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河流环境治理技术,更具体说是一种坡式生态堤岸。
技术介绍
河流的堤岸是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自然状态下的堤岸往往物种丰富、生产力高,具有活跃的物质、养分和能量的流动。在河流的治理上,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强调泻洪、排涝、航运等功能,经常会将河道挖深、拓宽、修直、河堤硬质化,但是会导致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破坏河岸与河床之间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河堤与河底不生长植被,河流堤岸的过滤河岸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功能大大降低。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降低。由于河岸硬化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许多动植物无法生存,破环了自然河流的生物链,破坏了生态环 境。因此硬质堤岸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环境和生态的问题。从水质净化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更期望河道蜿蜒曲折、自然跌水、河堤植被丰富。在当今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如何将水利安全与河流生态功能有效结合,是河道堤岸设计中人们更关注的问题。完全没有防护功能的天然河道是不能满足要求的。许多从事河流治理、生态保护的专业人员已经在同时具有河流防护功能和河道生态系统的生态堤岸的研究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实践工作,主要集中在堤岸的防护材料、防护结构及各种构件的研究和创新,本专利技术是针对坡式堤岸进行生态构建的方法,是一种具有结构稳定、净化水质、具有一定生态功能同时美化环境的河流堤岸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安全、同时具有净化河流水质和构建河堤生态系统的坡式生态堤岸。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该坡式生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坡式生态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堤岸是在原有的稳定结构坡面(5)的基础上依次布置土工布反滤层(3)、多孔混凝土护坡、植物种植槽护脚、湿生植物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式生态堤岸,其特征在干所述生态堤岸是在原有的稳定结构坡面(5)的基础上依次布置土工布反滤层(3)、多孔混凝土护坡、植物种植槽护脚、湿生植物而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坡式生态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结构坡面(5)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状土,坡比< I : I。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坡式生态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反滤层(3)为ー层透水性无纺土工布,位于稳定结构坡面与多孔混凝土护坡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坡式生态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混凝土护坡为采用多孔混凝土材料制作的单层球状组合体铺设形成,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5%,多孔混凝土球(4)的圆心为预留孔洞,焊接十字交叉形状的钢筋(7),四个多孔混凝土球为ー个施工组合単元,使多孔混凝土护坡为一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丹越,白献宇,金相灿,
申请(专利权)人:金丹越,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金相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