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刚专利>正文

一种小型数控转塔冲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32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数控转塔冲床,包括机床数控部分、床身、上冲模和上、下转塔,其特征是所述上冲模安装在由液压系统控制的油缸活塞杆的末端;所述上、下转塔上设有多个上下对应的且与上冲模位置相应的模具工位。(*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床,尤其是一种旋转支架带有模具部件的冷冲压机床。所述冲模工位为16套,可分为A、B两组各8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冲床将机床的上冲模驱动装置由曲柄连杆驱动机构改为液压传动机构,减少了机床的振动和噪声,提高了加工精度;本冲床还减少了转塔上配备的模具数量,使模具既能保留原加工能力,又缩小了转塔的尺寸,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减少了转塔的驱动功率,实现了节能降耗低成本;由于设计了合理的系统软件,机床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该机床非常适合中小企业加工薄板需要。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伺服电动机,2-皮带轮,3-齿形皮带,4-油缸,5-活塞杆,6-上冲模,7-上转塔,8-放料平台,9-气缸,10-夹钳,11-电机I,12-Y轴支座,13-滚珠丝杠II,14-电机II,15-床身,16-滚珠丝杠I,17-下转塔,18-气缸,19-油管,20-液压站。主传动系统由液压站(20)通过油管(19)将压力油送到油缸(4)推动活塞向下移动并带动安装于活塞杆(5)末端的上冲模(6)下行,进行冲压加工。加工完毕后液压站上的换向阀工作活塞上行,上冲模(6)复位。油缸位于床身(15)上部的空腔中。选模系统包括上、下转塔(7)、(17),伺服电动机(1)通过位于电动机输出轴同侧的两个齿形皮带轮(2)、齿形皮带(3)将动力传到上转塔(7)和下转塔(17)上,使其同步转动并通过计算机完成转塔选用。转塔盘上共有16组模座,可一次装夹16套模具,这16套模具可根据需要分为A、B两组各8套。伺服电动机(1)、在电动机输出轴同侧的两个齿形皮带轮(2)位于床身(15)内。为保证上下模具定位,在转盘的侧面还专门设置了定位销,该定位销的移动由气缸(18)来完成。从附图中可看出进给系统夹紧工件的夹钳(10)装在放料平台(8)上,通过气缸(9)将工件夹紧,然后根据数控指令完成X轴、Y轴两个方向的进给。电机II(14)驱动滚珠丝杠II(13)转动,从而实现了夹钳(10)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滚珠丝杠II(13)穿过Y轴支座(12)。电机I(11)驱动滚珠丝杠I(16)转动,实现了夹钳(10)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放料平台及X、Y轴进给系统、气动装置分别设置在冲床床身上。本冲床的数控系统由机床计算机和外设计算机组成,当一个工件被加工时,操作者可按图纸上标明的尺寸,用机床计算机键盘将数据输入到计算内,数据在显示屏中显示出来,当数据被确认后,即可自动进入工作循环,完成夹料选模进给,冲孔、复位等工序。该设备的工作速度也可以在被设定50m/min的范围内任意选择,其进给的精度可控制在0.1毫米内。该设备可冲孔的直径范围比较大,当冲的孔小于31.75mm时,可采用一次冲的方法,即在工件上确定孔的中心点,然后选择适当的模具将孔一次冲出。如果需加工的孔大于31.75毫米时,就要选用小直径的冲模,采用分步冲孔的方法,即先确定孔的中心点后,再输入一个孔的半径就能完成对该孔的加工。另外对加工异型孔,多角孔、栅格孔、圆弧分布孔及一些特殊孔的浅拉伸等均设计了合理可靠的程序,操作者只需输入相关的数据即可完成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数控转塔冲床,包括机床数控部分、床身、上冲模和上、下转塔,其特征是所述上冲模安装在由液压系统控制的油缸活塞杆的末端;所述上、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刚鞠程忠付全景钱道岭
申请(专利权)人:赵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