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强耐磨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867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3:57
一种超强耐磨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的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制备的编织带存在耐磨性低、抗拉强度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体步骤为:进行络筒,将30~200根具有一定长度的筒子纱线从筒子引出,采用分条方法相互平行地卷绕在整个经轴上,形成30~200根长度为100m的经轴;把经轴上的纱片依次穿过织机的后筘、停经片、八页综丝框、八号或十四号钢筘,经纱为30~200根;通过调整、调换、变换齿轮的方法改变织物的纬纱密度,纬纱为单纬,纬纱的密度为3.5~36.7m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编织制备方法用于制备超强耐磨编织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上世纪30年代,织物都是手工制备,原材料起初为棉线、麻线后来逐渐发展到锦纶、涤纶、丙纶、氨纶等。目前,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的编织带精美、品种繁多,编织带结构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等,广泛用于民用的服饰鞋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部门,同时也形成了形成针织、编结、机织三大类工艺技术。医疗用的牵引带、提包中的带,座椅带、输送用带等都是具有与目的对应的规定宽度的带状的织物结构体,根据用途要求具备一定的强度及柔软性,以及要求具备 在宽度方向不发生扭曲的特性。有些织带需要反复使用,例如捆绑、搬运东西等,所以需要尽可能大的耐磨损性。目前有些特殊工作环境,需要轻质和更大抗拉强度和耐磨性。综上,采用现有的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制备的编织带存在耐磨性低、抗拉强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采用现有的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制备的编织带存在耐磨性低、抗拉强度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了。本专利技术的超强耐磨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是按着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选用细旦75 200D芳纶或细旦100 300D的PBO纤维做为编织带的经纱和纬纱;步骤二、选用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进行编织带的织造;步骤三、将纬纱卷绕成无梭织机梭需要的筒子或者将纬纱卷绕成有梭织机梭子的纡子;步骤四、对经纱的长丝和复丝进行加捻处理,加捻为230捻/米;步骤五、采用平纹组织结构和斜纹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带的编织;制造过程为步骤五一、进行络筒将30 200根具有一定长度的筒子纱线从筒子引出,采用分条方法相互平行地卷绕在整个经轴上,形成30 200根长度为IOOm的经轴;步骤五二、把经轴上的纱片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依次穿过织机的后筘,停经片,八页综丝框、八号或十四号钢筘;步骤五三、通过调整、调换、变换齿轮的方法改变织物的纬纱密度,纬纱为单纬纬纱,纬纱的密度为3. 5 36. 7mm ;步骤五四、调整开口、送纬、打纬速度,同时保持经纱张力不随织轴直径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步骤六、编织完成后,取下织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细旦芳纶或PBO纤维作为经纱和纬纱,通过一定织造工艺,选用的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为3. 3GPa,拉伸模量为163GPa,PBO纤维的抗拉强度为5. 2GPa,模量为270GPa,与采用现有的编织带的编织方法相比,宽度为3mm的编织带的抗拉强度达到600N以上,重量比拉伸强度是钢丝的6倍,玻纤的3倍,高强尼龙工业丝的2倍;本专利技术的编织带的拉伸模量是钢丝的3倍,玻纤的2倍,高强尼龙工业丝的10倍,在牵拉力作用下,可承受比普通织物更大的摩擦,经过100次摩擦后,编织带的抗磨损撕破强力仍可以达到原有强力的85%以上;本专利技术的超强耐磨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可实现超薄编织带的规格化、尺寸稳定化、连续化、产品适应性好、生产效率高,同时具有耐强拉力、耐高温、阻燃、耐化学腐蚀,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制备的宽度为3mm的超强耐磨编织带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制备的宽度为12. 5mm的超强耐磨编织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I 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强耐磨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选用细旦75 200D芳纶或细旦100 300D的PBO纤维做为编织带的经纱和纬纱;步骤二、选用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进行编织带的织造;步骤三、将纬纱卷绕成无梭织机梭需要的筒子或者将纬纱卷绕成有梭织机梭子的纡子;步骤四、对经纱的长丝和复丝进行加捻处理,加捻为230捻/米;步骤五、采用平纹组织结构和斜纹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带的编织;制造过程为步骤五一、进行络筒将30 200根具有一定长度的筒子纱线从筒子引出,采用分条方法相互平行地卷绕在整个经轴上,形成30 200根长度为IOOm的经轴;步骤五二、把经轴上的纱片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依次穿过织机的后筘,停经片,八页综丝框、八号或十四号钢筘;步骤五三、通过调整、调换、变换齿轮的方法改变织物的纬纱密度,纬纱为单纬纬纱,纬纱的密度为3. 5 36. 7mm ;步骤五四、调整开口、送纬、打纬速度,同时保持经纱张力不随织轴直径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步骤六、编织完成后,取下织物。本实施方式中的细旦是指纤维的线密度,也就是说在纺织加工中,同样的纱支则相应增加纱线中纤维的截面根数,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成纱的均匀度及强度,并有利于提高纱线支数,由于细旦纤维的纤度细,所以织出的织物厚度仅为O. I O. 2_,致密、轻质;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超强耐磨编织带的制备方法中高超强耐磨是指是指织物纵向具有抗超强拉力,在牵拉力作用下,可承受比普通织物更大的摩擦,同时这种编织带具有耐高温、阻燃、耐磨、耐化学腐蚀的优异性能。本实施方式的步骤一中选用细旦纤维可以织出抗拉强度高的管状织物,且可以获得薄而柔软的手感,同时具有优异的力学和化学性能;步骤二中的有梭织机织物整体结构筒状,没有边缝,剑杆织机具有高速、高自动化程度、高效能生产的特点外,还具有积极引纬方式,即将纬纱传递到织口中心而不需要任何引导装置,具有很强的品种适应性、占地面积小、筘幅宽度控制均匀,会有一个针钩边;步骤四中对长丝复丝进行加捻处理可以改善经纱的制造性能,使纤维束中单丝与单丝相互胞合或缠结后不致松散或滑脱,纤维在织造过程中避免和钢筘摩擦而发生起毛现象,获得最佳的光泽和手感等外观特征;选用平纹组织结构可以使织物薄而强度高且每个受力点抗拉强度均匀。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经纱和纬纱均为细旦75 200D芳纶和细旦100 300D的PBO纤维的混纱。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步骤二中选用无梭织机中的剑杆织机进行编织带的编织。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的高强细径超薄管状织物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二中选用有梭织机进行编织带的编织,步骤三中将纬纱卷绕成有梭织机梭子的纡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的高强细径超薄管状织物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五三中纬纱为双纬纬纱。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实施例一参见图1,织造宽度为3mm的扁带织物步骤一、经纱选用136D芳纶,加捻160根,不加捻48根,纬纱选用136D芳纶,不加捻,单纬纬纱;步骤二、采用8页顺穿进行穿综在有梭织机和高速无梭织机上织造;组织规格为平纹,纟韦线密度为20根/mm,穿筘幅宽6mm,公制筘号为14齿/IOmm,织物厚度为O. 13mm(48根经纱)。实施例二 参见图2,织造宽度为12. 5mm的扁带织物步骤一、选用经纱IOOD的PBO纤维,加捻140根或不加捻70根;纬纱选用IOOD的PBO纤维,不加捻单纬;步骤二、采用8页顺穿进行穿综在有梭织机和高速无梭织机上织造,组织规格为斜纹,纟韦线密度为27/mm,穿筘幅宽15. 5mm,公制筘号为14齿/IOmm,织物厚度为O. 14mm (70根经纱)和O. 18mm (140根经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强耐磨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强耐磨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选用细旦75~200D芳纶或细旦100~300D的PBO纤维做为编织带的经纱和纬纱;步骤二、选用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进行编织带的织造;步骤三、将纬纱卷绕成无梭织机梭需要的筒子或者将纬纱卷绕成有梭织机梭子的纡子;步骤四、对经纱的长丝和复丝进行加捻处理,加捻为230捻/米;步骤五、采用平纹组织结构和斜纹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带的编织;制造过程为:步骤五一、进行络筒:将30~200根具有一定长度的筒子纱线从筒子引出,采用分条方法相互平行地卷绕在整个经轴上,形成30~200根长度为100m的经轴;步骤五二、把经轴上的纱片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依次穿过织机的后筘,停经片,八页综丝框、八号或十四号钢筘;步骤五三、通过调整、调换、变换齿轮的方法改变织物的纬纱密度,纬纱为单纬纬纱,纬纱的密度为3.5~36.7mm;步骤五四、调整开口、送纬、打纬速度,同时保持经纱张力不随织轴直径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步骤六、编织完成后,取下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超强耐磨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强耐磨编织带的编织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用细旦75 200D芳纶或细旦100 300D的PBO纤维做为编织带的经纱和讳纱; 步骤ニ、选用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进行编织带的织造; 步骤三、将纬纱卷绕成无梭织机梭需要的筒子或者将纬纱卷绕成有梭织机梭子的纡子; 步骤四、对经纱的长丝和复丝进行加捻处理,加捻为230捻/米; 步骤五、采用平纹组织结构和斜纹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带的编织;制造过程为 步骤五一、进行络筒将30 200根具有一定长度的筒子纱线从筒子引出,采用分条方法相互平行地卷绕在整个经轴上,形成30 200根长度为IOOm的经轴; 步骤五ニ、把经轴上的纱片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依次穿过织机的后筘,停经片,八页综丝框、八号或十四号钢筘; 步骤五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东李艳伟刘丽傅宏俊宋元军黎俊王彩凤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