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胶霉菌素生产菌株及应用该菌株生产胶霉菌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8317 阅读:4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株胶霉菌素(Gliotoxin)高产菌株及利用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制备胶霉菌素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胶霉菌素生产菌株为丝状真菌,经16SrDNA鉴定为一株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菌株代码为JBSH-002,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号为CGMCC?No.5611。该菌株可应用于生产胶霉菌素,该方法发酵所得胶霉菌素收率可达500mg/L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
,提供了一株高产胶霉菌素的微生物菌株,特别涉及一株绿色木霉及利用该菌株生产胶霉菌素的方法。
技术介绍
胶霉菌素是环缩二氨酸(Diketopiperazines)类物质中第一个被鉴定出来的物质。Weidling and Emerson (1936)首次将这种物质从 Trichoderma Iignorum 中分出来,后来Weidling将这·种物质定义为胶霉菌素,又称胶霉毒素(gliotoxin)。1958年由Bell等人鉴定出胶霉菌素的结构。Jacobus D M等在1979年研究了胶霉菌素的代谢途径,且发现先由肽合成酶(gliP)催化丝氨酸与苯丙氨酸生成环状产物,接下来经过硫氧还蛋白还原酶(gliT)的硫化和氧化作用,最终经邻-甲基转移酶(gliM)和甲基转移酶(gliN)的甲基化形成胶霉菌素,但是国内外一直没有找到诱导胶霉菌素高产的方法,严重阻碍了胶霉菌素的研究。胶霉菌素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包括巨噬细胞吞噬和杀菌活性,T细胞增殖等,在发现之初,主要用于癌症的治疗。近年来浙江大学发现胶霉菌素对水稻纹枯病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经该课题组深入研究,发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株胶霉菌素生产菌株,其保藏号为CGMCC?No.56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胶霉菌素生产菌株,其保藏号为CGMCC No. 561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绿色木霉,该菌株的16S核糖体DNA即16S rDNA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 I所示。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I所述菌株生产胶霉菌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绿色木霉菌菌丝体的发酵制备以及胶霉菌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步骤,在绿色木霉菌菌丝体的发酵制备过程中应用胶霉菌素产生和积累诱导技术, 所述的发酵过程胶霉菌素产生和积累诱导技术,具体步骤如下 A.诱导因子筛选 从胶霉菌素的前体、生长因子、酶系的调控方面筛选诱导因子,诱导因子选自含特定金属离子的盐或绿色木霉生长因子或胶霉菌素前体; B.诱导因子使用方法 金属离子和绿色木霉生长因子添加入培养基中用于调控菌丝体细胞内酶系;在培养过程中通过补加、流加的方式补充胶霉菌素的前体; C.发酵控制 首先要用普通碳源使菌体生长,进入生产期后再陆续补加惰性碳源,通过不断补料把菌体维持在半饥饿状态,从而加速胶霉菌素的合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因子中的特定金属离子选自含钙离子或镁离子或铜离子或锌离子或钴离子或钥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盐的混合物;绿色木霉生长因子选自生物素或叶酸;胶霉菌素前体选自丝氨酸或酪氨酸或苯丙氨酸或苏氨酸或谷胱甘肽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惰性碳源选自甘油、乙酸乙酯、豆油、乳糖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绿色木霉菌菌丝体的发酵制备 A.菌种活化; B.液体种子制备; C.发酵菌种活化后,经液体发酵扩繁种子液,再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生产得到绿色木霉菌丝体; 其中发酵过程具体为将液体种子以2-1(^八%的接种量接到发酵培养基中,26°C培养48-96h,补加O. 5-lw/v%的惰性碳源以及O. 05-0. 2w/v%的前体,然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传伦马韵升史庆苓徐泽平张心青王建平周炳秦森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