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3202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使壳体熔化就能够将利用超声波振动而熔化的熔化树脂供给到壳体与电线之间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在电线(31~33)和具有保持电线的阴侧壳体(20)的阴侧连接器(2)的线束(1)的制造方法中,具有以下工序:在形成有插通孔(21a)的阴侧壳体的气密块(21)上,以在与插通孔之间设置空间(21b)的方式配置电线的配置工序;通过流道(213a)向空间供给熔化树脂(6a)的供给工序;以及使熔化树脂在空间内固化并对气密块与电线之间进行封固的固化工序;在供给工序中,将熔化夹具(5)与气密块连结,一边将树脂部件(6)向熔化夹具推压一边进行超声波振动使其熔化,将通过该熔化产生的熔化树脂(6a)流入到流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该线束具备多个电线和具有保持上述多个电线的端部的壳体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具有如下技术在具备多个电线以及设在多个电线的端部的连接器的线束中,为了防止水分等侵入到连接器的内部而发生不良状况,对连接器的壳体与电线之间进行气密地封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连接器中,在壳体上形成使多个电线各自插通的多个插通孔,将与各电线嵌合的橡胶栓插入插通孔中,通过该橡胶栓对电线与插通孔之间进行封固。但是,在这种结构的连接器中,由于在相邻的电线之间存在划定橡胶栓及插通孔彼此的壳体的壁部,因此在使相邻的电线之间的间隔变得狭窄方面存在制约,妨碍连接器的小型、轻量化。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连接器的防水结构中,在连接器上设置由树脂构成的电线导出部,通过利用超声波振动对该电线导出部与电线的树脂包覆层进行热熔敷,从而确保防水性。根据该防水结构,由于不使用橡胶栓等的密封部件,因此与专利文献I记载的连接器的结构相比较,容易实现连接器的小型、轻量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1-34514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0-353566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连接器的防水结构中,为了能与连接器的树脂熔敷而需要选择电线的树脂包覆材质,从而成为设计上的制约事项。另外,还存在以下情况由于使电线的树脂包覆熔化,考虑此时的熔化量,必需将树脂包覆设定得比保护芯线所需要的厚度更厚。于是,本申请的申请人以前曾提出过以下线束及其制造方法,即使用由热熔化树脂构成的熔化部件,对壳体与电缆(电线)之间进行树脂封固(日本特愿2009-293345)。 该线束通过形成于壳体上的插入部将上述熔化部件插入到电缆插入孔中,通过进行超声波振动的焊头使熔化部件振动的同时向形成于电缆插入孔的内表面的按压承受部进行按压,从而使与按压承受部接触的熔化部件的前端部熔化,将该熔化后的树脂流入到电缆与电缆插入孔之间的间隙,并用熔化树脂覆盖电缆的周围,从而确保壳体的气密性。但是,存在以下情况在振动并按压熔化部件时,不仅熔化部件熔化,而且壳体的按压承受部也熔化,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向电缆与电缆插入孔之间的间隙充分地供给熔化树脂,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壳体因超声波振动而熔化,能够将利用超声波振动而熔化的熔化树脂供给到壳体与电线之间的空间的。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提供一种,该线束具备多个电线和具有保持上述多个电线的端部的壳体的连接器,该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在形成有使上述多个电线插通的插通孔的上述壳体的气密块上,以在与上述插通孔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空间的方式配置上述多个电线的配置工序;通过与上述空间连通的流道向上述空间供给具有流动性的熔化树脂的供给工序;以及使上述熔化树脂在上述空间内固化并对上述气密块与上述多个电线之间进行树脂封固的固化工序,上述供给工序是如下工序将熔化固态的树脂部件的夹具与上述气密块连结,一边将上述树脂部件向上述夹具推压一边进行超声波振动使其熔化,将由上述熔化产生的上述熔化树脂流入到上述流道。另外,优选上述夹具构成为,具有将形成为轴状的上述树脂部件保持为能在其轴向上移动的保持孔;将上述熔化树脂导向上述夹具的外部的导出路;以及设在上述保持孔与上述导出路之间且使上述树脂部件熔化的熔化部,上述熔化部包含上述树脂部件所推压的承受面,通过由上述树脂部件与上述承受面的摩擦产生的摩擦热使上述树脂部件熔化。 另外,优选在上述熔化部,在上述承受面的与上述树脂部件产生摩擦的区域的周围形成有空间,该空间具有比上述保持孔的内表面与上述树脂部件之间的间隙更大的间隙。另外,优选上述导出路的一端向上述夹具的外部开口,并且另一端向上述承受面开口,上述承受面侧的开口形成于被下述区域包围的部位,该区域为产生与上述树脂部件的摩擦的区域。另外,优选上述树脂部件形成为随着其熔化而与上述承受面的接触面积变大的形状。另外,优选上述树脂部件形成为收放在上述夹具中的一侧的一端部为圆锥形状。另外,优选上述树脂部件在收放于上述夹具中的一侧的一端部的轴心部形成有空腔。另外,优选上述供给工序在上述夹具被加热机构加热的状态下使上述树脂部件熔化。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不会使壳体因超声波振动而熔化,能够将利用超声波振动将熔化后的熔化树脂供给到壳体与电线之间的空间。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A-A线剖视图。图3表示阴侧连接器和阳侧连接器结合后的状态中的两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图3Ca)是图I的B-B线剖视图,图3 (b)是图I的C-C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设在阴侧连接器侧的连接端子的形状的外观图。图5是表示设在阴侧连接器侧的其它连接端子的形状的外观图。图6是表示连接端子及第二绝缘部件的外观的侧视图。图7是图I的D-D线剖视图。图8是表示熔化夹具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熔化夹具的内部熔化的树脂部件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按图8的E-E线切断熔化夹具5的截面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按图8的F-F线切断熔化夹具5的截面的立体图。图12表示树脂部件保持在熔化夹具上的状态,图12 Ca)是熔化夹具及树脂部件的立体图,图12 (b)是(a)的G-G线剖视图。图13是从树脂部件的中心轴方向观察熔化夹具以及保持在熔化夹具上的树脂部件的俯视图。 图14是与气密块的剖视图一起表示供给工序中的熔化夹具及树脂部件的说明图,图14 (a)表示对树脂部件进行超声波振动前的状态,图14 (b)表示正对树脂部件进行超声波振动的状态。图15是与气密块的剖视图一起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熔化夹具及树脂部件的说明图,图15 (a)表示对树脂部件进行超声波振动前的状态,图15 (b)表示正对树脂部件进行超声波振动的状态。图1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熔化夹具及树脂部件,图16 Ca)是俯视图,图16 (b)是图16 Ca)的H-H线剖视图。图17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熔化夹具及树脂部件,图17 (a)是俯视图,图17 (b)是图17 Ca)的I-I线剖视图。图中I—线束,2—阴侧连接器,2a—锁定机构,3a—中心导体,3b—外皮,5、5A—熔化夹具,6、6A、6B—树脂部件,6a—熔化树脂,7—焊头,7a—前端面,8 —阳侧连接器,20 —阴侧壳体,20a—开口,20b—收放凹部,21一气密块,21a—插通孔,21ai、21a2、23a3—保持孔,21b一空间,21V21b2、21b3—空间部,21b4、21b5—连通部,31 33—电线,41 43—连接端子,41a、42a、43a—铆接部,41b、42b、43b—接触部,42c—倾斜部,50—主体部,51—突起部,52—电热丝,53一主体部,54—突出部,54a—排出口,60—轴部,60a —端面,61—前端部,62—轴部,63—前端部,63a —空腔,80—阳侧壳体,81—连接部件,81a —头部,81b—轴部,81c—螺纹部,82—外壳体,82a—凹部,82b—前端部,82c—凸部,82d—螺纹孔,83—内壳体,9广93—连接端子,91c一螺纹部,92a—贯通孔,94、7—第一 第四绝缘部件,94a —凹部,95a一贯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该线束具备多个电线、和具有保持上述多个电线的端部的壳体的连接器,该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在形成有使上述多个电线插通的插通孔的上述壳体的气密块上,以在与上述插通孔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空间的方式配置上述多个电线的配置工序;通过与上述空间连通的流道向上述空间供给具有流动性的熔化树脂的供给工序;以及使上述熔化树脂在上述空间内固化并对上述气密块与上述多个电线之间进行树脂封固的固化工序,上述供给工序是如下工序:将熔化固态的树脂部件的夹具与上述气密块连结,一边将上述树脂部件向上述夹具推压一边进行超声波振动使上述树脂部件熔化,将由上述熔化产生的上述熔化树脂流入到上述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2 JP 2011-138338;2012.02.03 JP 2012-02171.一种线束的制造方法,该线束具备多个电线、和具有保持上述多个电线的端部的壳体的连接器,该线束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干, 具有以下エ序 在形成有使上述多个电线插通的插通孔的上述壳体的气密块上,以在与上述插通孔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空间的方式配置上述多个电线的配置エ序; 通过与上述空间连通的流道向上述空间供给具有流动性的熔化树脂的供给エ序;以及 使上述熔化树脂在上述空间内固化并对上述气密块与上述多个电线之间进行树脂封固的固化工序, 上述供给エ序是如下エ序将熔化固态的树脂部件的夹具与上述气密块连结,一边将 上述树脂部件向上述夹具推压ー边进行超声波振动使上述树脂部件熔化,将由上述熔化产生的上述熔化树脂流入到上述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干, 上述夹具具有将形成为轴状的上述树脂部件保持为能在其轴向上移动的保持孔;将上述熔化树脂导向上述夹具的外部的导出路;以及设在上述保持孔与上述导出路之间且使上述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冈裕太竹原秀明福田州洋铃木幸雄梅津润林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