例)、四个第2弹簧座43 (第I座部件的示例)、四个第I弹簧座44 (第2座部件的示例)、两个第3弹簧座47。减振机构4中包含上述的第I板部件21、第2板部件22及输出板33。如图I所示,两个第I弹簧座49及两个第2弹簧48配置成使其在第I飞轮2及第2飞轮3之间发挥串联作用。具体而言,两个第I弹簧座49配置成发挥串联作用,上述两个第I弹簧座49的两端分别配置有第2弹簧48。两个第2弹簧48及两个第I弹簧组49预先已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由第I侧部21b、第2侧部22b及筒状部21c形成的第I容纳部BI中(參照图3)。(I)第I弹簧组49如图I所示,第I弹簧组49,具有母弹簧45和子弹簧46。子弹簧46配置在母弹簧45的内侧,使其发挥并联作用。第I弹簧组49具有大致沿旋转方向配置的第I中心轴Cl。第I弹簧座49沿第I中心轴Cl弹性变形。在这里,第I中心轴Cl是从第I弹簧座49外形计算的中心轴。(2)第 2 弹簧 48第2弹簧48的刚性设定成比第I弹簧组49的刚性低。如图I所示,第2弹簧48的外径小于第I弹簧组49的外径(母弹簧45的外径)。第2弹簧组48具有大致沿旋转方向配置的第2中心轴C2。第2中心轴C2与第I中心轴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07 JP 2010-0887421.一种飞轮组件,其包括 第I旋转部件; 第2旋转部件,配置成相对所述第I旋转部件能够进行旋转; 第I弹性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所述第I旋转部件与所述第2旋转部件; 第2弹性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所述第I旋转部件与所述第2旋转部件,所述第2弹性部件配置成能够与所述第I弹性部件串联发挥作用,且所述第2弹性部件具有比所述第I弹性部件的外径小的外径; 第I板部件,被夹持在所述第I旋转部件及所述第2旋转部件中的至少一侧与所述第2弹性部件之间;其中, 所述第I板部件具有第I筒状部,该第I筒状部内嵌入有所述第2弹性部件的第I端部,且该第I筒状部围绕所述第2弹性部件的所述第I端部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飞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原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