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中,包括步骤:铝型材在锡-镍双盐电解槽电解着色后,将所述锡-镍双盐电解槽槽体上方的行车速度设置为:竖直方向行车速度为0.8~1.0m/s,水平方向行车速度为0.8~1.0m/s;控制电解着色后的铝型材按照所述行车速度转入至清水槽中清洗铝型材表面的酸液,以消除铝型材的色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快铝型材着色完毕的转序速度,缩短行车吊铝型材的转序时间,使铝型材能够快速转移至清水槽中清洗掉表面的酸液,阻止铝型材褪色,解决了立式氧化线上锡-镍双盐电解着色铝型材产生色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易控制,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型材电解着色领域,尤其涉及ー种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铝型材行业中,立式氧化线锡-镍双盐电解着色槽生产的铝型材上下两端都会出现很大的色差,并且大部分都是型材上端色浅、下端色深,型材电泳涂装后色差更加明显,就产生大量的废品,给生产带来极大的浪费。现有技术中,在立式氧化线上采用锡-镍双盐电解着色槽都是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型材上下两端色差问题(I)把电解着色槽阴极下端锯掉一部分或用不导电的PVC管把阴极下端遮住一部分,使下端导电性差,从而使铝型材电解着色时下端着色不会很深,縮小上下色差,但此种方法只能适合于固定长度的铝 型材才会縮小上下色差,对不定尺寸的铝型材就没有效果;(2)在电解着色槽后面的水槽加入酸性物质,使其呈酸性成为酸水槽,电解着色后把铝型材下端放进酸水槽,使沉积在铝型材上的金属在酸水槽里面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但此种方法很难把握铝型材的下端放多长到酸水里面褪色,也难以掌握铝型材的下端褪色时间,只能凭借人为的经验和感觉,同时通过化学反应褪色,铝型材下端金属质感变差。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g在解决现有铝型材在电解着色后产生色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其中,包括步骤 铝型材在锡-镍双盐电解槽电解着色后,将所述锡-镍双盐电解槽槽体上方的行车速度设置为竖直方向行车速度为0. 8^1. Om/s,水平方向行车速度为0. 8^1. Om/s ;控制电解着色后的铝型材按照所述行车速度转入至清水槽中清洗铝型材表面的酸液。所述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中,所述竖直方向行车速度为 I. Om/so所述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中,所述水平方向行车速度为 I. Om/so所述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中,其还包括步骤控制所述铝型材以预定的倾斜角度进入所述锡-镍双盐电解槽中,待铝型材平稳并且无气泡产生时,进行电解着色。所述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中,其还包括步骤电解着色完毕后,所述铝型材先进入所述锡-镍双盐电解槽的一端先取出,保持铝型材上下两端浸入在锡-镍双盐电解槽的着色液中的时间一致。所述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中,其还包括步骤控制所述清水槽中的槽液的pH保持大于3。所述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中,其还包括步骤控制所述锡-镍双盐电解槽的着色液温度为2(T25°C。所述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中,其还包括步骤控制所述锡-镍双盐电解槽的着色液pH为Γ4. 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通过加快铝型材着色完毕的转序速度,缩短行车吊铝型材的转序时间,使铝型材能够快速转移至清水槽中清洗掉表面的酸液,阻止铝型材褪色,解决了立式氧化线上锡-镍双盐电解着色铝型材产生色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易控制,适用于大規模的生产应用。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ー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铝型材在锡-镍双盐电解槽电解着色后,将所述锡-镍双盐电解槽槽体上方的行车速度设置为竖直方向行车速度为O. 8^1. Om/s,水平方向行车速度为O. 8^1. Om/s ;使电解着色后的铝型材按照所述行车速度转入至清水槽中清洗铝型材表面的酸液,以消除铝型材的色差。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针对铝型材在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过程中色差产生的原因来提出解决办法,以便从源头上解决铝型材上产生色差的问题。通过多次现场实验研究发现,立式氧化线锡-镍双盐电解槽电解着色铝型材完毕后,錫-镍双盐电解槽上方的行车在吊铝型材转序的过程中,铝型材表面残留有酸液,使得铝型材表面的金属与酸液发生化学反应并在空中褪色,其褪色的原理是酸液与沉积在铝型材氧化膜孔里面的金属锡和金属镍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褪色。而由于铝型材上端在空中的停留时间长,因而铝型材上端的褪色较快,铝型材下端在空中停留时间短,则褪色慢,由此,导致铝型材上下两端的褪色速度不一致,产生色差。为此,考虑到上述产生色差的原因,针对铝型材在电解着色后需要转序到清水槽中进行清洗,把铝型材表面附着的电解着色液洗浄后才能进入到下一道表面处理工序,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快铝型材在电解着色后转序到清水槽的速度,缩短其转序时间,来减小甚至消除铝型材的色差。在传统的锡-镍双盐电解槽上方的行车速度一般为竖直方向(即上下)行车速度为O. 5m/s,水平方向(即左右)行车速度为O. 5m/s,这给铝型材在转序过程中褪色产生色差带来了大量的时间。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发现将锡-镍双盐电解槽上方的行车速度一般为竖直方向(即上下)行车速度为O. 8^1. Om/s,水平方向(即左右)行车速度为O.8^1. Om/s,从而缩短转序时间,将铝型材及时转入到清水槽中洗浄铝型材表面的着色液,防止铝型材在转序过程中褪色。更优选的是,将竖直方向行车速度设置为I. Om/s,将水平方向行车速度设置为I. Om/s,即可大大加快铝型材的转序速度,并且不至于铝型材行车速度过快,无法给人工预留足够的操作时间。本专利技术中的清水槽中的槽液的pH保持大于3,以达到较好的清洗酸液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对铝型材在电解着色过程的一些エ艺进行优化,以便从其他方面来減少铝型材上的色差,提高铝型材的着色效果。经过多次エ艺參数的优选,本专利技术还研究出镍-锌双盐电解着色エ艺NiSO4 6H20,30g/l ;SnSO4, 10g/l ;H3BO3 30 g/1 ;MgS04 7 H2O 25 g/1 ; (NH4)2SO4,40 g/1 ;pH5飞,温度30°C ;电压15V ;时间5min。按照上述エ艺对铝型材进行着色,能够减少着色过程中的顔色不均匀的情况,并对铝型材的色差也有一定程度的作用。NiSO4 *6H20为主盐,其含量主要表现在对着色外观和膜层颜色的L值有影响,当着色液中无NiSO4 -BH2O时,膜层无色,但此时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常规电解着色时相同,NiSO4 6H20含量达到5g/l,即能正常着色,锌的沉积是由于镍的诱导所致,当NiSO4 6H20·的含量超过10g/l,再増大镍盐含量对膜层顔色的L值的影响不大,当NiSO4 6H20的含量继续增大时,电解着色的铝尖角处有少许颗粒状物质产生,其为氢氧化镍,为避免对铝型材的着色外观造成影响,NiSO4 6H20的最佳范围为2(T50g/l。SnSO4也是主盐之一,当其含量达2g/l吋,膜层颜色的L值反而増大,即膜层顔色变浅,其含量大于2g/l后,L值随SnSO4含量的増加而减小,即膜层颜色变深,SnSO4的含量大于20g/l,其含量对L值影响甚微。综合考虑,SnSO4的含量在6 25g/l的范围,因着色膜微孔中沉积的共析物中锌的含量随着着色液中锡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NiSO4 6H20与SnSO4的含量比例在4 2:1为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铝型材在锡?镍双盐电解槽电解着色后,将所述锡?镍双盐电解槽槽体上方的行车速度设置为:竖直方向行车速度为0.8~1.0m/s,水平方向行车速度为0.8~1.0m/s;控制电解着色后的铝型材按照所述行车速度转入至清水槽中清洗铝型材表面的酸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铝型材在锡-镍双盐电解槽电解着色后,将所述锡-镍双盐电解槽槽体上方的行车速度设置为竖直方向行车速度为O. 8^1. Om/s,水平方向行车速度为O. 8^1. Om/s ;控制电解着色后的铝型材按照所述行车速度转入至清水槽中清洗铝型材表面的酸液。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方向行车速度为I. Om/s。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方向行车速度为I. Om/s。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消除铝型材锡-镍双盐电解着色色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步骤控制所述铝型材以预定的倾斜角度进入所述锡-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铭,李新义,庞宇,梅文飞,范德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