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飞专利>正文

自动回收净化杂排水再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28907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0:11
发明专利技术名称:自动回收净化杂排水再循环利用系统。所属技术领域:节约水资源技术领域该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员集中用水的单位或学校医院等,将洗涮用过的杂排水,通过自动水净化系统回收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涮墩布、浇花树等;该系统是将除冲厕用水外的其它洗涮用水,回收至沉淀水箱4,达到一定水位后,通过虹吸管8随机快速排至存水槽9和导水槽12,同时打开了净化剂联动注入装置10、11、13,混有净化剂的水,经过搅拌后,经注水管6进入净化水箱14,被净化沉清后的中水经过L形导水管15、过滤网17、虹吸管II20进入储水水箱22,通过供水管47供给用户;水箱底面安装有自动排除沉淀物装置,(图一)中的29-38。为便利清走沉淀杂物,并安装了风干系统如图三中的49-63,图一中贯穿各水箱内部的移动探视系统23-28,随时查看箱体内部及周边情况,便于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节约用水

技术介绍
多年来,我国所面临的天然水资源日益减少,随着社会高度发展,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日益加剧,人们的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不断增加,而且全国天然优质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河流、湖泊补水量不断减少,有的大小型河流及湖泊面临着干沽断流的可能。目前全国有42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8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尤其北京市每年用水量已超过10亿吨,周边的水库存水量及河流的水流量已经在渐渐地减少,地下水位每年以米的速度下降,现在已经在用子孙后代的水资源了。虽然国家用大力气,大量资金进行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暂时解决北京的缺水问题,但是水资源是有限的,加之长距离南水北调途中的水流失,蒸发、农田用水等,流到北京已所剩无几,还要防大旱少雨雪等问题。北京市每年用水量已超过10亿吨,被排出污水也有10亿吨,面对如此巨大的排 污压力,使本地的各大型污水处理厂,长期超负荷运作,甚至有的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入江河,直接污染周边环境,现在还有一种怪现象确实每天都在多次发生,市区有上千万个化粪池,每个化粪池每年需要清理一至二次,这些大量的粪杂物运出市区做有机肥料非常少,足有95%以上被吸粪车从这个院化粪池将粪杂物吸入车内,到附近的院内将粪杂物倒入下水道或雨水井内,如此行成了长年积累后的粪杂物有一小部分排入市政排水系统,雨水管道系统,大部分还是存积于各小区的各种管道内,堵、塞现象时常发生。面对如此诸多问题,如何利用高科技,提高对现有水资源利用率,是解决上述问题有效途径之一,多年来,社会上大多数行业排污废水中,都含有很高比重的优质杂排水,此类杂排水没有经过充分利用即被废弃,但仍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如下表所示平时用水种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回收净化杂排水再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洗涮后的优质杂排水直接快速回收,通过杂排水收集管(5)经过缓冲盒(3)注入到沉淀水箱(4)的底部,带有坡度顶板的沉淀水箱(4),与自动冲水水箱(7)的底相连通,自动冲水水箱(7)的底部平面部分要高于下一净化水箱14的水位,虹吸管(8)的进水喇叭口位于自动冲水水箱(7)内侧底部,出水口位于与自动冲水水箱(7)一侧相邻的存水槽(9)内,与存水槽(9)一侧连接的带有紊流栅的导水槽(12),上方分别安装有液体净化剂联动注入装置(10)(11)和粉状净化剂联动注入装置(13);导水槽(12)末端连接带有搅拌叶轮的注水筒(6),注水筒(6)末端探入净化水箱(14)底部,净化水箱(14)顶面带有坡度,净化水箱(14)和沉淀水箱(4)的底面分别安装多个、布满箱底面的沉淀斗(36),沉淀斗(36)底面安装有叶轮(38),叶轮(38)中心轴顶端和下端连接毛涮(35),上面毛涮(35)位于沉淀斗(36)底面一侧,下面位于叶轮(38)底下弯头内,叶轮(38)底下弯头连接电子伐门(34)(37),电子伐门(34)(37)末端与排水管(42)连通;排水管(42)末端接入污水池(29)内;净化水箱(14)最高水位高于下一水箱待时水箱(19)的最高水位,L形连通管(15)一头的喇叭口位于净化水箱(14)内最高点低一点。其排出口位于净化材料网箱(16)内的底面,净化材料网箱(16)底面与L形连通管(15)末端之间安装有过滤网(17);当自动冲水水箱(7)迅速排水至存水槽(9)的同时,存水槽(9)的排水以同样的水量、速度流经导水槽(12)并同时打开了净化剂联动注入装置(10)(11)(13),含有净化剂的水经过注水筒(6)进入净化水箱(14),再以同样流量流速通过L形导水管(15)从净化水箱(14)最顶端流入净化材料网箱(16)底部,再以同样的流量流速流过溢流口(18),进入待时水箱(19),待时水箱(19)坐落在储水水箱(22)的顶面之上,待时水箱(19)与储水水箱(22)是由虹吸管Ⅱ(20)连通的;虹吸管Ⅱ(20)的进水喇叭口位于待时水箱(19)内底部,其排出口位于储水水箱(22)顶端,在储水水箱(22)一侧底部和上部分别安装有带有电动伐门排泄管(43)和溢流管(21),分别与排水管(42)连通,带有电子伐门和单向伐门的中水供水管(47)、一侧与装有电子伐门的自来水管道(48)连接;安装在储水水箱(22)中底部的注水口(44)底面安装有封堵浮球(45),与注水口(44)连通的导水管(46)通向(图3)中雨雪水收集池(67)底部的联通管(69);污水池(29)底面设置有污水泵(32)、中下部设置有清水泵(30),污水泵(32)和清水泵(30)周围分别安装有隔离栅(31),隔离栅(31)底端设置有流水孔(33);污水泵(32)排出口位于(图2)中风干网(53)内;风干房(51)中底部三面分别安装有通风百叶罩(58),风干房(51)一侧安装带有通风百叶门(49),其中底面安装有地漏(56),上端安装有流线形的通风管(58),另一侧安装有进料口(57),风干房(51)内安装有风干网支架(53),转动轴(52),可平面移动的粗格网和细格网(54);细格网上面安装有细网箱(55);动力装置包括带链条的齿轮(60)、电机(63)、传动轴(61)、变速齿轮箱(62);清水泵(30)的排出口位于(图2)中雨雪水收集池(67)上端内侧,雨雪水收集池(67)上端一侧安装有雨雪水收集管(64),上方安装有检查孔(66),观查各水箱内部情况及各个水箱周边情况的探视装置安装于沉淀水箱(4)净化水箱(14)和储?水水箱(22)内中下部,其配件包括贯穿各水箱内部的透明管(26),牵动绳(28),牵动绳(28)两端装有滑轮,由电机(1)为动力;和牵动绳(28)固定连接的磁铁(25)和探视头(23),透明管(26)外围安装有带毛刷的半园型磁铁(24)、(39)和联通孔(27)(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回收净化杂排水再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洗涮后的优质杂排水直接快速回收,通过杂排水收集管(5)经过缓冲盒(3)注入到沉淀水箱(4)的底部,带有坡度顶板的沉淀水箱(4),与自动冲水水箱(7)的底相连通,自动冲水水箱(7)的底部平面部分要高于下一净化水箱14的水位,虹吸管(8)的进水喇叭口位于自动冲水水箱(7)内侧底部,出水口位于与自动冲水水箱(7) —侧相邻的存水槽(9)内,与存水槽(9) 一侧连接的带有紊流栅的导水槽(12),上方分别安装有液体净化剂联动注入装置(10) (11)和粉状净化剂联动注入装置(13);导水槽(12)末端连接带有搅拌叶轮的注水筒(6),注水筒(6)末端探入净化水箱(14)底部,净化水箱(14)顶面带有坡度,净化水箱(14)和沉淀水箱(4)的底面分别安装多个、布满箱底面的沉淀斗(36),沉淀斗(36)底面安装有叶轮(38),叶轮(38)中心轴顶端和下端连接毛涮(35),上面毛涮(35)位于沉淀斗(36)底 面一侧,下面位于叶轮(38)底下弯头内,叶轮(38)底下弯头连接电子伐门(34) (37),电子伐门(34) (37)末端与排水管(42)连通;排水管(42)末端接入污水池(29)内;净化水箱(14)最高水位高于下一水箱待时水箱(19)的最高水位,L形连通管(15) —头的喇叭口位于净化水箱(14)内最高点低一点。其排出口位于净化材料网箱(16)内的底面,净化材料网箱(16)底面与L形连通管(15)末端之间安装有过滤网(17);当自动冲水水箱(7)迅速排水至存水槽(9)的同时,存水槽(9)的排水以同样的水量、速度流经导水槽(12)并同时打开了净化剂联动注入装置(10)(11) (13),含有净化剂的水经过注水筒(6)进入净化水箱(14),再以同样流量流速通过L形导水管(15)从净化水箱(14)最顶端流入净化材料网箱(16)底部,再以同样的流量流速流过溢流口(18),进入待时水箱(19),待时水箱(19)坐落在储水水箱(22)的顶面之上,待时水箱(19)与储水水箱(22)是由虹吸管II (20)连通的;虹吸管II (20)的进水喇叭口位于待时水箱(19)内底部,其排出口位于储水水箱(22)顶端,在储水水箱(22) —侧底部和上部分别安装有带有电动伐门排泄管(43)和溢流管(21),分别与排水管(42)连通,带有电子伐门和单向伐门的中水供水管(47)、一侧与装有电子伐门的自来水管道(48)连接;安装在储水水箱(22)中底部的注水口(44)底面安装有封堵浮球(45),与注水口(44)连通的导水管(46)通向(图3)中雨雪水收集池(67)底部的联通管(69);污水池(29)底面设置有污水泵(32)、中下部设置有清水泵(30),污水泵(32)和清水泵(30)周围分别安装有隔离栅(31),隔离栅(31)底端设置有流水孔(33);污水泵(32)排出口位于(图2)中风干网(53)内;风干房(51)中底部三面分别安装有通风百叶罩(58),风干房(51) —侧安装带有通风百叶门(49),其中底面安装有地漏(56),上端安装有流线形的通风管(58),另一侧安装有进料口(57),风干房(51)内安装有风干网支架(53),转动轴(52),可平面移动的粗格网和细格网(54);细格网上面安装有细网箱(55);动力装置包括带链条的齿轮(60)、电机(63)、传动轴(61)、变速齿轮箱(62);清水泵(30)的排出口位于(图2)中雨雪水收集池(67)上端内侧,雨雪水收集池¢7)上端一侧安装有雨雪水收集管(64),上方安装有检查孔(66),观查各水箱内部情况及各个水箱周边情况的探视装置安装于沉淀水箱(4)净化水箱(14)和储水水箱(22)内中下部,其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飞董万里谭东平
申请(专利权)人:谭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