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和一种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该内燃机具有内部的间歇式燃烧,并包括由至少一个压缩缸构成的压缩器组、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膨胀缸构成的膨胀器组,以及布置在压缩器组和膨胀器组之间的热交换器,其中,热交换器的冷流室具有由压缩器组流出的且流入到膨胀器组中的工作气流,并且热交换器的热流室具有由膨胀器组流出的废气流。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具有内部的间歇式燃烧且带有热交换器的内燃机的方法,其中热量借助于热交换器传递到在压缩器组中被压缩的工作气体处。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气缸、至少一个进气侧的气体交换阀以及至少一个排气侧的气体交换阀的内燃机。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和一种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该内燃机具有至少一个气缸和至少一个燃料管。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充分已知了由压缩缸和与之分离的膨胀缸构成并由此可实现在两个空间上分开的气缸中的四冲程循环的内燃机。例如在US 5,857,436中描述了一种具有压缩缸、膨胀缸以及布置在其之间的热交换器的内燃机,其中,未被供应给工作过程的废气的热量经热交换器又被注入到循环过程中。然而这种构造型的不利之处是,对于热交换器而言仅有有限的结构空间可供使用。由此可以得到,由于在热交换器中因气体交换所引起的不稳定流动,以及由于将热交换器集成到内燃机的气缸盖中的相当大的成本,导致内燃机的效率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目的,即在内燃机中获得较高的效率。为了实现该目的,建议了一种具有内部的间歇式燃烧的内燃机,其包括由至少一个压缩缸、优选至少两个压缩缸构成的压缩器组,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2.26 DE 1020100096067;2010.10.01 DE 102010041.具有内部的间歇式燃烧的内燃机(10),包括由至少一个压缩缸(12)构成的压缩器组(11)、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膨胀缸(14)构成的膨胀器组(13),以及布置在所述压缩器组(11)和所述膨胀器组(13)之间的热交换器(20),其中,所述热交换器(20)的冷流室(22)具有由所述压缩器组(11)流出的且流入到所述膨胀器组(13)中的工作气流,并且所述热交换器(20)的热流室(24)具有由所述膨胀器组(13)流出的废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10)在所述冷流室(22)的下游具有带有至少两个出口的工作气体分配器,其中,所述工作气体分配器的出口相应地与所述膨胀缸(14)的入口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缸(14)的至少一个出口与所述热流室(24)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引导所述工作气体(15)的供应管在所述膨胀器组(13)与所述热交换器(20)之间是隔热的。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器组(11)具有比所述膨胀器组(13)更小的工作容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器组(13)具有比所述压缩器组(11)更多的缸数。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器组(13)具有进气阀组和排气阀组,其中所述进气阀组具有比所述排气阀组更小的流动横截面。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器组(13)具有进气阀组和排气阀组,其中所述进气阀组的两个气体交换阀串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组的两个串联的气体交换阀具有彼此不同的开启方向。9.具有内部的间歇式燃烧的内燃机(10),包括由至少一个压缩缸(12)构成的压缩器组(11)、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膨胀缸(14)构成的膨胀器组(13),以及布置在所述压缩器组(11)和所述膨胀器组(13)之间的热交换器(20),其中,所述热交换器(20)的冷流室(22)具有由所述压缩器组(11)流出的且流入到所述膨胀器组(13)中的工作气流,并且所述热交换器(20)的热流室(24)具有由所述膨胀器组(13)流出的废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器组(11)具有至少一个自动开启且自动关闭的气体交换阀。10.具有内部的间歇式燃烧的内燃机(10),包括由至少一个压缩缸(12)构成的压缩器组(11)、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膨胀缸(14)构成的膨胀器组(13),以及布置在所述压缩器组(11)和所述膨胀器组(13)之间的热交换器(20),其中,所述热交换器(20)的冷流室(22)具有由所述压缩器组(11)流出的且流入到所述膨胀器组(13)中的工作气流,并且所述热交换器(20)的热流室(24)具有由所述膨胀器组(13)流出的废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构造成逆流-叉流式热交换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构造成板式热交换器。12.具有内部的间歇式燃烧的内燃机(10),包括由至少一个压缩缸(12)构成的压缩器组(11)、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膨胀缸(14)构成的膨胀器组(13),以及布置在所述压缩器组(11)和所述膨胀器组(13)之间的热交换器(20),其中,所述热交换器(20)的冷流室(22)具有由所述压缩器组(11)流出的且流入到所述膨胀器组(13)中的工作气流,并且所述热交换器(20)的热流室(24)具有由所述膨胀器组(13)流出的废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室(24)在入口侧相比于在出口侧具有更多数量的联接凸缘。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室(24)在入口侧具有至少两个联接凸缘(25),并且在出口侧具有一个联接凸缘(25)。14.具有内部的间歇式燃烧的内燃机(10),包括由至少一个压缩缸(12)构成的压缩器组(11)、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膨胀缸(14)构成的膨胀器组(13),以及布置在所述压缩器组(11)和所述膨胀器组(13)之间的热交换器(20),其中,所述热交换器(20)的冷流室(22)具有由所述压缩器组(11)流出的且流入到所述膨胀器组(13)中的工作气流,并且所述热交换器(20)的热流室(24)具有由所述膨胀器组(13)流出的废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在结构上布置在气缸盖(50)之外。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在结构上布置在所述内燃机(10)之外。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在包封表面(27,28)处是隔热的。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具有与第一包封表面(27)间隔开的第二包封表面(28)。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在所述第一包封表面(27)与所述第二包封表面(28)之间包含至少一种隔热的材料(30)。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在所述第一包封表面(27)与所述第二包封表面(28)之间具有废气。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在所述第一包封表面(27)与所述第二包封表面(28)之间具有由所述热交换器(20)的内部流出的废气。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具有平行于所述内燃机的气缸组的主流动方向。22.具有内部的间歇式燃烧的内燃机(10),包括由至少一个压缩缸(12)构成的压缩器组(11)、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膨胀缸(14)构成的膨胀器组(13),以及布置在所述压缩器组(11)和所述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特尔·沃伊特,乌利齐·若斯,
申请(专利权)人:GETAS热力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